实践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四个关键环节
2017-05-19王成涛王中伟
王成涛?王中伟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南疆特色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编号:TDGJ1419)阶段性成果
【摘 要】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合作式学习需要做好组建团队、制定目标、任务分解、保障资金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各个环节应遵循明确的原则或模式,才有望实现合作式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实践教学;合作学习;团队;目标;任务;资金
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有些课程考核无法通过学生个人独立进行,必须通过合作式学习才能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作式学习需注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组建团队:3C原则
合作式学习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组建团队。如果团队组建的好,后期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如果团队组建的不好,后期可能就会产生个别组员缺乏主动性或未发挥应有作用等“搭便车”现象,结果最后导致合作学习失败。所以,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组建团队需要注意遵循“3C原则”。“3C原则”按照重要性依次为相互认同(Chemistry)、求同存异(Compromise)、兼容互补(Complementary)。其一,相互认同。对于涉及价值观的问题,团队成员不能出现原则性、根本性的分歧;其二,求同存异。对于技术性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既需有争议和争论,又要有默契和妥协,最后一般通过沟通协商解决矛盾;其三,兼容互补。团队成员无需全部都具备完成任务需要的重复性技能,只需各自掌握完成任务需要的某一种或几种能力即可,在各成员的能力整合下,共同完成目标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短板效应”,目标任务需要的各项技能都需有具体成员负责,一旦出现某任务缺少负责人或某成员相应能力不济的情况,就可能导致目标任务无法圆满完成。
二、制定目标:SMART法则
合作式学习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是制定目标。制定目标需要遵从“SMART法则”,即目标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素:要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有关联性(relevant),有时限(time bounding)。其一,要具体,即对要完成的目标不能笼而统之地概括描述,要尽可能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步骤;其二,可衡量,对于具体的目标要有可以量化的考核机制,以此作为目标进度的反馈标准;其三,可实现,作为课程实践教学,一般在当学期就要完成任务考核,学生需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诸多要素,不能脱离实际,要依据现实条件制定可操作可实现的目标;其四,关联性,课程考核的不同团队之间或者同一团队的子目标之间要尽可能相互关联,互为促进,整合增殖,以实现更多成果产出;其五,有时限。课程考核需要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截止时间,防止出现个别团队的拖延现象,保证各组考核的公平。
三、任务分解:WBS方法
合作式学习的第三个关键环节是任务分解,可以遵循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工作(work)指可以产生有形结果的工作任务,分解(breakdown)是一种逐步细分和分类的层级结构,结构(structure)指按照一定的模式组织各部分。在合作式学习中,就是把实践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项具体的工作和行为,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各组学生分解和明确自己所担负的所有任务,杜绝任何漏项。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任务分解是各负其责,而不是各自为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负责人,但整个任务需要相互协助和沟通。
四、保障资金:MPEG方案
如果说组建团队、制定目标、任务分解是合作团队的内部行为,那么保障资金则需要合作团队的外部支持。这个环节是由教学课程来规范和完善,由相关教师或管理者来争取和实施,缺少资金保障或者有资金保障而使用不合理,合作式学习都将难以持续。以往实践课程教学中在经费及分配上存在有两种主张,分别是“课题论证式”和“平均分配式”。
“课题论证式”主张认为,实践教学经费要以项目形式资助,相关师生需提前写好项目申報书,进行相关论证后,择优立项予以资助。这种主张的问题在于:其一,难以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并非集中开设,即使在同一学期,也可能是分阶段开设,较难实现集中申报;其二,战线过长。环节过多战线过长,如果每次学生写一个项目,都要组织一次专家论证会,虽然公平公正,但难以操作。如果难以实现集中申报,就意味着项目的申报断断续续,拉拉杂杂难成体系;其三,重形轻质。课题申报书本身是设想性或动机性的,极有可能有好的设想却缺少相应能力,有相应的能力也不意味着有相应的行为。对于大多一般院校来说,有限的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还在摸索阶段,尚不成熟,要尽可能确保分配到能多出成果的课程和学生手中;其四,监督乏力。如果由相关授课教师确定项目,则有可能因为教师的个人主观偏好或其它原因造成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新的问题。
“平均分配式”主张认为,既然实际上是实践教学经费,就应该平均分配到每位教师、每门课程和每位学生身上,不能有所偏颇,否则将造成分配上的不公平。这种主张的问题在于:其一,平均分配相当于没有分配。假如某门实践课程教师教授认真,学生积极努力,另一门实践课程则与之相反,在这种分配方式下,可能会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其二,重视形式忽略内容。这种分配方式更多的是在乎形式上的分配公平,而忽视了从成果或成绩上来考核分配。
考虑到“课题论证式”、“平均分配式”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实践教学合作式学习的资金保障方面拟采用一个可操作性的方案——即MPEG方案——具体是指赛事(Match)搭台、专家(Expert)评审、择优(Preferential )资助、梯度(gradient)奖励。
其一,赛事搭台,变课程平台为赛事平台。将专业实践合理纳入相应的赛事平台,做到赛事搭台,这样就可以通过平台在落实实践教学经费的同时,争取学生活动经费,实现经费来源的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学生活动的奖励不能替代应予提供的实践教学经费,否则,专业具有仪式性的活动难以持续发展。如果仪式感本身所提供有的鼓舞和激励与学生实际付出的精力、财力、能力不成比例,赛事本身和相关的实践教学也将难以为继;其二,专家评审,变单个教师评审为专家组评审。整合专业教师队伍与相关资源,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同时,选取1-2名与赛事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优秀学生担任评委。整个过程学院领导与专业学生现场监督,并现场公示,排除任何不合理的人为操作;其三,择优资助,变前期资助为择优报销。择优事后立项资助,即可避免前期立项后学生应付造成的资源浪费,又不用耗时耗力进行过程监管。由于更加关注实践的结果,学生会自我加压,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既节省了管理者的精力,又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其四,梯度奖励,变平均分配为差额资助。由于目前经费有限,平均分配相当于没有分配,平均用力相当于没有用力。需要抓住重点,集中有限资源,“让一部分同学先发展起来”,带动更多同学的积极性。梯度奖励可以形成“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实践教学导向,鼓励师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实践作品。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以上四个环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与用,但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问题。比如说,依据SMART法则,实践教学中学生制定目标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可实现”,这就意味着学生会主动放弃有挑战性、难度较大的选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再比如,依据MPEG模式,学生的创作在赛后才会得到奖励和补偿,这就意味着部分学生有想法有能力,但是前期筹集不到足够的费用,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所以,在上述经验之外,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合作式学习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姚建荣,姚建强,黄业茂.浅谈WBS在工程报价软件中的应用,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03.15 .
【作者简介】
王成涛,塔里木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王中伟,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主任,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