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修养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

2017-05-19张春乐张风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

张春乐?张风莲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归纳总结了儒家修养理论中的“仁爱”精神、“忠恕”观念、“信义”准则、“礼让”标准,探索了儒家修养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二者的契合点,促进儒家修养理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珍贵资源,提出以“仁爱”精神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信念准则,以“忠恕”观念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以“信义”准则作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以“礼让”标准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

【关键词】 儒家修养理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迫切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辨别是非能力、抵抗诱惑能力比较弱。当长期处在无所不包的网络中不可避免的浏览内容不健康的信息、甚至反动信息,这必然会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造成影响。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构成潜在威胁,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过程的最佳时期,长期处在网络世界,势必会减少他们与现实世界人和事的接触,导致不道德人格的形成,无疑会阻碍其社会化进程。同时,网络也成为大学生侵害与被侵害的一个新的途径。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网络道德人格培养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需要

对大学生而言,长期处于真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其整体道德人格就有了现实道德人格和网络道德人格。它们既区别又联系,辩证统一于个体道德人格整体之中。道德人格的培养,势必不可忽视网络道德人格培养。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网路道德人格培养,是大学整体道德人格形成的需要,更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胜败的关键。

3、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网络正以其独特和个性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它知识更新快,开放互动,气氛轻松自如,人们特别是“90后”一代对它更是青睐有加。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其中的自由空间令人无拘无束,自律意识在这里淡漠了,势必会影响网络可持续发展。要使网络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使他们在网络中做一个君子。这样,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生存空间中才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行为放纵,危害后代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造福人类的权利。从而实现网络生存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儒家修养理论的基本内容

1、“仁爱”精神

“仁爱”是儒家修养理论的中心内容,核心是人与人相互亲爱。在这一精神中,对于道德人格培养,首先要做到“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然后才能推向社会,以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儒家的仁爱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道德情感教育。通过感性教育促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形成,以便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2、“忠恕”观念

《论语·子路》记载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很显然,待人诚恳,做事尽责,是“忠”的表现。“忠”强调要全心全意待别人。“恕”指原谅,宽容。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忠恕”就是要设身处地理解、体贴他人。不仅如此,还要做到,要想别人对你仁爱,自己先要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要想别人对你豁达、宽容,自己先要决定对人豁达、宽容。

3、“信义”准则

孔子提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认为人要讲信用。“义”指合乎正义或道德规范,有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之意。要求主体保持道德意志上的专一,从而使主体具有自控力,做到慎独,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规范。“信义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4、“礼让”标准

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讲的是要使自己避免他人的粗鲁行为和不正确言论,就要在與人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大意是说,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如果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就会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势必会有祸乱。礼的作用在于制定符合道德规范的标准限度,促使人们恭谦礼让,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礼让”表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体谅和恭谦的关系,显然对于我们处理好网络生存空间中的复杂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

三、儒家修养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

儒家修养理论中的“仁爱”精神、“忠恕”观念、“信义”准则、“礼让”标准是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重要资源。

1、以“仁爱”精神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信念准则

仁爱精神,讲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助友爱。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网络生存空间中,需借鉴儒家修养理论中的“仁爱”精神,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感,做到互助友爱、互相尊重。针对目前状况而言,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虚假信息,污言浊语网络聊天,制造电脑病毒,充当黑客等行为时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有所欠缺。要有高度的道德感、责任意识,就要做到在网络生存空间中爱自己,尊重他人,积极维护网络秩序,提倡将“仁爱”精神作为大学生网络生存空间中必须坚持的信念准则。在网络生存空间中做一个主动维护网络秩序的网络君子。

2、以“忠恕”观念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忠恕”观念便更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在网络生存空间中,要具有网络道德人格,“忠恕”是具体的做法和表现。网络生存空间中的“忠恕”要求与现实世界相比更高了,所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我们要恪守儒家修养理论中的“忠恕”要求,强调“忠恕”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在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中着力于大学生“忠恕”观念的培养。

3、以“信义”準则作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

儒家文化的理念是用自己的信义取得别人的信任,相信人的道德力量,达到人际交往中的互相信任。“信义”是儒家修养理论的基石,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促使大学生产生了不诚信、违背信义、不遵守诺言的侥幸心理,网络道德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又使得大学生敢于不遵循信义道德准则,从而弱化了网络信义品质。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要把“信义”准则作为网络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做到奉行信义,不欺诈害人,不弄虚作假,遵循维系网络空间有序存在的道德准则。

4、以“礼让”标准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

基于“礼让”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家庭生活中,“礼让”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德要求。那么同样,要建立一个文明、和谐、有序的网络生存空间,更缺少不了“礼让”。大学生是网络生存空间中的主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较弱的自制力、较强的表现欲和浅薄的法制观念等自身的原因,会有意无意的陷入到网络犯罪中;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生存空间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个人隐私、人格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必须在网络生存空间中制定一系列的标准限度,使人们在网络生存空间中恭谦礼让,创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从而实现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一旦作为网络主群体的大学生在网络生存空间中形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做待人诚恳、言行一致、有责任感的君子,网络空间必然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的真正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张春秀.儒家伦理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1).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6-8.

[3] 金颜.儒家人格观及其现实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33.

[4] 袁晓建.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健康人格重构[J].交通高教研究,2003.3.

[5] 侯会.分类·译注四书语录[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3.

[6] 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5.2.

[7] 魏远才.新型势新技术环境下的德育创新[M].北京:龙门书局,2007.7.

【作者简介】

张春乐(1993-)女,汉族,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

张风莲(1991-)女,汉族,陕西富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