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研究

2017-05-19郑丽波

理论观察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途径

郑丽波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需要找准角色定位,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有效的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149 — 03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将使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国家需要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多次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域投入的巨大的精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其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文化内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2〕。高等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能够扎实推进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在原因,而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大学生突破自我的内在驱动力。此时,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了大学生们的迫切需求。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类人,他们思想开放,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最高,而且他们在大学里接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教育,培养了先进的技术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更好的发挥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并且能够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人身价值,扩大了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推动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标准》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工作内容。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当今高等学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辅导员作为和大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素质能力〔3〕。发挥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重要能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能够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创新工作方法,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同时辅导员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多效并举,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彰显高校辅导员新时代的工作价值。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以思政教育为载体,树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也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环节。教育部24号令阐述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其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应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4〕。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于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辅导员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至日常的思政教育中,时时刻刻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紧扣时代脉搏,加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塑造。辅导员要摸清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出现的相关问题,解疑释惑,及时进行引导。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术讲座、谈心谈话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认知,拓展大学生知识面。高校辅导员要主动与大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的桥梁”,使创新创业教育顺利“抵达” 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内在驱动力,得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激励大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

2.结合校园活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各类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科技节、社团成果展、百家讲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高雅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大学生在活动真正学到了知识、拓展了综合能力。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巧妙结合, 寓教于乐,大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锻炼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产生创新创业成果的重要推动力〔5〕。而且,能够较好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要求学生学习转化成了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通过极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活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这块重要阵地,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类校园活动中,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引导。辅导员必须在校园活动的策划中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使活动集政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精神理念。在校园文化活动这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上,发挥大学生的特长,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强化创新创业精神,使其孕育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3.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需要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辅导员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蒙者,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近年来,很多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到学分管理中。很多一线工作的优秀辅导员承担了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所有学生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辅导员在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时,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知识、介绍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了解相关信息。但是,理论讲授形式单一,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6〕。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因此应该不断的创新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园和社会资源,增加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商业游戏等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辅导员可以挖掘校友和学生中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邀请这些有实战经验的人走进课堂,深入学生中间用自己的事迹来给学生以本质上的升华。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成绩的评定需要结合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看着学生学习理论的情况,也要注重课堂上现实表现,更要以真实的进行一次创新创业实践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4.加强实践训练,指导学生参与比赛和项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教育,不仅不能重理论轻实践,更应该扩大实践的力度与广度。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应该与专业教师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实践活动〔7〕。专业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和技能,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一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动员和组织,配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和项目。并且,在学生参与比赛和项目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稳定学生情绪。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最终必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实战经验尤为重要。对于具有价值的创新项目和创业计划,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政策,鼓励学生积极的培育和孵化,合理分配资源,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与经验积累,培养卓越的创新创业人才。

5.发挥网络优势,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空间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网民群体的主力军,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大学生每日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8〕。个人微博、微信、QQ、各种网站层出不穷,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平台也要依赖网络。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创业途径等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巨大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正确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空间。辅导员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强悍的学习能力,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学习和利用好网络新技术、新工具。通过网络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引领,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热点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网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和资源。辅导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平台、朋友圈、微信QQ 群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分享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应用网络这个便捷、畅通的信息渠道,拉近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距离,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广度。在当今这个时代,知识技能的更新和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快。为了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务必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加强自身的网络应用能力,及时掌握当前社会的新形势、新政策,熟练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由高校,政府、企业和学生多方参与的教育过程。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重要责任。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扩展自己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把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理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从多个层面和维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切实有效的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辅导员应群策群力,组建科研团队,注重学科研究的支撑,选定研究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帮助大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参 考 文 献〕

〔1〕曹震,刘震.进阶循环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6,(06):20-23+89.

〔2〕周淑琴.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1,(12):23-24+27.

〔3〕林忠华.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87-89+103.

〔4〕戎媛媛.“双创”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辅导員职业素养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16-19.

〔5〕赵嘉馨.基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7):231+230.

〔6〕李苗.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9):251-252.

〔7〕蒋正喜.辅导员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6,(02):

147-148.

〔8〕刘一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94-96.〔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