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探析

2017-05-19李雨陶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一带一路教育

李雨陶

【摘要】基于“一带一路”构建格局和我国工科院校自身特点及国内教育资源分布,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影响与作用。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院校抓住机遇发展国际教育,同时高校也可以更好地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工科院校 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03-0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响应,其为中国、沿线国家以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文化和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高校国际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又一巅峰。研究新时代背景对我国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既可以促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加速高校国际化进程,又可以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促进全球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共称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战略构想在国内、国外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强烈的共鸣。“一带一路”在全球生态、产业、金融、交通、外交、文化六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沿线国家和覆盖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当今世界热烈欢迎,各国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与范围,开辟新的合作前景。例如,2017年2月,中国与蒙古已经达成共识,将尽早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对接的政府间文件。至目前,共有73个国家(不含中国)参与其中。“一带一路”涵盖领域之多、国家之广是历史罕见的,其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特点

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在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内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学生。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更具专业性和方向性,其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的实现。工科院校往往与企业联系紧密,培养出的人才可以直接服务于国际科技市场。

目前,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出口国别多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工科发达国家,合作项目多为联合培养、学分转移、暑期班、项目交流等短期项目,派出学生多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大学二年级以上学生,很多科研项目只为硕士、博士学生提供。相对于其他门类学生,工科专业的学生目标性更强,出国交流目的明确,对国外教育质量、科研条件、专业匹配度要求较高,出国短期交流意愿较高。

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项目比较成熟,但是发展后劲不足,弊端逐渐显现。

1.新国别展开困难

由于市场、技术和学校资源等原因,很多工科院校墨守成规,努力维持已有的境外合作,很难打开新的国别市场。同时,由于中国教育输出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倍受青睐的欧美等国的大学对中国学生的需求度已经逐年下降,对学生输出的数量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于国内而言,各大学教育国际化意识的觉醒,促使了国内竞争不断激烈。同时,大多数院校间专业相似、科研水平相近的局面无疑加重了国内高校争夺优秀国际教育资源的态势。

2.项目形式单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已经根据需要衍生出了多种形式,但是从培养实质上分析,仍然固化在短期交流学习和以成果为主导的科研实践两大形式。项目的单一会限制了学生出国的可能性,也不利于工科院校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实现。国内高校与境外高校合作的领域往往是所在高校的特色学科或重点专业,其他专业很多优秀的学生可能错失学校平台出国交流。除此之外,國内大学等级分化严重,优秀高校往往拥有更多的国际教育资源,而普通高校很难得到国外一流大学的青睐。两极分化的逐步加重不利于全国整体教育国际化的提高。

3.教育贸易逆差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学生人数都在稳步增长,但是教育贸易逆差的现状没有改变。以2015年为例:2015年,中国海外留学生达到了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来华留学外国学生39.76万人,约占国际留学生总数的8%。我国国际教育发展应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平衡,但是以目前统计数据来看,离我们预期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2.37万人,较上年增长6.39万人,增长率13.90%,其中国家公派2.59万人,单位公派1.60万人,自费留学48.18万人。我国目前的留学结构当中还是以自费为主,二三线城市的学生成为了留学的主力。从派出方式上看,以学校派出途径进行留学活动的学生占比极少,这不是学生的选择,而是教育资源稀缺的表现。

4.教育资金支持不足

为了进一步加深高校国际化进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各高校都在大力展开校际间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也表达了对留学的热情。工科大学一般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支持学生境外交换项目,但是经费可支配额度远远达不到学生实际所需,同时很多境外高校因教育优势,拒绝提供足够的奖学金名额,这就造成了更多的学生只能选择自费留学。高额的留学费用往往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为工科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既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也是推动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旨在与其他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能最终实现“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需要“民心相通”的文化基础。文化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1.“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教育带来更多合作对象

“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经涵盖了73个国家和国内29个省市及地区,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根据倡议内容,中国计划“大力开展合作办学,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国家层面为高校间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届时,沿线国家将在科教文化领域提高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的程度。“一带一路”在政策上将为中国高校国际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

2.“一带一路”倡议为工科院校国际教育带来更多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为目标的合作之路,其直接目的在于实现各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为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的亚洲国家,在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初期,主要依靠工业力量,依托人才和智力支持。沿线国家与企业在经济建设时期对工业技术和工业人才的需求与我国工科院校充沛的人才、智力资源相符合。沿线国家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与我国工科院校教育资源充分交流对接,提供多种合作模式,如企业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模式不仅共享了教育資源、实现了国际教育合作多样化,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学生出国资金和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在追求优秀教育资源上,更多的学生可以借助国家政策扶持,通过选拔优秀人才,到沿线高水平国家、高水平教育机构中进行深造。通过政策增加教师出访、学生交流等机会,扩大国家间学分、学历互认,消除体制型障碍。

3.“一带一路”倡议为工科院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提供了机会

发展高效国际教育、寻求更多教育资源与国际合作机会的前提是自身良好的教育质量。良好的教育水平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学生、一流院校与之合作。提升教育质量是做强国际教育、打造国际教育品牌的核心。人才的流动就是科技的融合,“一带一路”覆盖国家所具有的科学技术能力与我国高校已有的科技能力发生碰撞,是双方开拓新思路,寻求新技术的重要机会。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高校带来新鲜的血液与动力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工科技术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国际视野、领导能力,可以处理国际事务,承担国际责任的综合性人才。“一带一路”市场的需求必将促进我国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逐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专业素质和领导才能的人才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正可以抓住这次契机,调整学生培养目标。

四、结语

我国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政策机遇,凝聚各方力量,突出工科优势,以时刻发展的态度,寻求自身发展,迎接国际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2016年3月16日.

[2]新华网.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

[3]李晓静罗珣郭侃俊.我国工科高校大学生境外交流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5年1月.

[4]刘强荆小丽.期待“一带一路”开辟留学新路[J].神州学人,2015年第10期.

[5]刘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第3期.

[6]沈光临薛晓杨继瑞.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路径—以工程技术法语人才培养为例[J].西部论坛,2016年7月第26卷第4期.

[7]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M].北京: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一带一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