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分析
2017-05-18吴阳松
吴阳松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分析
吴阳松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全面考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要从整体性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明确课外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范围,强化过程监管与结果评价;要把课堂社会实践与课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序运行,要从制度保障上确保教学的教师绩效与学生成绩评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努力发掘建设好相关的实践教学教育基地,建立健全稳定通畅的经费保障制度。
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 整合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综合培养和提升的有效教学形式。新形势下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要突出解决当前实践教学呈现的碎片化、单一化问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高校全日制本科阶段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实践教学为考察对象,探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合创新,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一步革新与改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概论》课尤为重要,其旨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相比较,《概论》课课时高达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要求64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计算学生成绩为6学分,其要求的课时和学分均是其它课程的2倍或3倍,是面向高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但要指出的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仍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亟待改进。
实践教学通常是指在传统的理论教学、知识灌输之外,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实践性和现实性的一种教学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提升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而设置的以实践形式为手段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1〕根据05方案的实施意见和《概论》课教学大纲(2015版)的相关要求,实践教学课时为32学时,并要求要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而不能流于形式,强调了《概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在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当前各高校实践教学采取的主要形式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参观访问、演讲比赛、有奖征文、主题讨论辩论、案例分析、观看纪录片、模拟教学、聆听专题报告、讲座交流、撰写学习心得等,这些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认识存在偏颇,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应付实践教学的倾向。二是从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普遍呈现碎片化特点,还处于单个教师的“自发”阶段,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呈现“随心所欲”状态而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尚未形成一套合理有效且相对固定实施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实效性亟待提升,对实践教学的监管、检查尚处于空白,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则才刚刚起步。三是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有效保障,实践教学呈现不稳定性特点。如何根据地方和高校实际特点,制定一套学生热爱、易于操作、效用较大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合创新分析
实践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必须结合高校特点和区域特点。对于每一所高校而言,要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同时要切实改变当前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自发状态”和碎片化特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必要”〔2〕,要立足《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现状,有效整合创新当前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效应性,探索建构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特点且学生热爱、受用、稳定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要从整体性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要求32学时,要把课内教学实践与课外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概论》课程的内容特点与目标要求,有效确定实践教学的形式、主题与内容。结合当前实践教学的开展现状,在课堂教学实践可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每周或每月一次时事热点新闻播报,重点是教师点评引导;每学期观看一部以上红色影片,强化学生的感官认知进而引发理性思考;每学期组织学生一次以上热点问题的深度讨论;组织相关专家就相关热点问题做一次讲座,采用远程直播形式同步使全体学生受益;遴选一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的主题实践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教学主要采取深度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调查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内容、形式与主题要突出整体性安排,切实做到有序和有效。
表:《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整体安排(1-18周)
其次,要明确课外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范围,强化过程监管与结果评价。一般来说《概论》课程的课外社会实践较为普遍的形式是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实践证明这一形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存在几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明确社会实践调查的内容与范围,特别是要紧扣《概论》课的理论教学内容,不能使其流于成为无边界的一般社会调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社会调查,偏离《概论》课内容成为一种泛义上的社会调查,有的学生则完全表现为某一类专业调查。一般来说《概论》课社会实践调研内容可围绕几个中心内容分为几类,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调研,重点是围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教学现状、兴趣现状、效果现状等展开思考;如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调研,重点是要围绕某一地区的某一专题如乡村经济、民主政治、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环境风貌等展开调研思考;如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调研,重点是要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的变迁、消费结构、兴趣爱好等展开思考。二是要明确社会实践调查的形式与手段。社会实践调查是一个泛义概念,一些理工科学生一听到社会调查,就误认为是发放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其实不然。要与学生讲清楚,社会实践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要找到与调查主题切合的调研形式,不能千篇一律都是问卷调查,如调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主题,较为合适的通过访谈形式、田野调查、一线参看感知等形式较为合适,同时要明确社会调查不是对社会现状的描写,要善于对调查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升华,并能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数据分析、人际交往表达、调查报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三是要重视过程监管与结果评价,多途径多形式激发学生社会调查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布置完成社会实践调查的任务之后,就很少过问、从未答疑,从而使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范围内进行调研,在结果上表现为学期末教师收交作业,判定课程成绩作为结束,这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受限。有效提升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效要坚持教师的全过程指导,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按时提交社会实践调查的实施方案,对学生的选题、调研方法、调研内容和调研思路进行有效修正和及时纠正,要对学生较好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在全班进行有效展示和评述。
再次,要把课堂社会实践与课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要结合《概论》课的课程内容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热点事件的梳理、认知和引导。《概论》课程与社会现实联系较为紧密,社会热点事件是当代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要结合课程内容,及时有效的引导同学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认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从而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辨别力和鉴别力。鉴于此可以每周或每月定期在课堂教学中设置5-10分钟的“社会热点讲解”栏目,重点是教师的点评引导。二是要每学期要采取演讲比赛、辩论赛、座谈会等形式精心组织学生一次对现实问题的深度讨论,如设置论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三权分立制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比较分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点比较”、“如何认识我国的改革开放”等论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可组织学生举办相关主题的摄影展、美术展和体会展,如结合当年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件,从多视角呈现大事件背后的小故事、成长点滴和自我感知,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保障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否有序运行,收到实效,相关保障是关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呈现碎片化、自发式现状,一方面是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现成一个统一规范的实践教学模式,另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实践教学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从保障上要切实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师绩效与学生成绩评定要规范化、制度化。当前部分高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时认定不规范,甚至不予承认。以《概论》课为例,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实践教学部分为32课时,但在一些高校并未在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上完全兑现,这就严重挫伤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热情,从而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甚至沦为一般的平时作业。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当前高校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评定并未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相关要求以概论课6学分为例,明确要求学生社会实践部分是2学分,但相关高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未有效区分,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业(活动)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来衡量,未能具体量化,从而使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鉴于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是要明确教师实践教学部分的课时量,充分体现到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上,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要单独划分学生社会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一般来说应为30%,这部分成绩要单独评定,单独给分,其中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原则要具体、统一,合理区分课内社会实践与课外社会实践,以课外社会实践为主,比例应不急于70%。课内社会实践以参与和投入程度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标准,课外社会实践以研究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研究报告的成绩评定要突出时效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统一标准给定分数。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努力发掘建设好相关的实践教育基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走出去,其中关键就是要依赖于相关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平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实践教学规范化的前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长期、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3〕高校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环境、地方特色,努力发掘、要建设一批能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相关基地。一是要发掘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大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要努力联系建设一批如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领袖故居、历史遗址、革命旧址等红色基地,充分发掘其实践教学的教育作用。二是要努力发掘、建设一批法制教育基地,如法院、监狱、戒毒所等,充分利用其环境带领学生参观法制图片展、毒品危害图片展,观看相关警示教育片、禁毒教育片,也可以参看罪犯、戒毒者的生活、学习现场,观看犯罪服刑人员改造的实时监控场景和戒毒人员的戒毒场景。三是要努力发掘建设一批现代企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地、城市社区基地,让当代大学生一线观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此外要善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训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把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和学习兴趣。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建立健全稳定通畅的经费保障制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走出去,经费是保障。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相关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要提供必要的实践教学经费,确保用于诸如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实践项目的调查报告以及教学教研、教师培训、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料购买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机制。“校外实践,需要吃、住、行、参观门票等花费,在校内搞活动,也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持。由于财力的限制,为教师实践教学、出外考察提供的资金保障有限,难以为全体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这是实践教学活动难以有效、持续开展下去的制约因素。”〔4〕要指出的是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按照人均标准划拨的实践教学经费,部分高校未能通畅到位,经费成为制约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瓶颈。如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能够有序通畅的落实到位,是高校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另一方面就是要从制度规范上健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经费保障制度科学规范有效,执行有序通畅到位。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http://szjyb.stiei.edu. cn/s/6/t/9/0e/5a/info3674.htm.
〔2〕陈化水:《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载《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6月.
〔3〕陈静 阎占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析》载《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12月.
〔4〕张国富 孙金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析》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7月.
〔责任编辑:梅 林〕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研究”(1201553984);广州大学教研课题“《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Y201528)阶段性成果。
吴阳松,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