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共两党党章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研究

2017-03-11王庆华范建荣

理论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共两党民主集中制党章

王庆华 范建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国共两党党章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研究

王庆华 范建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党章是政党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一个政党最根本的性质和诉求,对其有宏观指导作用。国共两党都非常重视党章,历史上党章的制定和内容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内容上,两党党章还是存在诸如指导思想、阶级属性、党员规定等的许多不同,并对两党的绩效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党章 比较 先进性

政党是现代政治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者有许多相似点和交集。曾经两次携手合作,又两次破裂,中国国民党最终溃退台湾。台湾民主化改革后,中国国民党又在2000年和2016年两度被民主进步党击败,失去政权。反观中国共产党从低潮中步步为营,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人数激增、成绩卓著。两个伴生型的政党,一个三次失去政权。一个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命运为何如此迥异,我们从两个政党的党章中进行研究。党章是一个政党的宗旨和行为规范,规定了一个政党最根本的内容和任务,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和先进的重要参照物。我们从国共两党党章的具体比较中,来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一、国共两党党章的相同点

1、国共两党党章的制定都受苏联党章的影响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都深受苏联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和指导,并宣布加入共产国际,为其下属的一个支部,自愿听从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也是孙中山借鉴苏联政党建设经验的结果,因为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开始、历经中华革命党、到中国国民党,都存在政党建设不足的困境。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六年,其成绩既如此伟大;吾国革命十二年,成绩无甚可述”,关键就在政党建设,于是明确提出“效法俄人”,“以党治国”。

其次,国共两党的党章最早都是以1919年12月俄共(布)第8次全国代表会议颁发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章程》为蓝本所制定的。俄共章程分为12章66条,国民党总章分为13章 86条,内容均由党员、党的组织机构、中央党部、地方党部、基层组织、党的纪律、经费、党团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非常相似,大部分条文几乎雷同。〔1〕(P37)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共6章29条,在组织层级建设方面与俄共章程存在差距。直到1927年 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才真正以俄国共产党党章为蓝本,成为日后中共党章的雏形。

2、都主张民主集中制

同盟会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政党组织,是各个反清小团体的不稳固的联合,始终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统一的组织系统。中华革命党组织上又采取个人绝对服从主义,走向另外的极端。中国国民党一开始也存在严重的组织建设不足问题,国民党一大前,国民党“注名党籍之党员,为数二十余万”,“然按之实际在册籍上载有姓名外,实不知党员在于何所”。组织形式不明确、组织效能低下。因此,国民党党章中“以俄为师”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习其组织方式,其早期党章中很多条款都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如第七十一条:党内各问题各得自由讨论,但一经决定后,即须一致执行。

在共产党党章方面,中共的第一个党章(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中就有民主集中制的相关内容,如第二十四条: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在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中更是明确的出现了“民主集中制”一词,第十二条: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3、国共两党重视党章的指导作用

党章是政党的根本组织规章,是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党员、纪律等内容的最核心纲领,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动指南。国共两党都非常重视党章的制定和修订,截止到2017年初,中国共产党1921年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实际起到党章的作用,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二大以后至十八大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五大会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进行修改。二大的第一个党章共6章29条,至十八大党章的11章53条。中国国民党自1924年一大通过《中国国民党党章》,至2013年国民党十九大,一共进行了20次修正,由一开始的10条扩展为现在的14章43条。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进行的诸多修订,彰显了党章的指导作用和与时俱进精神。

二、国共两党党章的不同点

1、指导思想不同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核心,是孙中山革命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孙中山为《民报》撰写发刊词中最早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正式提出“三民主义”:“兄弟想《民报》发刊以来已经一年,所讲的是三大主义:第一是民族主义,第二是民权主义,第三是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为了构建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做了诸多努力,其中党章中也有体现。国民党党章中规定:“中国国民党奉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宗旨,力行民主宪政之理念,追求国家富强统一之目标,始终如一。”但并没有对三民主义进行具体展开阐述,也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发展,难免口号化和固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而且非常重视理论发展和创新,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共一大时虽然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在七大之前的党章中并没有明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第一次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党的十五大把 “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和具体阐述,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惯性和发展性。

2、对党员的要求不同

党员是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关乎政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国共两党的党章中对各自党员的标准和规定不同。

国民党党章中对本党党员的要求是:凡信仰三民主义,愿遵行本党党章及党员守则者,得依规定申请入党,经本党许可后为本党党员,党员入党办法另定之。不具中华民国国籍者,认同三民主义,志愿与本党共同致力国家和平发展者,均视为本党之精神党员。

共产党党章中对本党党员的要求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国共两党都强调党员对党章和纲领的遵循,但共产党强调各基层中的先进分子,注重党员质量,而国民党并没有体现。国民党有精神党员的说法,意在扩大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也凸显了对质量的把控。

3、党的阶级基础不同

政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着政党的阶级性,决定着党的理论、纲领、宗旨与目标,政党的阶级性是否明确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战斗力。国民党一直没有明确的阶级基础,1924年一大前后国民党定位为多阶级的党,是农工商学几个被压迫阶级联合的党。清共之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党内主流派则认为国民党是代表全民的。如蒋介石声称:“本党所代表的民众,是一切被压迫的民众,决没有阶级之分,既不排斥农工阶级,也不限于农工阶级;既不排斥小资产阶级,也不限于小资产阶级。一切被帝国主义者所剥削,被封建势力所蹂躏的民众,都是本党应该代表的民众。”国民党党章也明确中国国民党为民主的、公义的、创新的全民政党,没有特定阶级属性,这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资产阶级政党阶级属性的总体认定有一定差距。

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一大党纲中就强调要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七大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十六大党章中又补充强调: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彻底将理论起点所赋予的阶级属性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嫁接,从未动摇人的解放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信念。〔2〕

4、对民主集中制的重视程度不同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决案》第十二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载入党的章程,并一直保留下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民主集中制第一次作出比较充分的规定的,是八大制定的党章。八大党章这样规定:“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作了明确说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

国民党虽然一开始也向苏联学习党组织建设,始终未像共产党那样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消化吸收并付诸行动。到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六大”修正党章时,首次明确规定:“本党组织原则为民主集权制”,“各级党部之重大决策,须经各级权力机关通过,未决定前,得自由讨论,一经决议,即须服从。”〔3〕(P940)并国民党仅将“民主集中制”视为工具,在随后的数十年间不但未能进一步将其完善,反而使其逐渐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影响党的舆论形象和党心凝聚的罪魁。比如国民党一大规定民主集权制的同时,也规定孙中山有凌驾于党中央的权力。到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又确立领袖制,实际逐步确立蒋介石的独裁地位,党内民主也就无从谈起,这些都实际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先行党章强调组织原则“贯彻民主精神,以实现有组织的民主,有纪律的自由。”只强调民主,抛弃了集中。

5、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程度不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孙中山早期效仿西方政党建设经验,西方政党重视上层建设、党员组织涣散,美国民主党共和党都是投票党,基层党员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国民党基层组织是“区分部”,共产党是“支部”。但重视程度不同,国民党早期党章中对 “最高党部”的规定共有14条,而对党的基层组织“区分部”的规定却仅有4条;相反共产党早期的党章中对“党的中央机关”的规定共有8条,而对“党的支部”的规定却达到了9条。

国民党现行党章规定:区级委员会以乡镇(市、区)级行政组织为单位,区分部委员会以村里行政组织为单位。共产党现行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共产党党章中对基层党组织的人数规定更具体、范围领域更细化、责任要求更严格明确。

6、纪律检查机关与功能成效不同

国共两党早期在纪律检查方面也都以俄为师,注重党内监督。国民党一大通过的总章,在由上而下设立各级执行委员会的同时,规定必须与之平行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在中央层级即为中央监委会,与中央执行委员会共同构成国民党中央。共产党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中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目的皆在于通过党纪党规来约束和惩戒党员,进而增进党员的信仰与战斗力。

国民党中央监委会也曾做过诸多努力来加强党内监督,但总体成效并不尽人如意。国民党人黄季陆即指出:“本党现今组织的弱点,即在于监察委员会的地位职权无明确之保障,故在与执行委员会相互的关系上,监察委员会实似虚设的机关,吾人在职务上,亦更难寻出监察委员会设立之必要”。国民党中央监委会在国民党执政大陆时期,基本未能发挥其作用,而更多的是一种超然的状态存在。〔4〕国民党先行党章中有设置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和廉能委员会,职能仅限于在党内监察。并不具备侦查和办案的权力,虽然也时有撤销王金平党籍等动作,但远不如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效能强大。

7、党团关系重视程度不同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后备队伍的培养,完善队伍梯队建设。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共六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明确了党和共产青年团之间的关系。现行党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国民党没有自己的后备组织,直到马英九2005年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成立国民党青年团,希望以此为国民党培养优秀青年,但并没有在党章中有所规定和体现。

三、国共党章异同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国共两党党章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两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相似性,但是从指导思想、阶级定位、组织体系、党员构成、纪律监察、党团建设等各方面共产党全方位更先进于国民党,更具战斗力和生命力,也造成现在国共两党现行处境的不同。

1、思想理论指引成效不同

国共两党早期都非常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但其后出现分化并影响深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精神核心,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去世后的国民党三大确立三民主义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各派系对其的解读不一,没有形成思想共识。蒋介石确立党内领导地位后,用儒学的角度和话语体系对三民主义解读,显得牵强附会并没有起到思想指引的作用。台湾民主化进程之后,岛内外政治生态的变化使得三民主义发生嬗变,尤其是选举体制使得三民主义既不能得到党外人士的响应,也无法凝聚党内共识,丧失其理论指导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由于幼年时期理论水平不足,造成右倾和“左”倾错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中,于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并于七大党章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用于指导实践。这个理论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坚定的理论指导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前提和保障。

2、组织战斗力程度不同

国共两党党章中在组织建设上有异有同,但也仅限于文本显示,实际组织气质确实天壤之别。国民党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组织涣散问题,从同盟会时就是革命团体的拼凑,成立不久就分裂。1912年毁党筑党论下改组的国民党,也注定暴露其组织的松散,随着宋教仁被刺杀而名存实亡。孙中山正是有感于国民党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组建秘密组织形态的中华革命党,效果亦不佳。孙中山以俄为师,第一次国共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改组后的国民党除了党员人数急剧扩充外,其组织内聚功能并未增强,其组织形态依然散漫如故”。〔5〕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内耗严重。蒋介石集团、西山会议派、CC系、政学系、太子党、改组派,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国民党的基层组织整体上呈现出空、穷、弱、散的状况,党的组织对党员没有向心力,党员对党的组织没有归属感。〔6〕台湾民主化之后,国民党更是利益分化严重,沦为选举党。1993年分裂出新党、2000年分裂出亲民党,一度分流选票,导致国民党下台。“马英九上台以后,虽然说他对外一直宣誓说,他要斩断国民党过去跟地方派系还有黑金的脐带,老实讲,他做的并不彻底,所以这一点可以说是国民党的旧包袱的反噬。”〔7〕马英九、王金平之争后,马英九、洪秀柱、朱立伦、吴敦义等互有杯葛,并未给大选失利后的国民党团结带来多少转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按照党章来进行组织建设,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凝聚党员战斗力,真正发挥一个先进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推动作用。党员人数不断增加,从一大创党时的57人发展到2016年的8800多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注重党员质量,革命时期就注重思想上入党,把党打造成具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新时期更是优化党员结构、严把入口关。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文件,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控制党员数量,提高党员质量,严把党员入口关的严格要求。强调自己的无产阶级属性,并与时俱进地拓展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反腐监督力度。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从国共党章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说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8〕

〔1〕王奇生.中国近代史通史第七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7.

〔2〕温小勇.见素抱朴:中国共产党阶级属性的理论起点和历史逻辑.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2).

〔3〕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G〕,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942.

〔4〕何志明.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来龙去脉.文史天地〔J〕, 2014,(4).

〔5〕王奇生.论国民党改组后的社会构成与基层组织.近代史研究,2000,(2).〔6〕组织涣散: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浙江组织工作网. http://zzgz.zjol.com.cn/system/2015/10/05/020860855.shtml, 2015-10-05.

〔7〕李永萍.马英九难改国民党地方派系盘踞传统.凤凰网.http: //news.ifeng.com/taiwan/yzzd/detail_2013_04/07/23935149_0.shtml, 2013-04-07.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责任编辑:王星闽〕

王庆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范建荣,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国共两党民主集中制党章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的情报战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国共两党抗战功绩之比较
中共党章视域下党内选举制度的演进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的工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