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全程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7-05-18王薇郑红菊李炆珂白晓峰
王薇 郑红菊 李炆珂 白晓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1
宫颈癌是妇产科恶性肿瘤性疾病中的常见类型,治疗方式主要选择手术、放化疗等。近年来宫颈癌患者年龄逐渐降低,术后的生育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大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性生活问题,尤其是孕龄患者术后的性功能问题会影响到家庭和谐[1]。本次研究选择院外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分析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以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25至43岁,平均(33.29±5.78)岁,文化程度分型为大专以上16例,高中学历14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0例,婚姻状况为未婚13例,已婚27例,病理分型为鳞癌28例,腺癌9例,腺鳞癌3例,术式选择为单纯子宫切除术18例,子宫切除联合单侧附件切除术22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4至45岁,平均(32.97±5.13)岁,文化程度分型为大专以上15例,高中学历13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2例,婚姻状况为未婚14例,已婚26例,病理分型为鳞癌29例,腺癌9例,腺鳞癌2例,术式选择为单纯子宫切除术17例,子宫切除联合单侧附件切除术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均衡性较好。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进行同样的健康指导与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保持6个月的随访,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每月1次。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予院外全程健康教育指导,选择专门人员组成院外护理团队,完成患者康复状况的调查评价,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主要责任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复诊与后续治疗,帮助患者完成住院后的生理、心理调节。指导患者掌握生理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引导患者完成反复的自主肛门收缩与阴道运动,每次保持收缩状态3至5秒,再进入放松状态,保持康复锻炼20分钟,每天锻炼2至3次,坚持康复锻炼28天。康复锻炼的目标为提高出院患者的腹部与会阴收缩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性能力。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同时鼓励家属尽量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的家属、同事以及朋友进行探视,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为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同时作好记录。在出院6个月的时间内进行问卷调查,保持电话随访每2周1次,为患者与家属答疑。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性功能,评价方法选择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价项目包括性兴奋、性欲望、性高潮、阴道润滑、性交满意度、性交痛觉等。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每月性生活频率,分别为不足3次、3至5次、5次以上。同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性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性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性生活频率指标
观察组患者性生活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顯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宫颈癌患者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会收到明显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家庭和谐出现问题。院外健康指导教育能够对患者进行出院后性生活知识的指导,同时通过QQ等联系方式与患者沟通,保持与患者的联系。而在健康教育指导中,尽可能增加患者配偶的配合度[2]。本次研究中,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后,宫颈癌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占优,而性生活频率也明显增加,证明院外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指标改善中,全程健康指导教育后患者评分明显占优,表明院外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家庭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尤金雅.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2):27-28.
[2]刘文利,李静霞,毛希瑞等.院外全程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性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23):27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