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7-05-18李传霞
李传霞
【中圖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1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病理特征为高血糖,致病原因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缺陷,症状表现主要为多尿、多食、消瘦[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上升。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相比,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同时心理层面也更为脆弱,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为提高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选取了76例患者展开探讨,分析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6例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71-89岁,平均年龄(84.10±4.06)岁;病程5-20年,平均(11.95±3.57)年。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72-90岁,平均年龄(85.44±4.14)岁;病程4-20年,平均(12.25±3.36)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血糖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调护等。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第一,心理护理。高龄老年患者长期受糖尿病的折磨,思想包袱重,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恐惧等消极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开导患者,鼓励患者继续与疾病作斗争;同时,引导患者往积极的一面思考问题,告诉患者糖尿病只要控制得当就能正常生活,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第二,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详细的指导,比如每餐应该吃什么,吃多少;严格控制每天的盐、脂肪、糖、胆固醇的摄入量;指导患者记录每天的饮食出入量,以此作为第二天饮食方案的参照;餐前、餐后2h检测血糖。第三,运动治疗。运动锻炼可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考虑到高龄患者行动不便,护理人员可建议患者做一些比较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和糖果,餐后锻炼,以防发生低血糖。第四,血糖监测。做好血糖监测可随时掌握患者的血糖升降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教会患者自己监测血糖,详细讲解血糖监测仪的操作步骤,反复演示,直至患者掌握[3]。第五,基础护理。高龄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翻身、按摩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生理机能严重下降,抗病能力差,而且还具备一些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情绪,比如孤独、恐惧、抑郁等[4]。在对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应考虑患者的身心特点,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并结合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5]。本次研究以76例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采用个体化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针对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包含五点内容,其中,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实施的护理对策,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护理和运动治疗则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提高血糖控制效果而实施的护理措施;血糖监测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基础护理是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上几点措施结合使用,即可满足高龄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护理需求,达到预期护理目标。
综上,对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宜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岳红梅,包茜茹,邢晓丹.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0(73):266-267.
[2]邓承容. 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4(89):383-384.
[3]翟法美.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7(11):237-238.
[4]周艳丽.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0(38):274-275.
[5]谢海霞.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5,40(06):1245-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