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产科大出血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
2017-05-18熊颖
熊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2
产科大出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及护理将会导致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及心律下降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母婴结局[1]。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产科大出血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年龄分布在20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35±3.58)岁,初产妇22名,经产妇18名;实验组40例产妇年龄分布在20至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12±3.20)岁,初产妇20名,经产妇20名。两组产妇之间的临床资料(P>0.05),可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为产妇普及及积极讲解关于分娩的注意事项及基本流程;2、基础护理:指导产妇进行阴部、乳房及皮肤的护理,告知产妇产后一些基础知识;3:、常规检查:帮助产妇进行各项常规检查;4、术中护理:安抚产妇情绪,转移产妇注意力。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1、生产时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呼吸方式,密切关注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好剖腹产的准备工作,仔细检查生产中产妇宫口扩大程度,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产妇的情绪及疼痛;2、心理护理:初产妇对于分娩具有一定程度上恐惧及害怕的心理,加之产前宫缩等产妇带来的疼痛均会使产妇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询问产妇的内心想法,解答产妇的疑问,尽量满足产妇合理的需求,给予产妇精神支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3、产后护理:定时观察产妇的出血量,采取输血、输液等方式避免产妇发生休克,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一定剂量的缩宫素进行减少出血量,做好相关指标的记录工作,对产妇的导尿管进行有效维护及护理;4、疼痛护理:产妇在生产时及生产后的子宫收缩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采用转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或安抚等措施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产后的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产妇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4级评分:1表示很少时间或没有;2表示有时出现;3表示大部分时间存在;4表示多数时间有;量表主要有20个条目,其中15项为负性。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将焦虑量表分界值定为50分,50至59分为轻度焦虑;60至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焦虑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科大出血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焦虑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3.討论
产科大出血主要是发生在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免除前时间内,主要发生原因为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及宫缩乏力等,产科大出血后应严密观察禅城,正确应用供缩剂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应及时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掌握胎盘剥离征象,产后留产房观察产妇2小时,定时给产妇测量血压及脉搏等。产科出血若不进行快速及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将会给产妇带来严重伤害,甚至威胁产妇生命安全。
优质护理措施的中心思想为以人为本,一切从患者出发,尽量满足患者的一切合理要求,给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等。在产科大出血的优质护理当中,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及疼痛护理等,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产妇痛苦,减轻产妇由于疼痛及对生产的恐惧带来的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产科大出血中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减轻产妇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娟,金伟伟,梁昊等.探讨产科大出血有效的救治方法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3979-3979.
[2]陈小红.产科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545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