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
2017-05-18段辉
段辉
【中图分类号】R7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01
传统的胃肠镜检查虽然在疾病的检出和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病人体验效果差,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胃肠镜时间长,对病人产生不良刺激,让病人感受到恶心和痛苦,从而让患者对胃肠镜检查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可能会使病情得不到及时检查而延误诊断及治疗。为了提高胃肠镜检查在临床上的贡献和普及,无痛胃肠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无痛胃肠镜是指在麻醉医师的配合和监护下,行胃肠镜检查前应用某些速效麻醉药或镇静剂,使患者在短暂麻醉状态下完成整个胃肠镜检查和治疗。与传统胃肠镜相比,无痛胃肠镜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用无痛技术,易于被患者接受,在臨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无痛胃肠镜的使用方法。
在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前,检查者要禁食6小时及以上,然后需要进行咽部喷雾麻醉3次,每次间隔3~5分钟,麻醉的目的就是减轻检查者的痛苦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检查时一般采取左侧卧位,并取出病人的活动性假牙等异物,以免脱落引起窒息。之后,医生将胃镜慢慢放入检查者口腔至舌根部,在检查者做吞咽动作的瞬间顺着开口将胃镜插进食道,然后顺着食道慢慢向下,直至到达想要检查的部位。无痛胃肠镜到达检查部位后,可以观察检查者该部位粘膜的颜色,有无溃疡及糜烂,有无息肉或肿瘤,有无梗阻以及梗阻的发生部位等,检查完毕后,医生再沿着内镜进入的路线反方向缓慢退镜,结束检查过程。
二.无痛胃肠镜的优势。
与传统胃肠镜相比,无痛胃镜能够有效减轻检查者的痛苦,避免检查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而且对于有传统胃镜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如心肺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都可以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此外无痛胃肠镜还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更多微小的病灶,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并显著降低疾病的误诊率,而且无痛胃肠镜检查无死角,无损伤,在增大检查视野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对检查者的损伤,还可以利用镜下行介入治疗,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并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病变,这些优点使无痛胃肠镜易于被检查者所接受,并且能够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三.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应用。
当患者出现腹部疼痛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胃肠道疾病,当多种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时,就应该选择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引起患者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肠炎,也可能是为溃疡,无论是何种原因,无痛胃肠镜都可以清楚的显示病变部位和程度,提高检查者的诊断率。如果在胃镜上表现为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或轻度花斑样改变,轻度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到轻度的新、旧出血点,则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若胃镜下胃粘膜较有明显的充血、水肿,伴有点、片状的糜烂,则是糜烂性胃炎的表现;胃溃疡在胃镜下的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线形溃疡,边缘光整,溃疡底部覆盖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粘膜可有出血,水肿,粘膜皱壁向溃疡集中。各种胃炎和各型胃溃疡在胃镜下的表现各有其特点,临床上可以据此做出正确的诊断,明确患者腹痛的原因。
无痛胃肠镜不仅可以检测出胃部病变,还可以检测出肠道的一些疾病,比如肠炎,肠溃疡,肠息肉,肠肿瘤等,一方面能够发现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此外,对于一些有呕血或黑便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到48小时做急诊胃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出血部位并进行局部止血治疗。
总之,胃肠道疾病是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饮食不规律和精神性应激比较普遍,因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以往利用传统胃镜进行检查时,由于胃镜对检查者咽喉部产生强烈的刺激,检查者会出现咳嗽,恶心,呕吐等各种不良反应,以至于不少患者对胃镜检查心怀恐惧,拒绝接受胃镜检查,可能会造成病情延误。无痛胃肠镜通过麻醉处理的方法,检查者在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根据不完全统计,无痛胃肠镜采用麻醉技术后,术后有30%左右的患者会完全遗忘,对整个胃肠镜检查过程完全没有记忆,4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部分遗忘,表现为术中及术后自我感觉良好,痛苦较小,这就有效的克服了检查者对胃镜检查的抵触和恐惧,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检查依从性,既能满足现在医疗界倡导的人文关怀,也能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所以,在临床上,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来造福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肖静,于子涵. 无痛胃肠镜在诊疗消化道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J]. 中国疗养医学,2017,(01):56-58.
[2]李鲜翠. 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的护理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1):156-157.
[3]周峻毅. 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3):2669-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