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2017-05-18吴昌其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被管理者管理者

吴昌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管理的角色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既有相同的职责也有不同的处事方法,笔者将个人管理与企业管理统一而论,并把两项管理用三种层次进行阐述。

个人管理的第一层——有我。何为有我?就是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身份定位,彰显其个性并突出自我,更为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那何时有我呢?面临困难时有我,身处绝境是有我,创新面前更应有我。唯有如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困难才有敢于站出来的勇气,身处绝境时才有绝处逢生的机遇,创新面前才有奇思妙想的逻辑。所以笔者特别强调无论是谁都应注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自己和企业才能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与之对应的企业管理第一层——有所为。当企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时,所有组织成员应该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不断奋斗,一定要做出成绩来。但在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不妄自强大,应低调地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尽力尽责。举例来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只做了前半部分,就是灭了六国统一天下,而他过于自大,加上实施暴政最后走向灭亡。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第一层次都应当尽力而为,为自己也是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个人管理的第二层:无我。前面有我主要讲的是实际行动,也可理解为做人处事的一些经验。而无我侧重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心若止水的境界。特别是处在花花世界的我们,面对诱惑时应做到,不被权势的沼泽吞噬,不一味地追名逐利,不让美色亂我心境。名利前无我,则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权势面前无我,方能受人民之爱戴,美色面前无我,才能成为正人君子。惟其无我,方可来去自如,心平如镜,走上人间正道。

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企业在发展到中期时,也称为过渡期,实则为“有所为”过渡到“有所不为”。例如元朝末年,为什么朱元璋能笑傲群雄,一统天下,其秘诀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朱元璋率领义军占据金陵后,他采纳了谋士高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金陵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因他不称王,没人和他对抗,当各路义军相互拼杀,远期耗尽时,朱元璋图穷匕见,持生力军一举荡平天下,开创明朝。 管理者在此层次需要具备很深厚的管理功底和领导魅力,以及高超的领导艺术,注重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过渡和逐级授权。所以要想企业走得更稳更长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者需要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被管理者应做到服从管理,不断创新,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

个人管理的第三层次——忘我。细细品味,忘我不仅有有我的实际行动,更有无我时的心境。它不局限于有我或无我在某件事物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果,而是两者交融达成心行合一。比如说,在无我之境中,我们不追名逐利是怕利益攻心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但光有无我就能促使我们发展吗?答案是不可能的,所谓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只有在有我之境中不断付诸行动不断地改变及创新才会有新的发展。所以,忘我,不是字面上的忘掉自我,而是将有我的行动和无我的心境相结合,明确何时何地有我,何时何地无我,注重有我之间的转换和所占的比重,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如,拿捏有度,若能如此,一切难题则迎刃而解。

企业管理的第三层次——无为而无所不为。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国应当像煮小鱼一样,不能随意去搅扰它,否则小鱼就残碎了。再比如说,你越是用力握住沙子,沙子反而流失得更快。同样,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感受不到领导的存在就是领导与员工之间在意识上达到高度统一,不用等领导下达指令员工能自行领会、明确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当企业进入发展稳定期,能够掌舵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中每一位成员秉承企业文化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管理者加强对企业文化的传播,而被管理者从中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就像热播剧《亮剑》一样,团长李云龙自始至终将“亮剑”精神传达给自己的下属,让这支队伍变得强劲有力,变得有灵魂。

综上所述:对于个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要做到事业有我,功名无我,奉献忘我也要清楚何时有我,何处无我,何地忘我。在有我、无我、忘我之间适当的选择,方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管理者当中,更多体现在管理者能否灵活运用有无之间的转换,善用权衡之术以及适当的集权与授权。被管理者应服从指挥积极工作,不断创新。“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要建立在和平发展的背景下以及企业规范且成熟的规章制度上,领导者需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员工积极适应环境,主动配合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达到自我实现,有为而不妄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乱世靠有为,治世靠无为,创业靠有为,守业靠无为,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所以管理真正的至高境界是寻求适合当下发展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被管理者管理者
当不好被管者 没资格管别人
从被管理者角度看企业管理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无为而治”中成就的“自主”学生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