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落生存困局之浅谈

2017-05-18施丽春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村落民俗

摘 要:民间由村落的存在而凝聚,并逐步与城镇的交错、牵制、妥协之后才慢慢形成的。没有民间,哪里来的现实的社会之根?村落的生存离不开民俗。民俗可以存在村落形成之前,而新的民俗却形成于村落形成之后。

关键词:村落;民俗;民间;传统村落

作者简介:施丽春(1980-),女,纳西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我国平均每天都有约80个村落消失,其中不乏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村落消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和政府行政行为。撤村并点;重要水利工程、国防工程硬性移民;消除贫困人口,让偏远山区村民转迁到适合居住和便利经济发展的地区;把险恶地理条件下的村落并到安全的地域。这是十多年来中国自然村落急速消失的最重要原因。二是经济发展导致城镇扩张,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从占地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上,促使农村向城镇输送大量人口,瓦解了村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新时期的年轻一代向往到城市安居乐业,这是第二个方面的第三个因素,它也导致村落从内部空巢化,甚至被遗弃。村落消失是无法阻挡的。

先认清传统村落的特征:保留历史沿革,像建筑环境、建筑风格、村落的坐落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至今仍然有村民居住,从事生产活动。村落推动了文明互动,例如云南丽江的蓮湾村。村落在扩展、继承与摒弃中保存了一些种族血缘关系,暗自生长着从古至今的生存欲望。村落的民俗,具有种族特色的集体意识、文化心理、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模式和宗教仪式等。如果没有村落这个传承外壳的存在,中国农耕文明难以为继,农耕历史同样会因之失去活着的载体。工业文明在我国做着一件事——掘断村落的独立价值。

工业文明只注重资本和财富掠夺。工业领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都会劫掠农业资源。工业能改变农耕的技术、设备和理念,但它违背了一切自然生长的规律。农耕文明不敌工业文化。从国家层面和民族发展上而言,工业关系到资源争夺和国家存亡。村落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但村落是坚守在原野上的唯一贴近自然的人类文明。没有农耕文明和传统民俗的村落,只能称之为社区。

社区和村落是不同的存在和概念。原始群居生活让村落诞生,保存并强化一定族群的血缘。村落具有规范的组合形式,能够适应自然界,尊重自然。村落的存在,不意味着始终的蒙昧。村落的产生,发展,都是为了把人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但这不是与之决裂。

民间的根在传统村落。市民自源头上而言,从村民的身份里蜕变而来。民间无法在村落之外独立存在。村落的失落,有她自己的品质所决定。村落既注重生存,又因为生计而被迫承受所有民俗的影响,以及外来利益集团的盘剥。

村落的生存和消亡,主要由村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来决定。村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形成了村落里的民俗。我国的村落,目前同时受到英国式的旅游营销和日本式的国家身份认同驱动两种影响。不是所有现存的村落都能够承受商业式旅游的袭扰。民俗源自传统,会改变。当村民所熟悉的民俗被外来资本绑架为满足经济发展时,村落里的传统必然失去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和习惯。比如滇西南的俄亚大村,随着老东巴的去世,村落的重要祭天仪式无法承办起来。建筑的风格和功能的改变,改变了村落的民俗。如果村民只想分享更多的物质利益,就容易选择性地忽视村落传统的改變和流失。失去了民俗这个精神层面的特色,村落终究会走向衰落。

村落的延续,必须直面工业和商业这两大资本的冲击。面对村落之外的利益诉求,村落还有一定的反驳能力。这种反驳能力,基于民俗。工业、商业消融村落背后的一切,但它们无法替代传统农耕的生产成果。传统村落的再创造力依旧存在。只要人类向往自然之情不曾泯灭,村落不会全部消失。

村落融合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伦理秩序、风俗习惯、文化理念、建筑特色,呈现出村落的别具一格的风景。城里的人对农耕生活充满好奇和体验冲动,却时时刻刻消磨着村落的现实和渺茫的希望。村落的生存,需要城里乡下的人们共同守护村落旧貌和民俗传统。在政府层面,对外来投资给予限制,把本土文化、民俗的展示,做成最基本的维护目标。当村民感觉到维护民俗有利于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时,既能保护民俗本色,又能维护村落的存在特色。

村落里的人群,没有改变原有的乡邻关系,仍然依照代代延续的生活方式。劳作的内容和理念,也一丝不苟地传承下来。这样的村落,才有自己的民俗特点。民俗支撑着村落的生存和发展。村民可以分化出部分人从事旅游、工业和商业的相应工作。但村落的旧貌不能推倒了又建新的整齐化一的别墅,都像华西村了,还叫村落吗?乡约乡规,不能都被视为封建糟粕。村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变化,但变化不是把原住居民“赶”出去,拆掉历史故居。历史故居,不能只是名人故居。保存旧宅原貌,支持村民以传统劳作方式生活下来,才是村落良性发展的基本原则。村落的存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村落合理保护,能够很好地保护中国民俗,避免资本过度介入。

村落的文化并不落后。村落经济的落后,是历史或地域的原因造成的。经济落后不是村落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落后不是让村落消亡的借口。贫困人口在任何国家都有,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让民俗有力地支撑村落的生存和发展,是社会公益基金的合理支出,也是国家的职责所在。磨掉村民安于现状的惰性,合理发展农村新经济,让村民在文化娱乐活动中,把民俗传承下去,不让逝去的村落成为中国人失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邢莉 等 《民俗学概论新编》 2016年08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村落民俗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