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阅读方法探讨之一如何读“图”
2017-05-18李英
李英
[摘要]笔者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蓝本,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阅读;读“图”
数学作为一种特殊语言,采用文字、数字、符号和图形相结合的形式表现,蕴含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读懂数学语言,正确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从而能够进行数学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这种能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有效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期待在课堂教学上,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蓝本,和读者一起探讨有效阅读方法。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在安徽使用多年。从一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每册书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版面和教学内容上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纵观全书,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偏重于直观图形。如何结合图形获取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如何让小学生“读懂”直观图形,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读懂”图形,才能理解图形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运用于生活中,从而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阅读呢?笔者将多年的体会、经验呈现于此,与读者分享。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主要是从一幅幅图画中认知事物。此时,“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观察发现。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进行教学,将“平面”的直观图放置到“立体”空间中去。学生可以从读“图”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比如,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等教学过程,可以用不同类别不同大小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同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体会结果,并让其他同学进行再比较和补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总结”这一程序,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有了直观上的感知,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自己的语言转化成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苏教版教科书在内容上主要采用“试一试”、“想想做做”两种方式表现知识点。仍然以直观图为主,辅以简明的文字。对小学生来说,从图形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比如,教授二年级(上)的《统计与可能性》时,教材只给了几幅简单的图片。配置几句表达简单的问题。为了“读懂”图片意思,完成教學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尝试过程为:事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同学自己先学习读“图”,经小组讨论,确定阅读结果,说明学习目标。然后每组发一只装着不同颜色球若干的口袋,让同学们自己体验摸球情况。先让各组同学统计本组袋子中的不同颜色的球各有几个。记录下来。然后让大家随意摸球,并记录摸球情况。根据记录结果,让各组同学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争取能准确表达“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结合实践结果,再重新读“图”,让学生体会在变化不断地情境中,如何获取知识。不过,在活动体验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们的“阅读”成果,有效的成果要给与正面的积极地评价,要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功,获得探索的快乐。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再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中,笔者安排如下!
教材开始是给出几幅直观图,配简洁文字要求画出其对称轴。由于有了上学期关于《平移和旋转》,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熟悉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在折线处画出对称轴。事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随机分发给各组(也可以事先分好组),让学生们自己折纸,画线。这样做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展示几幅图,让学生直接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引入,会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失去听课的兴趣。
下一环节是让学生发现不同。教师请各组同学结合手中图形畅所欲言,说出图形的特点,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等。各组之间还可以互相提问补充,尽可能让同学自己总结不同图形的特点。随后,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网格板,请同学将手中图形按原图和对折后的图分别放在网格板上。让学生自己在网格板上体验平移、旋转。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学会用语言表达,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图形的意图。直到实现教学目的,再返回重新读“图”,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才真正读懂了“图”。
基于此时学生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在本次教学中,笔者“全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探索欲望。在自读、自悟和自我体验中,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问题所在。让学生在边“读”边悟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当然,对应用题的阅读,并非想象的简单。为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借助图形阅读。学会将复杂的数学语言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帮助理解题目意思,促进问题解决。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着眼点停留在获取知识本身,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数学课堂。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阅读的意识,养成有效数学阅读的习惯。变教材为读本,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