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适应性”
2017-05-18秦莹
秦莹
摘 要:对于初中英语课堂而言,所谓的教学不但是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达和教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适应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适应性”;教学策略
传统的课堂,将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方法也被人戏谑为“填鸭式”教学。但是从初中生个体成长的狀态和特点来说,这并不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探究能力提升的长期的教学方法。鉴于此,笔者特以初中英语课堂为例,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变革和课后延伸三个角度,探究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适应性”问题。
一、适应性课前预习的呈现
对于语言学科来说,课前预习在整个学习体系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可以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疑问去解惑的学习者。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将自主学习主要集中在自行阅读、理解和记忆词汇,自行查阅字典等几种方式上,其形式较为固定和普遍,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压抑。而很多学生也会习惯性地将课前预习视作一种被动的学习任务,无法为自己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课前对词汇、文章阅读和认识的“先导性”工作,如此更多地是为了缩小在课堂上与教师讲授知识之间的差距。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笔者认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要从改变他们的预习状态开始,变被迫查字典、被迫课下阅读的心理状态为“能从新的内容当中感受到什么、接触到什么、学习到什么”的探究心理。例如,笔者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就会指导学生采取“趣味下一课”的预习方式,即在完成一个课时的学习之后,提前感受下一课的课文及词汇当中所涉及的趣味知识,并让学生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在开课之前展开定时的趣味英语讨论。很多学生在进行讨论时会发现有难以表达的词汇和句式,而这恰恰就是全新授课内容当中所能提到的。通过趣味预习,学生提前感受到自我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以不足来探究学习,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变革教学方法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适应性”,归根到底要实现对课堂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5~10分钟的口头表达和口语练习活动,允许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按照个人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口头创作,可以是生活小故事,也可以是英语道理,还可以是英语典故,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表现机会,也可以让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甚至在日常活动当中,让英语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可将各种信息科技、多媒体纳入课堂当中,通过丰富的图像、影视和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其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投入各种为传递知识而生成的情境之中;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堂,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获英语学习的满足感,而对于那些原本学习状态欠佳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鼓励,以增加其信心。
三、高效课堂的课外延伸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却有限的课堂时间外,还应充分考虑课堂外的空间,以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需要承担教育工作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及复习任务。通俗地说,学生在课后的英语复习阶段是对英语知识的内化和固化的过程,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就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不断记忆、不断巩固、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为其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固有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英语水平。
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开展有趣而丰富的活动,比如组织英语角、娱乐节目表演和语言游戏等,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运用英语知识,展开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教师需要注重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在各个英语学习环节展开实践,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适应性、对英语课堂的适应性。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形成真正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谭美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2]廖祖芬.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初探[J].读与算(教师版),2014(36):78.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