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中体育教师作用分析
2017-05-18孙瑾
孙瑾
摘 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地投身其中,成为大课间活动的学习者、问题的探索者、新体育形式的实践者和学校群体活动的改革者。文章就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中体育教师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体育教师;作用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为达到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其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在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研究与设计
大课间活动是国家针对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经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并总结提出了一些好的成果与经验。但具体到某一类学校、某一个专业、某一项内容时,大课间活动都应该有其自身的形式与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研究与设计。
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成为大课间活动的学习者、问题的探索者、新体育形式的实践者和学校群体活动的改革者。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有意识地观察与思考,针对大课间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如何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如何既保证活动效果又保障活动安全、如何使大课间活动在适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多样化,等等,深入地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提高体育教师策划、组织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大课间活动的特点是内容多、组织形式活、强度适宜,我们可以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活动之中。因此,对于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必须要有整体规划。
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比,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相对灵活,但其教育策略与课堂教学却异曲同工。在选择大课间活动项目时,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借助课堂教学的积极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和提高。
二是与活动需求相结合。大课间活动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良好体质,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使项目的选择不偏离增强学生体质的宗旨,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表演。
三是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没有兴趣的学习总是消极的、被动的、应付式的,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课间活动无论在项目设置上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并将这些兴趣的内涵不断加以延伸,以真正实现大课间活动预期的目的。
四是与时间、场地、器材等相关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随着季节的改变以及场地、器材的不同而变化已成为教学常规。同样,大课间活动也应该随着这些相关因素的变化而變化。
2.组织与指导
大课间活动开展成功与否,效果是否良好,体育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至关重要。
一方面,在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就如同一个导演,要完成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要对大课间活动的性质、要求、目的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活动的规模、要达到的理想水平和效果要心中有数;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与班主任进行协商;要制订详细、科学、合理的计划;要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要传授大课间活动的技能;等等。
另一方面,在大课间活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指导,解决问题。
3.沟通与协调
在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并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做好方方面面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沟通的重点在于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班主任是大课间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班级。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开展前,可以主动与班主任交流观点和想法,共同研究制订班级活动计划;活动中,需要班主任配合时,应及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班主任遇到问题时,要最大限度地配合工作,满足他们的要求;发生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矛盾时,要积极去沟通与化解。
学校的场地、器材是固定的,而班级和学生的数量却很多。因此,大课间活动不可避免会产生相互干扰、发生矛盾。这就要充分发挥好体育教师的协调作用,这种协调是多方面的,包括与后勤部门的协调,应尽量采购足够的以及活动所必需的体育器材;与其他体育教师的协调,对学校的操场以及适合大课间活动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等等。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金陵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