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5-18方珏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压疮体位

方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0-01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危急重症,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会引起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者是弥散性脑功能缺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该病具体有起病急,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临床特征。脑卒中患者一旦急性发作,情况就会十分危急,需立即进行急诊急救处理。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脑卒中疾病的发展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和全面评估,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在此基础上针对风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对于提高急救效果具有显著的意义。笔者以下就对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 1 月 -2016 年 1 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经临床诊断及 MRI 和 CT 检查证实其为脑卒中患者。排除了合并有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合并有急性期动脉或静脉溶栓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贫血患者,合并尿失禁病史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根据

临床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观察 组 50 例 患 者, 男 31 例, 女 19 例; 年 龄 46~73 岁, 平 均(61.2±4.3) 岁。对照组 50 例患者,男 32 例,女 18 例;年龄48~75 岁,平均 (60.5±5.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实施如下。

1.2.1 肺部感染护理

对于采取鼻饲的患者,在其鼻饲结束后要保持原体位 1~2 h 之后再改变体位,以此来防止患者发生反流,致使误吸。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头高脚低的体位进行休息,头部抬高的角度以 15°~30° 为宜,这样的体位有两个好处,其一是能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其二是可以保持患者的脑血流量。针对意识障碍患者,需积极地加强其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一旦口腔内有食物残渣或者是分泌物,要及时给予清理。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咳嗽和深呼吸,促使其肺部伸展。针对已经昏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提高意识,避免患者由于舌后坠而导致窒息,对于情况较为危急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处理。

1.2.2 血糖水平护理

绝大多数的急诊脑卒中患者由于原本就合并糖尿病,或者是发生应激性反应,而存在血糖骤然升高的现象。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对急救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患者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控制急诊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非凡。在急救过程中,实时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监测,当其血糖值超过 11.1 mmol/L 时,需对其应用胰岛素进行降血糖处理,并且在应用胰岛素降血糖的过程中,每隔 1~2 h进行 1 次血糖值测量,随时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而当患者的血糖值低于 2.8 mmol/L 时,要及时对其应用葡萄糖,帮助患者纠正血糖值。

1.2.3 体位摆放护理

体位的摆放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的体位不仅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当患者休息时,护理人员指导其采取仰卧位,并且将其患侧肢体进行垫高处理,垫高的高度以高出患者所在床面 20~30 cm 为宜。在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即向健侧侧卧,同时屈曲健侧下肢,伸展患侧患肢,并且将患侧患肢放置在健侧下肢之上,告知患者避免向患侧侧卧,避免患者的患肢受到压迫。

1.2.4 预防压疮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据此来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等级。积极做好压疮高发部位的护理,对这些部位的皮肤的颜色、受压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并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当患者发生压疮时,首先要对其压疮发生的部位、深度、大小等情况进行掌握,其次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其实施护理。主要实施的护理包括两点:其一是每隔 2 h 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同时需注意在帮助患者翻身的过程中需动作轻柔,并且详细地对患者的翻身时间进行记录。其二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勤换衣物,擦洗身体,保持皮肤干净清洁,特别是易发生压疮的部位。

1.2.5 静脉保护护理

输液是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救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首先实施静脉输液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操作;其次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患者的下肢进行静脉输液,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实施输液治疗;最后在患者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最大程度上保持患者血管内壁的完整性。

与此同时,整个静脉输液操作过程,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进行穿刺。患者在应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进行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对药物进行正确稀释之后再给患者应用,同时要严格的掌握好药物的滴速和滴注时间。对于条件允可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选择给其应用静脉留置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病残程度为 0 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21 分以上,病残程度为 1~3 级;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8~20 分;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 8 分或增加 9 分以上,甚至发生死亡。总有效率 = 治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的资料,治疗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等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平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百分数,计量资料组间资料比较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出院后各阶段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 1 个月和 6 个月时的复发率均为 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8.0%(4/50) 和 14.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诊脑卒中患者多数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问题,给临床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且导致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均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这类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仅会给患者的救治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来说,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其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在不断探究的一个问题。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提前规避引发意外事件发生的因素,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各类意外事件发生率的护理模式。

优质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并不是单纯的遵医嘱,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实施临床护理时充分地考虑、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具有预见性的护理对策,进行实施,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判断出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且运用护理手段将其降低到最低,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笔者所在科室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急诊急救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地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从而显著降低其出院后的复发率。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除了执行医嘱,按医嘱和护理规程要求完成各种处置,协助患者料理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护士应对该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找出不同的危险因素,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有预见性干预。

参考文献

[1] 赵清阁 . 预防住院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护理对策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29-30.

[2] 瞿青云,周维智,刘晓红,等 .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J]. 临床护理杂志,2006,5(2):24-26.

[3] 姜鸿,赵海霞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J]. 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5.

[4] 杜彩霞 .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1.

[5] 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2013,5(10):372-373.

[6] 刘实,资艳 .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30-2731.

[7] 曾雨清 .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4.

[8] 刘洋,刘秀秀 .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的现状 [J]. 全科护理,2015,13(19):1815-1817.

[9] 呂媛, 冯瑞林.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19):282-283.

[10] 王胜辉.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 15(6):00143-00143.

[11] 林晶.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6):85-86.

猜你喜欢

预见性压疮体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417例压疮现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