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二年级小学生打造多媒体“说话”平台
2017-05-18肖红娟
肖红娟
二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了一年的学习经验,但是在“说话”方面仍然有不少的欠缺,大部分学生都还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述一些简单的故事,或是描述一些事件的场景,也可以让他们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要求达到遣词准确的标准。为了促使学生的“说话”能力的目标得到落实,笔者将多媒体应用到了“说话”
教学中来,结合所学内容,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区分,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的说话情境进行创设,试图利用鲜活的情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再现语境
在口语训练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些与文本相符的语境,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以教学《程门立雪》这篇课文为例,它描述的是北宋时期的年轻学者杨时与学弟一起去拜访老师,当时大雪纷飞,老师在睡房中的椅子上睡熟了。为了不惊醒老师,二人一直在门外的大雪中徘徊。学习本文时,学生“说话”的重点就是对这一语境进行叙述。
于是,笔者就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四个场景:一是在大学纷飞的天气里,两名身穿着长衫的年轻男子站在顶盖青瓦的房子前,缩着脖子,不时地把手放在嘴边呵气,来回走动着。二是房中有一名老者在躺椅上睡觉,呼噜声非常响。三是两名青年男子轻声说话,要等一会再进,让老师再多睡一会儿。四是狂风吹响了窗户,老者惊醒,拉青年男子进屋。播放完毕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个小故事發生在什么季节?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听了老师的话,学生思索了片刻,便纷纷举手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的叙述非常流利,很快就融入了多媒体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本,还能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语言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将学生的说话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与文本中的人和事融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来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与学习兴趣。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也是最深的。在进行《掌声》的教学时,对为什么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会响起掌声,学生很难理解,对此他们的感情也较为淡漠,更谈不上对课文内容的主动叙述了。有鉴于此,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笔者就先借了一台摄像机,将甘肃省永靖县第九中学一名有腿伤老师的教学过程记录了下来。在上课时,当看到这名老师拄着拐杖走上讲台,在他写字的时候,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学生纯洁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播放完毕后,笔者问学生:“大家觉得这名老师辛苦吗?我们应该给他送上一阵掌声吗?谁能叙述一下这个场景以及你的感受呢?”这种叙述方式使学生摆脱了文本的限制,叙述的过程也对他们的情感与思维有了很大的启发,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生“说话”的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带学生亲历生活环境,使学生的“说话”更为巧妙、频繁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说话”时,学生需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这一过程需要用到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两者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新课标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说话”要求是:能够在“公众场合”述说完整的语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语言来源于生活实际与个人感悟,因此,语文教学要结合所学内容的需求,为学生采集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一种则是报刊或互联网。
如教学《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在两名其他教师的帮助下赶往刘家峡水电站,并对水电站进行现场拍摄,并用摄像机对电站周围的场景进行全景拍摄。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叙述一下刘家峡水电站是如何壮观的。学生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笔者就把短片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出来。在音乐的衬托下,一幅幅精美的图像显现在了屏幕上,学生的目光很快就被吸引了过来,尤其是当他们在屏幕上看到老师在讲解,所有人都欢呼雀跃了起来。当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描述的任务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刘家峡水电站的大坝是怎样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由现场采集得到的材料,能够真正地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总之,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发展特征上,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上去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的“说话”带来更多的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