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平台中历炼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2017-05-18李娜
李娜
爱因斯坦说:“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最能触及和拨动人心弦的是音乐的节奏,强烈动人的节奏如同鼓槌敲击着人的心灵,鼓舞人的志气,舒缓绵长的节奏又如甘泉滋润着人柔软的内心深处,涤荡着人的灵魂。具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学生的必备音乐素养,节奏感水平高的学生能有效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体会到音乐节奏的美感,能更好地表现与创造音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要求: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节奏感作为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需要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知、体验,在丰富的历炼中品悟、提升。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元训练平台,引领学生在模仿中感知,在操作中体验,在聆听中品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挖掘生活素材,在模仿中感知
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可以在后天的生活感知与训练中逐步形成。音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在日常劳作中创造出来的一门艺术。所以说,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来开展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生活中处处有节奏,如下雨时轰隆隆的雷鸣声和哗啦啦的雨滴声,汪汪的狗叫声,动听的鸟叫声,救护车发出的鸣笛声等,这些自然现象与生活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都富有规律性的节奏,是节奏教学的优质素材。把这些素材融入音乐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又能唤醒他们的节奏感,让他们在对声音的倾听中感知,借助对自然中各种声音的模仿来训练和发展节奏感。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挖掘自然界中的各種节奏训练素材,引导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模仿中感知节奏、训练节奏。如在教学《报春》时,为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体验音乐欢快的旋律与节奏,笔者从模仿动物叫声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借助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的叫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笔者先播放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学生听声音猜动物,接着利用钢琴弹奏不同动物的发声节奏,请学生跟着模仿。一段节奏练习后,笔者问道:“你们知道什么鸟是报春鸟吗?”在学生说出布谷鸟就是报春鸟后,笔者邀请学生表演布谷鸟的叫声。在学生模仿之后,笔者利用钢琴为他们伴奏,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学会了歌曲的第一小节。再如教学《生肖乐园》一单元时,笔者组织学生模仿公鸡打鸣、小鸡啄米、母鸡下蛋时发出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自主挖掘出生活中其它动物的声音进行模仿。一系列模仿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四拍子音乐节奏感的理解。
二、借助多种乐器,在操作中体验
“弹出漂亮音色的关键,与其说是设备,不如说是你的双手。”音乐学习不能纸上谈兵,既要动口又要动手。节奏感的培养需要充分依靠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在弹奏中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积淀。
乐器,尤其是各种打击乐器,对音乐节奏极富表现力,是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有效利器。“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打击乐器种类较多,有凝聚中国古代人类智慧的民族打击乐器,如大锣、腰鼓、木鱼等,还有散发西洋味道的打击乐器,如小鼓、木琴、响板等。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获得丰富的节奏体验,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为学生提供多种乐器,给他们充分操作练习的时间。如在教学《飞吧,飞吧》时,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后,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所产生的音乐效果,笔者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加入打击乐器。先分别使用圆舞板、碰铃、大鼓进行敲击,最后再将这三种打击乐器一起加入伴奏。为降低教学难度,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演奏谱例。经过多次尝试调整,在笔者的适当指导与学生不懈的操作练习下,终于使得乐器打击节奏与音乐旋律相吻合。学生通过亲手演奏感受到打击乐器的效果,深深体验到打击乐器增强了乐曲的节奏感、丰富了音乐的意蕴,提高了对乐曲节奏与旋律的感觉。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打击乐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笔者还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打击乐器(如小鼓、砂槌、木鱼等),创编打击节奏加入到音乐中。学生根据音乐风格与旋律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自己揣摩音乐节拍,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编。在这种开放创新的练习中,在快乐的敲打与体验中,学生的节奏感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依托歌曲赏析,在聆听中品悟
音乐与节奏相辅相成,离开音乐的节奏是枯燥单调的,缺乏节奏的音乐是平淡乏味的。塞万提斯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离不开耳朵,音乐节奏感的养成更加离不开耳朵,需要在反复聆听中感悟内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亦是如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于鹦鹉学舌式的歌曲模唱,还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与品悟,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多听、多思、多悟,节奏感的提高应在听中赏,在赏中思,在思中悟。例如,在教学《雨中》时,笔者没有急于教唱歌曲,而是先组织学生欣赏“雨中曲”。在学生聆听第一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出歌曲中有几种雨声?”许多学生在初次聆听中没有留意,所以没能回答上来。于是,笔者重新给学生播放了一遍。由于第二遍聆听是带着问题有意识地欣赏,学生很快说出歌曲中有大雨和小雨两种雨声。笔者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答道:“因为大雨和小雨的节奏不一样,我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听出来的。”笔者表扬道:“你悟性真高,看来你的音乐节奏感不错!”在学生认识了大雨和小雨的节奏后,笔者再次播放了一遍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品味领悟歌曲的节奏。有了扎实的赏析作铺垫,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对歌曲的节奏就能把握得比较准,教学效果更好。
将节奏感培养融入歌曲赏析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在歌曲欣赏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旋律,又要引领学生对音乐节奏进行鉴析,把握歌曲的节奏变化,让音乐拨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激活体内的每一个细胞,让学生在品悟中将节奏与音乐有机融合。
节奏赐予音乐生命,让音乐灵动,良好的节奏感是领悟和享受音乐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平台培养学生节奏感,助推学生精准把握音乐节奏,与音乐实现和谐共鸣。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