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7-05-18许馨
许馨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中华文化被人们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历史高考愈加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高考要求,改变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有效、多元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800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并对每个中国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民族自豪感,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继承者。
一、改变教学理念,重视提高思想认识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传统教育观念下,高中历史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讲解和应试技巧的传授,这种功利化做法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也违背了当今高考的考查要求。
在素质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推广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淡化历史教学中的功利色彩,重视学生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这要求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并以此提高自己的个人理论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能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高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以此激发其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其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结合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有效联系
如今的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并且涉及了各个朝代的多方面知识。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如在“儒学的兴起”的教学中渗透孔孟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应当将教材中的各种知识内容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实现知识的有效联系和体系构建。
如在讲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将庄子的“天人合一”和管仲的“以人为本”思想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思想正在起源和发展时,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化已经流传千年,并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整的文化体系。不仅如此,教师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教学中,还可以把《三国演义》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内容和思想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涉及广泛和成熟发展,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惊叹和热爱之情。
三、结合学生兴趣,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很多高中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其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并且其内涵过于厚重和繁杂。对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广袤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相关元素对其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比如美食几乎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饮食内容,让学生结合咸粽子、五仁月饼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发现中华美食的丰富多彩。另外,教师还可以將美食延伸到传统的餐桌礼仪文化,将孔孟思想“食不言,寝不语”、尊敬长者等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内容中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水平。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联系。比如在教学“百家争鸣”时,教师可以对集合儒家、《左传》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武术文化进行介绍,并结合迪士尼电影《功夫熊猫》的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实现知识拓展,感知更广泛的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课本所展示和讲解的文化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瀚海相比只是太仓稊米,因此教师应当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加广泛的领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以此掌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例如在每年的9月28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当地的“祭孔典礼”,让学生在庄严的仪式中感悟儒家文化的厚重,并对“儒学的兴起”的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另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古代中华文化的经典与多元。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途径提高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在掌握和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熟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承者,为中华文化的推广和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