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情怀 时代的歌唱
——“第三届江苏紫金合唱节”决赛暨颁奖演出观后

2017-05-18常晶

歌唱艺术 2017年9期
关键词:合唱节合唱队声部

2017年6月9日晚,“第三届江苏紫金合唱节”决赛在江苏大剧院圆满结束。作为江苏省举办的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大的合唱盛会,本次合唱节秉持时代性、艺术性、群众性、创新性,以全省联动的方式,以“唱响中国梦 为时代放歌”为主题,在举办过程中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全省各地共有2万余人,分别来自学校、企业、机关、医院和社区,共计256支合唱队参加了初赛,49支合唱队进入复赛,28支队伍进入决赛,最终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演唱奖若干的成果。①

相对于前两届合唱节,本届合唱节的亮点在于:1.专业性更为突出。组委会特地增设了优秀指挥奖和优秀钢琴伴奏奖,以鼓励省内合唱指挥和钢琴伴奏等专业人才的发展。2.增设委约和征集原创合唱新作品环节。在“紫金合唱节”的旗帜下推出16首高质量原创合唱精品,并成为本次合唱节决赛的规定曲目。这些原创曲目在题材上结合江苏的历史底蕴、革命历史和现代化发展道路,显著提升了合唱节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凸显出江苏本省强大的音乐原创能力。

笔者于6月9日、10日现场观摩了成人A组决赛和闭幕式优秀获奖合唱团队展演,认为这两场比赛可以体现出本届合唱节的主要特点,现总结如下。

第一,参赛团队演唱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多元化和开放化。

本届合唱节比赛,突破了传统而单一的合唱审美观(雄壮、嘹亮、激情),各地合唱队更为注重根据音乐作品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声音表现作品,在发声方法上立足于传统,以半声、直声唱法为基础,以柔和的力度发声,声音细腻、集中,位置高、投射距离远,各声部之间的融合性和统一性较好。在演唱风格上,既有歌剧式、管状共鸣的庄严合唱,如《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安魂曲——公祭》,也有细腻委婉、明亮甜美式的中国传统民歌风格合唱,如《敕勒川》《数鸭蛋》;既有现代技法浓郁、音色多变的多调式合唱,如《莱昂纳多的飞行器》,又有欧洲古典风格复调性质、注重音色浑厚丰满的传统合唱,如《夜》;还有保持了江苏本地民歌清丽委婉风格的前提下,结合音色前卫、风格多变钢琴伴奏的合唱,如《两朵花》;亦有结合戏曲唱腔与古诗词吟诵等传统因素的合唱,如《我身骑白马》《又唱春江花月夜》等。

在熟练运用不同音色与技巧,挖掘和探索人声表现新领域的方面,本届合唱节开始了很多新的探索:如模仿飞行器振动盘旋的声音,用蒙古族“呼麦唱法”领唱、演唱过程中抚摸红酒杯制造夜空星星闪烁的音效等。特别是无伴奏合唱作品《莱昂纳多的飞行器》,合唱队运用人声模拟曼妙多变的交响音效色彩,营造出神秘奇幻的世界;融合戏剧元素的作品《我身骑白马》,除了人声外,还运用纸片、打击乐器、小提琴等多种元素惟妙惟肖地描绘策马入林、惊飞群鸟的画面等,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都体现了参赛团队对多元合唱风格的重视和把握程度,特别是在探索合唱音色对歌曲意境表现方面,开始走向艺术性、现代性和开放性的新阶段。

第二,歌曲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体现了江苏本省自然、人文、历史精神特征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

本届合唱节的亮点环节是委约和征集新作品。即2013年以来创作的,以歌颂党、祖国和人民,弘扬时代主旋律为主题,结合江苏地域文化特色,抒写江苏精神。②在这些作品中,主题为祭奠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有《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安魂曲——公祭》;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的有《风起芦苇荡》;表现江苏水乡特色的有《运河桥》《古运河大码头》;选用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拔根芦柴花》主题旋律创作的《两朵花》、民歌改编曲《数鸭蛋》等。③这些优秀的原创作品被确定为本届合唱节决赛环节的必选曲目,演唱难度大,对演唱团队音准、修养和演唱技巧的要求颇高,且在距离比赛开幕仅剩一个月的时间节点才公布,对众多合唱队的实力很是考验。例如以江苏省民歌旋律为主题创作的合唱曲《两朵花》,全曲多次出现民歌主旋律的自由模仿,通过声部乐句之间的严格逆行,声部由高到低的依次进入,形成有节奏的卡农律动,构成精美细致的复调织体。在保持民歌秀丽委婉的风格线条的前提下,在钢琴伴奏部分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如十二音音块的和声、各种音阶的结合等,为江苏原创音乐的民族化、多声部化、现代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决赛过程中,《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因歌曲意境、手法较为突出,也被各地代表团队多次演唱。这首歌曲以教会圣咏的音色模拟风声、钟声为序奏,展开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亡灵的招魂呼唤,再通过远近关系的频繁转调、四度卡农在声部间的交替展开,对歌唱音色的直声、半声与真声切换的精细要求和情绪上从悠远悲伤到梦幻般地再到坚毅的切换,完成整首作品史诗般基调的逐层铺垫,再现了当代江苏人对历史的情感认知与理解过程。

第三,参赛团队的非职业性质与参赛水平的专业性呈现。

本届合唱节要求参赛的合唱队员必须是非职业歌手,而且各团团员不得跨团比赛。④就决赛赛况来看,以往合唱比赛中常出现的“冒泡”、抢节奏、转调不稳定、音准偏高或偏低、声音“高、大、硬、响”、音乐情绪的层次感不够细腻等问题有了很大改善。比赛中还出现了大量需要频繁转调甚至多调性的作品,指挥与合唱队员们无论是从多声部的复调对位关系,还是对现代风格的和声音色调换与音程关系的把握等,都显示出良好的专业修养与音准能力。在合唱的气息、音色方面,绝大多数团队都能以深呼吸支持、柔和的力度发声歌唱,有高位置共鸣的泛音音色,各声部间声音的融合性和统一性较好。在演唱曲目音乐的整体情感布局与乐句的连贯性方面,亦能呈现出精心的设计感和成熟的打磨度。与前两届艺术节合唱比赛相比,本届合唱节比赛彰显出参加团队与指挥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象征着江苏省的群众合唱进入专业化发展的新起点。

在本届合唱节比赛和闭幕式演出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笔者思考如下。

第一,委约与征集新作品创作风格的启示。

曾出现于成人A组决赛及闭幕式颁奖演出的委约与征集新作品,包括《运河桥》《风起芦苇荡》《穿红衣服的小姑娘》《两朵花》《数鸭蛋》《敕勒川》《树上的星星》等。这些作品得到较多参赛团队的喜爱与演唱,在创作上的一致性在于,吸收民歌音乐因素,旋律线条流畅,富有歌唱性;多声部创作上注重现代作曲技法和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突出主要线性旋律在声部间传递发展的流畅性;注重和声织体上不同的音响色彩的设计和运用平衡等。笔者冒昧揣测,或许即便在倡导音乐创作“忽略调性倾向,倡导人声乐器化、色彩化”的现代技法风格下,重视旋律风格的民族性、歌唱线条的流畅性的合唱作品仍代表着广大群众的真实审美需求,具有不可取代性和继续发展的广大空间。

第二,合唱表演过程中声音控制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有待平衡。

合唱的声音控制技术主要由三要素组成:呼吸支持、声带闭合与共鸣腔体运用程度。只有完美地掌握上述三要素,才能自如、优美地歌唱,表现音乐的美。因此很多合唱队都相当重视合唱技术的训练,期望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帮助自己在音乐表现上更进一步。在本届合唱节比赛中,可以看到各地代表队都有较好的歌唱技术,能用有深呼吸支持的声音演唱,能通过气息支持的变化改变声带的张力、闭合度,发出有控制能力的音量和音色,对声音力量的爆发性控制较好。然而,在音乐表情、意境等艺术性的精细要求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首先,音乐表情记号的诠释不够准确、细腻。很多参赛团队对声音力量的爆发性控制较好,但在音乐表情中的力度转换上还不够细腻,特别是在“ppp—pp—p—mp—mf—f—ff—fff”的强弱过渡上存在过渡状态的层次不够鲜明,而两头部分的力度与音色控制有“强而发炸”“弱而显虚”的状况。因此,合唱节决赛和闭幕式演出的曲目中精致、细腻风格的艺术性合唱作品被诠释较少,也略显粗糙,而起伏幅度较大的戏剧性、史诗性作品则相对演唱次数更多,显现出更受团队青睐的倾向。其次,存在追求发声共鸣的和谐度与咬字清晰度不能兼得的现象。合唱艺术的本质在于和谐,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声部、音高、节奏变化中追求声部间音色的融合度与发音位置的一致,也同样体现在歌唱中语言的准确性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体现了演唱者对歌曲意境风格的理解,是沟通观众与作品情感内涵的桥梁,不应以牺牲语言清晰度为代价去获得单纯的声音质量。在比赛过程中,很多参赛团队明显存在为了追求声音的艺术性而不够重视歌词的咬字发音现象。他们的咬字吐字无论是英语中的辅音、汉语中的声母,还是歌曲的音韵、语调、语感等方面,都不够清晰到位,有潦草随意之感。个别情况严重的团队在演唱时,甚至需要观众“连猜带蒙”才能大致明白歌词大意。对于诠释中国民歌风格的作品来说,咬字吐字不清晰更是影响了音乐的美感和神韵,应引起各地代表队的广泛重视。

第三,舞台形体、器乐表演的“度”与歌唱的平衡。

合唱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舞台表演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适当的舞蹈化表演动作不但可以增强合唱的审美效果,激活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且有助于作品情景的生动展现,化解合唱队员和听众之间的隔阂感。但这里的表演应是建立在深刻理解歌曲艺术情境的基础上,以“唱”的声音为主体,落实于形体姿态上恰到好处地表现。再美妙的动作构思也不能以影响歌声的质量为代价。同样,在伴奏乐器种类与数量的选择和使用上,应以和谐地衬托歌声、促进艺术情境的充分表达为前提。

在本届合唱节比赛中出现了几例表演“度”把握不当的现象,值得反思。某少儿合唱队为了展现歌曲中生动的生活情景,几乎在每个乐句里都安排了全体合唱队员做细碎的形体动作。孩子们为了做好这些动作,不停地互相张望,调整彼此体态,却疏忽了与指挥之间的交流互动,以致音乐的流畅度大打折扣。频繁的形体动作又使得歌声失去了稳定的气息支持,音色发“白”,在重要乐句的多声部和声结构中出现断裂感。某合唱队在演唱戏曲元素的作品时选用了钢琴、小提琴、京剧鼓板、木鱼等伴奏乐器,看似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却并未在实际演唱过程中起到提亮作用,反而因为乐器之间音色的差异、音量平衡度的欠缺更加暴露出多声部人声在和谐度上的欠缺。

第四,江苏本土化要素的审美表现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凸显。

本届合唱节的本土特色更多地体现于委约与征集作品的创作上,在音乐诠释环节尚显不足。合唱作为多声部声乐体裁应具有打开喉咙、声音竖立贯通等以便众人声音统一、和谐的审美特点。但在表现地方风格浓郁的音乐作品时,仍应在歌唱的行腔、音色、发音位置、语言、表情和语感上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征。例如,演唱由江苏民歌改编的作品时有关江苏地域方言的语气语态上,还不够突出和亲切;行腔上对苏北民歌的质朴委婉、苏南民歌的秀丽细腻的表达不够纯正入味;音乐的表情亦不够丰富等方面。如何将本地音乐横向线性发展的委婉特色与多声部的纵向音块色彩的融合性结合好是江苏省合唱事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难点与挑战。但是一旦攻克这个难关,将是我省合唱事业的一次极大的飞跃。

第五,合唱组别的分类可以进一步细化。

本届合唱节将参赛组别划分为:少儿组(童声、少年)、成人A组(中青年组)、成人B组(中老年组),混声合唱人数限制为40至60人,同声合唱人数要求为20人以上。⑤与现今有影响力的各大合唱节相比,江苏省合唱节的组别划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用更加多元的划分标准和更具激励性的赛制推选出优秀的合唱团队,以便于他们代表江苏、走出江苏,迈向世界。笔者大胆建议:增加20人以内的小合唱团型的流行音乐组、不含指挥的重唱组、阿卡贝拉(A Cappella)无伴奏合唱等组别,以吸引观点新潮开放的年轻团队;将大学生组、教师组从成人A组中分离出来,独立建组比赛,进一步提升同基础类别各组比赛的竞争性,激发潜能;在决赛过程中将富有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的曲目定为必选曲目,加重对于表现江苏地域人文风情音乐作品打分的倾向性,激励既能注重声部的平衡和音色的一致,又有清脆明亮、纯净甜美,富有浓郁江苏民间音乐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合唱队的胜出。

“每一届合唱节的结束就是下一届的开始。”合唱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每个团员都是表达情感和心灵的主体,不仅需要自己歌唱,更需要在歌声中倾听他人、合作默契,即便是不以合唱谋生的人也可以在音乐中享受情感交流的最高境界。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在准备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的美,团队合作中的快乐才是合唱节比赛的真谛。愿本届合唱节的所有参赛合唱队可以在今后继续出发,稳定、持续地发展,锲而不舍地把合唱的光芒照耀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活中孕育、成长和提高,发挥出合唱艺术最本质的情感魅力!愿下一届紫金合唱节更加辉煌!

注 释

①《第三届紫金合唱节完美落幕 16首原创合唱精品亮相》,中国江苏网2017年6月10日刊,http://cul.jschina.com.cn/whgj/201706/t20170610_630423.shtml.

②《第三届江苏紫金合唱节合唱比赛方案》,苏宣通[2017]18号文件。

③《第三届江苏紫金合唱节合唱比赛决赛规定曲目公布》,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jssyyjxh.com/award.html?op=t2&do=detail&identity=1 0503&cid=009&id=1962 2017-05-03 .

④⑤同注②。

猜你喜欢

合唱节合唱队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洋葱合唱队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洋葱合唱队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论合唱队的指挥
关于协助举办2017“世界青少年合唱节——香港”的通知
成为“独立观摩者” 走进国际合唱节
中国国际合唱节暨第十届“和谐之声”合唱指挥研修班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