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写作学院”引爆思考力 >>>
2017-05-17张艺芳供图周群
本刊记者_张艺芳 供图_周群
以“爱写作学院”引爆思考力 >>>
本刊记者_张艺芳 供图_周群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了解这个比特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正在经历怎样一种变革。不深刻地了解这些变革,就无法身体力行,开展教育领域的革新,就会错失教育发展的良机;不深刻地了解这些变革,教育的与时俱进就无从谈起。
打破语文教学只靠一本教材、单篇教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变教师主讲为学生自主学习,急需一场从内到外的变革。
靠的并非穿墙术,而是一个WEB学习网站——爱写作学院。
信息不对称下的语文教学
近一个月,她多数时候会在一天之内更新5条以上的朋友圈内容。
午饭过后,她喝下一杯浓茶加一大杯咖啡,随即更新了一条动态:“死磕。可是真的好困。我需要每天都是72小时,这样才有可能保证睡眠。也别北京折叠了。谁发明一下时间折叠?或者来个时间银行,让我透支未来?”
这个声称要透支未来的人是北京景山学校的初中语文老师,“爱写作学院”学习网站的创始人周群。近两年来,她在自己的教学班开展了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忙得飞起来。有时五点半刚下了班就困得不行,睡上两小时,再起来工作。
在“学会公共说理”课上,周群老师以网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课堂。
2003年根据设想做成的论坛,用了十多年,然而师生在论坛上的互动都是在课外。2017年春季开学,她决定整合议论文和杂文单元,升级为“学会公共说理”学习项目。
周群教学26年,散文、议论文、科学小品……她细致研究过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2013年,她加入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的团队,一起做《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从此开始跨领域阅读的资源开发。2014年,又加入一个语文“项目学习”开发的团队,边学习边设计。获得经验之后,下校听课,亲身感受到项目学习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时,转而对北京景山学校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先从项目学习做起,与网络整合,做起了互联网加项目式学习的尝试。
“我知道该怎样去做。我今年48了,如果还搁以前那样整,我耗不起了。”周群很有紧迫感,她的语气就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的兔子,一直说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先前的教学中,周群就觉察到: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是不平等的——信息非常不对称。老师有教材,备课时检索各种资源,然后去给学生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所以很多老师离开教参讲不了课。不仅语文课,不少学科都有这样的要求——检索资料,如何如何。学生有心完成这样的作业,也往往直奔百度百科只求个现成的结果。
这里说的信息不对称,并非指每个人先天的拥有信息贫富差异,而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无视学生的现状和时代的需求。
周群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了解这个比特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正在经历怎样一种变革。不深刻地了解这些变革,就无法身体力行,开展教育领域的革新,就会错失教育发展的良机;不深刻地了解这些变革,教育的与时俱进就无从谈起。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陈旧、教育观念与时代脱节的教师,如何教出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国家建设需求的人才。 ”
周群近两年外出给教师进行讲座时,通常并不直接讲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具体方法,而是先讲育人观、课程观,然后才是讲如何去实施。周群更多地将“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自主发展”里,有“学会学习”一项,囊括以下几点: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单说信息意识这块,七年级下学期教材的第一个单元就是消息类文本,但如果仅仅教学生5W(who when where what why)1H(how),那是知识性的。也可以给学生讲标题的制作,会很有意思,但仍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能调动学生更多的思考。“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是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而不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建构。通常,老师在起转化作用,学生看不懂,老师就给学生提炼,可这恰恰是学生自己应该有的能力。”
打破语文教学只靠一本教材、单篇教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变教师主讲为学生自主学习,急需一场从内到外的变革。
搭建虚拟的学习场
变革靠的并非穿墙术,而是一个WEB学习网站——爱写作学院。
2002年的春季学期,周群在初中语文探究式活动课程的尝试中,开发了“关注老北京文化”的校本课程。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还为这门校本课程选择了专门的网络平台,用于开放式的互动交流。尝到甜头后,建立“初中语文学科网络教学工作平台”的念头便起来了。
根据这样的设想,界面简洁的学习论坛于2003年诞生。开设之初叫“景山写作学院”,2010年在首师大蔡可副教授重建并升级,更名为“爱写作学院”。她为写作学院申请了www.i-xiezuo.com的域名,请朋友设计了LOGO,并认为,“写作和读书将会或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目前,也有更多学校的老师加入进来。虽然论坛无法体现课程与知识的结构化,但教与学的关系必须进一步调整。这个学期开始,周群老师不断地在论坛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则将自己的作业以跟帖方式提交。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必要的教学策略。周群需要不断按捺住自己想回复的欲望。也有学生向她抱怨:“周老师,作业都提交了,你都不点评。”她说,“孩子,周老师一天刷五六遍,但我自己得‘搂着’。”在她的北京味儿口音中,“搂”字读作一声,久久地拖长。
“老师过早评论的话,我的评语就会变成终结性的评语。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受到阻碍。”
也有“搂”不住的时候。那天,她带着学生做头脑风暴。她听到学生不那么“正确”的表达时,总忍不住打断。学生提抗议了。“他们跟我的关系不错,胆儿也很大,登时就跟我叫板:老师,头脑风暴什么规则?”刘一丁站起来,自问自答地强调了头脑风暴的几项规则。周老师乐了,“来,刘老师请上台,接下来的头脑风暴由你来主持!”刘一丁当仁不让,自信满满地担起了周老师委以的重任。学生做助教,在周老师的教学中,已成惯例。
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硬件,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周群将硬件的不足,比喻为“最后一公里”现象,就像城市交通中的一条条“断头路”或尚未打通连接的路口,使整个城市交通不畅通那样,阻碍着互联网与语文教学实现深度融合。这段时间,她三天两头去找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的于峰主任预约实录教室带学生用笔记本上课,同一个办公室的刘方明老师很是热情,“知道了知道了,给你留着呢。”周群乐了,呵呵地笑。计算机教研室的老师们干脆把她的课表加进计算机教室的分配表里。
提前发下去的项目学习手册,弥补了论坛设计上的结构性不足。“‘学会公共说理’是一个大的学习项目,里面有很多分解动作,有很多任务串。前几节课,我们侧重在建立一个公共的‘场’。在这个场域内,大家的观点是多元的,发言遵守一些公共原则。正如徐贲所讲,‘说理是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
爱写作学院首页
学生刘一丁当仁不让,在课堂上当起了头脑风暴环节的主持
爱写作学院的课堂交互模式
爱写作学院的作用正在于,它肯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多向、多回合交互的平台,将活动的空间,从物理的课堂,拓展到虚拟的空间,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有价值的思辨过程。
徐贲,是她在交谈中反复提及的学者名字。阅读了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之后,她重视公共说理,将之纳入自己的语文教学。此外,她每天阅读谢小庆老师的公众号“审辩式思维”。做公共说理课程是有时代考量的:“这个项目学习,是与培养国家和社会、时代需要的当代公民相契合的。”
面对“地铁上北京男子拒绝扫码辱骂女生”事件,看到学生们上传的作业里,讲述自己作为第一个站出来的人的经历。这次周群也没“搂”住,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很长的感慨,梳理了这次学生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导向:“担当这个角色不仅需要勇气,还有实力和智慧;也要看具体情况适合不适合以‘硬碰硬’的方式处理,除了‘硬碰硬’,还有什么别的策略。”
周群认为:爱写作学院的作用正在于,它肯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多向、多回合交互的平台,将活动的空间,从物理的课堂,拓展到虚拟的空间,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有价值的思辨过程。
这两年,对于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她又有了新的认识:“要打造语文学习场。这个‘场’中,学习共同体的各个要素长成一体,方为融合;长成一体,生态系统即可形成。这个生态系统并非呈闭合的状态,而是不断增长的。”
几乎是每天上完课,她都会逼着同办公室的语文年级组组长王海兴老师看学生帖子:“海兴海兴,我们的帖子又更新了,你快去看看。”作为《中华经典素读本》初中版的主编,擅长古诗文教学的王海兴感叹,“我以前一直觉得现代文教学没什么意思,没啥新东西,现在找到突破口了。”
防止信息迷失
打破课堂内外界限的尝试,可以说从七年级下学期那个新闻单元就开始了。
2016年初,刚好赶上去年上海“逃饭女”事件,一女孩去男朋友家吃年夜饭的新闻被热炒,事后证明是个“洋葱新闻”。周群将这个事件用于整个新闻单元的开场“激趣”,师生一起,全程关注事件始末。“谣言止于智者”,学生学着爬梳信息、甄别信息,慢慢培养起辨别新闻真假的能力。后来有学生跟她说,“本来以为这个单元会很无聊,但是课后,我发现自己读得懂新闻在说什么了。”
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在论坛上教,将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
公共说理在“爱写作论坛”开课,“地铁上北京男子拒绝扫码辱骂女生”后,周群在八(1)班的地盘新开“有一说一”栏目,跟进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在讨论中,周群一再强调:“真诚、真实是第一位的,我不需要谎言,你们也不需要去考虑周老师喜欢什么。我相信你们长大后不会是网络暴民。面临公共事件的时候,你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自己该如何做。”
一旦连了网,面临的是巨大的信息流。周群不忘记在课堂上提醒学生:你们搜集信息的时候,要防止信息迷失哦!学生回答:“嘁……周老师,那是您吧!我们都是做完作业,就做其他事情去了。”
周群却显得高兴:“他们就华丽丽地把我给灭了。我们班学生对纸质书的热爱更多一些。”景山学校是“五四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在六、七年级,周群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写作,首先你得有深度阅读的习惯和一定的储备。
公共说理课程中,她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拿来,让学生做网络平台上检索资料的训练。“预设学生基本上会从题目和作者起步,进行检索。对于比较‘成熟’的关键词,海量信息迷失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关键是筛选、组合、建构——建构他们自己读懂一篇课文的资料库,在这个过程中,试着教他们自主地将知识结构化。检索工具也是结构化的,推送哪一条信息是有一定算法在的。但无妨,搭建适合自己的资料库,学生要‘走出去、拿回来,再建构’。”
课堂尝试不断推进她的思考,“问题来了:那我这个老师做什么?今天帮助学生从头脑风暴起步,到建构资料库,这是我的任务,需要一个一个跟进。另外,接下来真实的演讲,从教写演讲稿到学生实际的演练,这是我要完成的重点。”
北京大学数字阅读研究实验室主任郭文革博士对当今教师有一个定位:“教学设计师”。周群很满意自己现今这样的角色。
周群理想中的写作教学模式
对于比较“成熟”的关键词,海量信息迷失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关键是筛选、组合、建构——建构他们自己读懂一篇课文的资料库,在这个过程中,试着教他们自主地将知识结构化。检索工具也是结构化的,推送哪一条信息是有一定算法在的。但无妨,搭建适合自己的资料库,学生要“走出去、拿回来,再建构”。
被激活的学生个体
很长一段时间,周群一直在思考以往教学中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不足。
于晓冰老师在《毁人不倦的大数据》一文中谈道,“平均成绩的说法消灭了人的存在,没有真正关注个体的差异。对分数疯狂得近乎变态的追求,导致数据严重失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者心目中应该眼中有人,然后才是心中有‘数’。”周群深为赞同。
在项目式教学法中,学生张珏成长飞快。她在论坛里回复很多学生的作业,也参加了读书会,发言很多。“之前,我还跟她的朋友王冠懿说,‘你是她的小闺蜜,不能光跟她玩儿呀!也帮帮她学习。’但是这种劝说很无力。以前单纯依靠课堂观察或成绩,教师的视野是很有局限性的,对学生的了解没有足够的空间。”
周群的角色非常多样化,她当了十四年的北京市人大代表
《乡村女教师》中的瓦尔瓦拉
周群布置“少年读《论语》”,要求学生抄写、翻译,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感想,制作成项目成果集。张珏认认真真挑了三十则来讲。“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让我表扬学生时也有得夸了。张珏现在不怕我了,看到我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在不断的激励评价中,张珏的考试成绩大幅度提升。
很难说一个人的成长不包含机遇在内。周群的角色非常多样化,她当了十四年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最近的一次提案,她提出诸多建议:“为骨干教师减负,建立新教师名校委培制度,中小学生购买优惠公园年票、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创客教育师资梯队、统一安装新风系统。”
这个角色对她最大的改变是:“能够听到各行各业的精英表达自己的意见,多元的意见,以前我就是一根筋,现在我还是会据理力争,但争之前一定会考虑很多。”
周群浑身有种带动力。第一次见她时,为了拉近距离,她谈起自己深夜在成都街边撸串的场景。一个极接地气的人。每次前辈或专家拉她做事,她都从头学理论,然后迅速转化为能用的东西。这种带动力也见之于她的课堂。
周群说,“以前也有人嫌我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我通常跟学生说,视界的大小,决定世界的大小。教师起到桥梁的作用,以我广博的视界,带给你们广袤的世界。我最想做的老师,就是把自己认同的理念传给他们,有时候我也会跳出来去想,人类是怎么回事。人类会把自己认同的最好的东西教给下一代。我通过自己去影响学生,而且我也希望学生能超过我。”
她经营着一个公众号,名字叫“瓦尔瓦拉”——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主人公的名字。瓦尔瓦拉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学生了。我要教给你们识字,算术,我要告诉你们白天为什么变成黑夜,谁住在大海的那一边,风往哪里吹,河往哪里流。我要教给你们——思想!”
高强度的工作超级累啊,周群发了条咆哮体的朋友圈,附了一句“黄山,拿去,做个上海彩虹魔性风的曲子来吧!”黄山老师平时喊她“群姐”,与她组了一个“群山组合”。周群喜欢写歌词,写好就丢给黄山,黄山谱曲演唱。这一次是时隔半年,黄山拿出了《趁我》这首歌的DEMO来。这首根据自己对患了阿兹海默症亲人的观察和感受写出的歌词,经黄山老师谱曲唱出后,感动了朋友圈里好几位同行和好友。
就在今天,周群已经把这首歌连同其他文本、视频资源整合在一起,当作写作支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拟题完成一篇记叙文。课还在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