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到百年的信息素养 >>>

2017-05-17王化桥图片网络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素养信息教育

特约撰稿_王化桥 图片_网络

迟到百年的信息素养 >>>

特约撰稿_王化桥 图片_网络

爱德华•伯奈斯借用弗洛伊德发展了群体心理学,认为因为“群体心理”不理性且有危害,所以对社会进行操控是必要的。他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他凭借多项成功的公关策划建立起了庞大的客户群,其中即包括美国宝洁公司、美国烟草公司、道奇兄弟汽车公司等

什么是信息素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词:

2013年5月,“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启动。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同组成。2016年2月,项目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

在民间, 2016年6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在对5个国际组织和24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调研后,对全球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此项报告对各素养在不同国家的分布进行分析,并发现: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益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高度重视。这七项素养中有6项为指向跨领域的“通用素养”;仅有1项“信息素养”指向特定领域(据《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3日)。

中学生核心素养

某中学校园文化节的蜘蛛侠cosplay秀

报告还发现,财商素养、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以及领导力等素养仅仅被高收入经济体重视。高收入经济体的素养覆盖面比中等收入及以下的经济体更多。

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所指向的“特定领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域?

无论是国内教育机构发布的六大素养,还是国际组织总结的七大素养,内容基本一致。其中,科学素养其实包括了信息素养。

只是,本刊之所以要把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一次封面报道,是因为,自中国教育改革以来,其他几大素养皆是中国教育界高度重视的,无论是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人文艺术修养等等,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无不夙兴夜寐、孜孜不倦地追求、培养。而唯独信息素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海量信息时代,重视它的中国教育者还不多,或者,重视得还远远不够。

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教育者和家长们对铺天盖地日夜围绕着祖国下一代的各种信息:影像、文字、符号、网游、卡通等等,基本上都是一种大而化之、听之任之的态度。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信息传播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审美、价值、态度等一整套观念。

信息,无论真实自然的信息,还是蓄意制造的信息,可以塑造、培养一个人的审美,包括其世界观和价值观。

信息:“特定领域”的教育

2015年6月,《重庆晨报》报道了一则社会新闻:

LV的包包、普拉达的外套、香奈儿的香水……当民警来到刘某家里时,摆满了奢侈品的衣帽间让民警“大开眼界”。殊不知,这些奢侈品,大部分都是通过恶意透支信用卡买来的。刘某今年33岁,几年前,她和丈夫共同经营一家教育机构。“当时教育行业的情况很好,我确实赚了不少钱。”……为了配得上富豪的“头衔”,刘某开始疯狂购买各种奢侈品,花钱越来越大方。刘某在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办理信用卡,恶意透支各个银行信用卡共计300多万元,这些钱全部用来美容和购买奢侈品。

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也不会影响中国人继续追捧欧美的奢侈品。而刘女士只不过付出了十几年有期徒刑的代价,有的年轻人甚至愿意卖肾,也要追逐这样的时尚。

但是,这新闻令人感叹的是,刘某是办教育的。她办的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是否是上文所说的“指向特定领域”的教育?通俗地说是“忽悠”。

这个“特定领域”是不可言说的,它无处不在,又深不可测。无数中国人曾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这个忽悠大军中来。举例而言,笔者曾经随意打开电视,某电视台正好在播放一档表现“工匠精神”的节目,一位糕点师呈现了巧克力制作的埃菲尔铁塔,并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赞叹。

这家电视台的编导还有没有基本的“信息素养”?

同样,我们在国内中小学校园的科技节、艺术节或是陶艺展示里,你会看到小朋友大量制作的米老鼠或者蜘蛛侠。试问,英国和法国的小朋友会制作长城或者奥运鸟巢吗?

我们的教师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正是中国人信息素养缺失的后果。

学过传播学的人都知道,影像信息是跨国集团利益斗争的血腥战场,上层社会的公子哥可以玩一玩异国情调,但大量的异国情调通过电视节目、日常用品、甚至在中小学校园里堂而皇之地覆盖中国的民间审美。长此以往,重庆刘女士的悲剧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推手》剧照。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一。这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融合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曾畅销海峡两岸,而批评者则认为这种刻板说法只是懦夫行为

所谓 “幼子常视无诳”,诳,欺也。儿童天性纯真,可塑性极强,其看见的、听到的绝不能是虚假的、欺骗的信息,其模仿的对象必须真实可靠。

上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的时尚女士无不人手一支万宝路香烟。奥黛琳·赫本、葛丽泰·嘉宝等好莱坞一线明星手拈万宝路香烟的美丽影像,覆盖了当年西方国家的广场和车站。这一策划来自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外甥、犹太人爱德华·伯奈斯,并让万宝路集团一度挤进世界五百强的第九位。

上世纪70年代末,先期进入中国的广告之一即是进入中央电视台的万宝路广告,上了年纪的人大概还记得那一句自豪的粤语独白:“万宝路的世界!”

但是,请注意,这是付费的。

而如果缺失信息素养,就会免费给别人打广告。甚至,别人把你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

在西方国家,模特走秀与色情节目是同一种类型,统治阶级不会无意识地让老百姓耳濡目染这样的影像,只能圈定在上层社会,需要付费才可以看到。

而在电视上,在公共交通的视频、在卡拉OK的屏幕上,在电脑和手机的游戏界面上,金发碧眼的模特、奢侈符号的西洋风景无处不在,这样的影像信息令人感官愉悦,它温柔而随意、浪漫而持久地向受众暗示着谁高谁低、谁贵谁贱。

在长久的信息覆盖之后,审美和价值观将被固化,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无从谈起。现代人可以去中国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看看:20年前,中国传统的首饰店由珠宝玉器组成,以足金足银为价格依托,诚实公道,可保值,可传家。或者以玉器宝石为贵,以工匠技艺为传承,是华夏文明的标志符号之一,延绵了几千年。而短短20年之后,金银珠宝的店面越来越小,像丫环被挤在了角落。小姐们登场了,富丽堂皇的国际名牌饰品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尤其是那颗老鼠屎大小、没有多少美感、更无文化内涵的碳元素小石头成为大多数国人最首要的婚庆饰物。

并不是否定国际认同、国际理解,也不是反对外来审美。开放和接纳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特色。但是,这是中国人无法控制定价权的不公平买卖,更遑论其利益链源头操控在谁的手里。

信息素养是怎样丢掉的?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还不存在信息素养缺失的问题,在于其古老的智慧,由孔子在《礼记》里确立下来。朱熹和吕祖谦在《近思录》里对《礼记·曲礼》开篇的儿童教育有一段提炼:“自‘幼子常视无诳’以上,全是教以圣人事。”

所谓“幼子常视无诳”,诳,欺也。儿童天性纯真,可塑性极强,其看见的、听到的绝不能是虚假的、欺骗的信息,其模仿的对象必须真实可靠。

《曲礼》是对周文王几代家庭教育的总结。让儿童常视无诳,是培养圣贤帝王的第一条原则。由此,传统中国教育是把每一个小孩当帝王来培养,从小听到的大多是瓦岗英雄、征东征西这一类打天下的故事,这样的教育传统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

法兰丝瓦·莎冈,18岁因《你好,忧愁》一举成名。其作品以中产阶级爱情故事闻名

戴高乐的经典形象。二战时自由法国运动领导人,战后曾担任法国总统,其挟制英美的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著名导演李安在成名作《推手》里,表现了传统教育遭遇的危机:太极拳师朱老退休后来到美国,看见儿媳放任孙子看暴力卡通大为惊讶,他认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怪力乱神”,并说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当然,朱老输给了儿媳,最后离家出走。

一百多年前,救亡图存的危机让中国知识分子无暇认真理解西方。西风东渐、新文化运动兴起时,西方征服集团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致力于抢占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让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人素质低、有不可救药的国民劣根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酱缸……这些话语,现代人已耳熟能详。

对信息的利用和控制,在西方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传统。文艺复兴以前,普通人不能阅读《圣经》,只能听教士宣讲。在现代西方国家,屏蔽对本国文化不利的信息通常是媒体的本能。尤其是抹黑中国文化,几乎是欧美传媒界的历史使命。旅法作家边芹在2016年出版的《谁在导演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书中写道:

……嫦娥二号升天的新闻在法国是封锁的;法国人也不知道中国的高铁比法国快;不知道中国有退休制度(法国媒体声称中国人连退休二字为何物也不知道!);不知中国妇女与男人同工同酬(法国妇女工资比男人少30%,但张艺谋的电影让他们眼里的中国男女停在“大红灯笼”的模式);不知道中国能用高科技织布、炼铁、造汽车(至今多数民众认定中国连织布技术都要偷法国的);不知道朝鲜战争美国打不过才谈判的;不知道制瓷、造纸、印刷都传自中国;不知道法国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

有读者可能要问,这还是法国吗?是诞生了雨果、巴尔扎克的法兰西文明吗?的确是法国。但是,它还是不是那曾经高贵浪漫的法兰西文明?则应该由读者以健全的信息素养来判断:

举例来说吧,2004年,一位中国80后叛逆作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很快,又登上了《三联生活周刊》等时尚媒体的封面。其文学才华怎样优秀且不论,她的成名模式,让人想起半个世纪前的法国作家萨冈,不足18岁即写出《你好!忧愁》这部世界“名著”,并迅速成为法国人的青春偶像,以及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座上嘉宾。她的绯闻和八卦在媒体上令人津津乐道,其作品和个人生活中的“放纵、双性恋、吸毒、飚车、极端自私、漠视家庭伦理”等性格被奉为战后一代的精神典范,成为新人类的审美标准。直到今天,她依然被很多文艺青年奉为小资鼻祖。

一个民族的审美权就这样被篡夺了,其后果是价值观、世界观的迷失。随着以萨冈为代表的文化明星成为媒体宠儿,维系法兰西文明的道德力量土崩瓦解,知识精英群体享乐主义横行,虚无主义取代了传统深厚的天主教文明。最后一位试图重振法兰西的政治强人戴高乐总统,被跨国集团控制的媒体指为“独裁、专制”而黯然退场。临终前,戴高乐拒绝进入代表法国文明传承的“先贤祠”,真可谓意味深长。

信息素养究竟有多么重要?在有的人眼里,它比战争更重要,比航母和飞机更管用。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