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生理学教学体会

2017-05-17徐春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理学休克病理

徐春红

(大理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病理生理学教学体会

徐春红

(大理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学习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基础医学理论教育中的主干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临床学科联系紧密,理论深奥,内容抽象枯燥,直观性差,不易理解和记忆。学生普遍认为难学,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一个病理生理学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在此,笔者将病理生理学授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业务素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课堂氛围欠佳,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学习新教学理念并用于教学实践。教师要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教师也不会将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充电、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第一,教师要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清楚重点、难点,讲授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第二,病理生理学内容发展、更新较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及时把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2]。

2 运用哲学思想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哲学源于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病理生理学,在阐明疾病本质过程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法素材。因此,在教学中若能把哲学思想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较快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有助于知识迁移和建构,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

2.1 运用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认识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在事物错综复杂联系与无限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而且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又变成结果。病理生理学中因果转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由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后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由于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交替,所以即使原始病因已不存在,上述的因果交替仍可推动疾病不断发展,这就是疾病的因果转化规律。学生如果善于揭示各种病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向和发病的主导环节,并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早采取措施在疾病发展的某一环节打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使疾病朝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1]。以产后大出血为例,大出血引起心输出量及血压下降,随之交感神经兴奋又引起微动脉、微静脉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使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血压剧降,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又可作为新的原因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若在疾病发生后针对病因及时采取补充血容量、必要时手术等治疗措施,就可预防和阻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使疾病向康复方向发展。

2.2 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机体的代偿反应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一分为二的观点属于矛盾分析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患病时机体的代偿反应也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例如,低张性缺氧时PaO2低于60mmHg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代偿反应,使肺泡通气量和肺泡PaO2增加;同时,胸廓运动增强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引起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增加,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然而,肺通气量每增加1L,呼吸肌耗氧量即增加0.5L,从而加剧患者氧的供需矛盾,故长期的呼吸运动增强,因耗氧量增加使代偿的意义较弱,对机体不利。又如,心功能不全时心率加快的代偿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提高心排出量,有利于冠脉血液灌流,对维持动脉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有重要意义。但是,心率加快的代偿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心率加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心率过快(成人大于180次/分)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明显减少,心排出量反而降低。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指导学生学习疾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面对患者时一方面要设法增强其机体的代偿反应,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代偿反应本身的局限性,避免因过度代偿给机体造成损伤。

2.3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发展演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反对静止地看待问题。病理生理学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体现的是疾病动态发展的过程,客观上要求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例如,对休克发生机制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对休克的认识处于描述临床表现阶段。20世纪初认为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是急性循环紊乱使血压下降,主张使用缩血管药治疗休克。但临床实践表明,使用缩血管药部分患者可能获救,但有些患者病情非但没有逆转,反而恶化甚至死亡。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休克发生机制的关键不是急性循环紊乱,而是微循环的改变,各种原因导致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是休克发生的基本机制。随后的研究又提出了休克发生的细胞机制和休克细胞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休克发生机制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表明休克的发生发展与很多体液因子有关,如血管紧张素Ⅱ、心肌抑制因子、内皮素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中使用细胞因子拮抗剂抢救休克已有一定疗效,但目前临床应用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休克发生发展机制的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4]。因此,要指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病理生理学,随着医学发展和实验研究的深入,教材中疾病发生机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作用机制将被不断阐明。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概念多、发病机制比较抽象,学生难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效果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1 讲授法

讲授法将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避免了认知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因此,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学生开始接触病理生理学时,由于对基础知识遗忘和对临床疾病了解较少,理解、自学能力较差,但接受知识能力和记忆力相对较强。所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对于综合性问题,如绪论、疾病概论及一些疾病概念,主要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病理生理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增加对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技巧。教学中如果教师利用语言艺术,将一些重要和难理解的知识编成口诀,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知识。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可总结为“代酸影响多抑制,血管心脏全包括,中枢能量与递质,骨钙释放皆有关”。休克微循环衰竭期合并DIC形成可概括为“通过内源和外源,形成广泛微血栓;缺血缺氧酸中毒,感染细菌内毒素;内皮损伤Ⅲ因子,激活内外两系统”。针对病理生理学内容难理解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提纲挈领,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组织起来,化繁为简,讲授深入浅出[5]。

3.2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提高自学、理解及应用能力,为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6]。

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例如,列表比较启发式教学,列表比较法是将教学方法中的列表法与比较法相结合。列表法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和分类,使分散的内容趋于集中,使零碎的内容趋于系统化、条理化,以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简单明了的效果[7];比较法则是通过比较来确定事物间的异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使学生豁然开朗。病理生理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如果独立地把教材内容讲授一遍,则收效甚微;但如果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启发式教学,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效果较好。如在讲授发热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将发热的时相及特点列表比较(见表1)。通过比较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发热的本质特征,提升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消化、迁移和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8]。

表1 发热时相及其特点比较

3.3 衔接连贯式教学

衔接连贯式教学[9,10]体现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整个课程体系的内涵,更好地发挥病理生理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教学中需要熟悉与病理生理学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能够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找到病理生理学与基础课程、临床课程的衔接点。努力开展衔接连贯式教学,突破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在讲授缺氧时,先讲解机体获取氧气的外呼吸、内呼吸过程,再引导学生学习缺氧的概念、原因及类型,最后认识缺氧时机体的临床表现。这种衔接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方式在讲解病理生理学很多内容时都可采用。例如,在讲授休克时,先学习微循环的结构、血流量的变化等内容,随后讲解休克各个时期微循环改变机制及改变的结构,最后再认识休克各时期的临床表现及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衔接连贯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为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扫清了障碍,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运用知识能力,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做好铺垫。

4 小结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材虽已编好,但课堂教学要靠教师自己组织。因此,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而定。病理生理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王建枝,殷莲华.病理生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薛进华,胡志苹,温二生.病理生理学在五年制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5):746-747.

[3]王萍,赵四敏,张小玲.浅谈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哲学思想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52-53.

[4]惠玲,潘景轩,吴伟康.高级病理生理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薛进华,张璐.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76-578.

[6]廖雯婷,邓丹玲,丁彦青.病理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78-580.

[7]石玉芹.列表比较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73-75.

[8]崔明花,孙凤丹,孙抒.比较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87.

[9]ArmstrongEG,MackeyM,SpearSJ.Medicaleducationasaprocess Managementproblem[J].AcadMed,2004,79(8):721-728.

[10]高凤兰,刘春灵,程琦,等.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实验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107-109.

G420

B

1671-1246(2017)09-0040-03

猜你喜欢

生理学休克病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