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分组问题与策略

2017-05-17胡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组内小组讨论

胡艳

我们小学科学课上一直都是坚持“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同选择。但是在实施徐州市“学讲”理念的过程中,通过我们长时间的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合作的情况并不乐观,即使采用了几个人围在一起的合作形式,但合作基本没有发生。比如:

一、小组分组不科学,造成了小组间学习效率的不均衡

科学课的分组,最常见的就是让邻座的前后排4个同学随机组成一个小组,因为太随机,使得小组成员的程度不一。有的小组内4个学生能力都比较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比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大家都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人注意听别人说的什么;在小组实验时,组员之间不会分享器材,互不相让,造成器材紧张或浪费。有的小组内学生能力普遍都弱,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好,如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之间相互“谦虚”,都不愿意发言。有的小组借题发挥,说一些与实验无关的话;还有的小组拿到器材,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下手;到了交流汇报时,都不愿意站起来向同伴分享汇报。久而久之,形成了小组间学习效率的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

二、小组分工不明确,造成了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分工合作,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效率低下。一些学生在小组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承担了主要责任。在小组讨论、动手实验中,他们因为善于表达、动手能力强而获得了较多的参与机会,成为小组中的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因为不善于表达、动手能力差而处于从属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失去了动手、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也很少有思维参与其中。正是因为小组内缺乏明确的分工,才造成了小组内学生不能各司其职、团结合作,使得小组内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是毫无效率。

由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小组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最新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也就是说大家坐在一起,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协商的共同体。其次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锻炼和提高。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善于沟通以及具有共同目标和相互依存的合作小组前提下,才能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既然如此,我想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我提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策略。组间同质是指我们是大班额的学校,每班可分4~6人一小组,每个小组之间水平要相当,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友好竞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提升交流质量;组内异质是指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成员之间差异互补,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这样在合作时,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为此,我在班里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学业成绩、男女学生进行了重新组建。发现,那些爱动手、爱捣蛋的男生受到了欢迎,各小组都有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善于动手的男生,都有各自的特长等。

四、小组成功,组员才算成功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我们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算成功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安排学习能力强弱学生进行搭配,但是分工时不给他们“贴标签”。分组后,小组推荐出“活动督导员”进行分工,这时需要教师在方法上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分工技能。我在班级里给学生这样组内分工,给四名成员都委以责任,明确要求:每个组有组长(活动督导员)、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督促本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倾听其他组员發言时,要关注本组同学是否做小动作、是否走神、是否借机讲悄悄话等影响学习的一些行为,及时地提醒他;记录员负责合作实验过程的记录工作;汇报员负责把探究结果与大家进行交流,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操作员负责按大家确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并负责分发、整理器材。一学期下来,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角色每两个星期轮换一次,让每位学生都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五、“一对一”帮扶,贵在合作

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一对一”帮扶对子,小组讨论时由小组长负责,老师定期对小组长指导培训,对积极负责的小组长进行表扬,在小组表现及评比中,评定被帮扶者的进步表现,给以加分奖励,并作为小组成绩评比的重要指标。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

六、“打分制”促进学生积极发言

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挥了评价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发言人数、发言次数较少,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制定了小组打分表格,每次回答问题,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除此之外,如果实验器材准备充分、组员配合纪律好等都给加分,把总分公示在黑板左边,一周一小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评价,评出“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最佳科学小组奖”等,给予适当的学习用品等物质奖励。一来大大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二来,当后进生不会回答的情况下,组内学习好的同学通常会帮助他们,不仅可以给小组加分,而且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一种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对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问题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调动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科学课组内小组讨论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