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7-05-17白帆
白帆
摘要: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际之中。而实现跨文化交际便是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现如今,随着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不斷加强,使“地球村”的设想成为可能。随着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际交流愈加频繁。现代交际的突出特征转变为人们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由于中高考的压力,我国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片面地注重考试成绩,进行“填鸭式”教育,强调对词汇、语法以及语音的学习,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忽视,比如: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介绍,在正确语境中的词语、语法的使用,使得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
关键词:初中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47-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文化,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语言知识只是较为简单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想要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文化因素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文化因素的关注,了解语言在文化中特定情况下的运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人才上的准备。并且,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使学生在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模拟训练过程中,真正地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的原因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无法认识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仍然采用“哑巴式”“聋子式”的英语教学方式,造成初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低下。
尽管随着我国教师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初中英语教师认识到了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和语言的密切关联,也认识到了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和语言脱节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使初中英语教师不得不着眼于学生的升学问题,所以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老师仍然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面,将语言知识的讲解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模式。在这种主流教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无法真正把握跨文化教学的重心。此外,迫于升学和中考的压力,许多初中英语老师不愿意“浪费”课堂时间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这就使得初中英语教师不够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无法为学生搭建一个跨文化交际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成果学习并发扬。的实践平台,进而影响到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正确认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不同国家的新鲜事物和文化知识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中考压力面前,学生不得不放弃对其他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对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转而去学习更有利于应试的语法、单词和语句。沉重的课业也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考试之外的英语文化知识,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
(三)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际之中。
1.词汇方面的差异
由于存在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在翻译成中文时会产生与原意不符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就很容易造成误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比如 “boxing day”所指的,不是字面上的“拳击日”的意思,而是指“圣诞节的次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给服务人员送上礼物;比如“peasant”的直接意思是“农民”,在我们国家,这是一个中性词语,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是在英语中,它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文化的人,因此用英语称呼外国人“peasant”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比如“restroom”直译成汉语是“休息室”的意思,然而在美国,它所指代的是大商场、大建筑或者剧院中的一间设有方便和盥洗设备的屋子,而我们中文中所说的“休息室”在英文中应该是“lobby”或者“lounge”。
2.交际行为方面的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行为方式和交际习惯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如,当我们帮助别人,别人对我们表达感谢时,出于客气,中国人一般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当外国人听到这样的话时就会觉得,我们帮助他们只是因为觉得职责所在,而不是出于我们的本意。在面对英美人的感谢时,应该回答“It is my pleasure”。
比如,“吃饭了吗”在汉语中是一句用于朋友之间寒暄的话,是用来打招呼的,类似英文中的“Hello”和“Hi”,然而翻译成英语的“Have you eaten yet”,便会被理解为你要邀请他吃饭。
3.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人们有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而价值观是其中最重要的,它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办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观念差异,就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作出准确的预测。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利益需要服从于集体利益,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强调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奋斗。
比如,在西方国家,价值观与商品意识紧密相关,在他们看来“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在中国便没有这么强烈的商品意识。
以上的例子都表明了,有很多误解可能出现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但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不是学生语言知识方面的错误,而是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因此,与语言问题相比较,文化问题是更加重要也更加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课型设计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不应该片面注重对语法、词汇的教学,否则学生就没有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基本的三种课型:
1.阅读课
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存在于丰富的阅读材料中,而无论是英语教材中还是英语教辅材料中,都有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这方便了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的文化知识,对文化信息进行详细的解读,也可以进行课外扩展,让学生们大量搜集与话题相关的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可以设置课外名著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外名著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听力课
在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之后,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英语演讲活动,采取老师拟定话题,或学生自己来设定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一切,再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同学们的听、说英语的能力。
此外,初中英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搜索大量的英语电影或者演讲材料,让学生在锻炼听力的同时,还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口语课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摒弃听说教学中原有的机械化的句型操练,而是代之以更加灵活的交际法。交际法能够使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授文化知识的方法
1.阐释法
阐释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含有文化内容的语言材料,把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和表达法,进行专门的讲解,针对母语和英语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敏感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具体应用。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法
比较法所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直接对比教材中所出现的中英文化差异,使同学认识到中英文化的差异,并且了解差异的产生原因以及文化背景。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电脑、多媒体,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播放幻灯片、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中西文化中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实践法
实践法的核心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更多地完成具体的语言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接触英美人士的机会,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经历跨国交际活动的机会,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比如,举行英语情景剧大赛,让学生选定剧本,自己设定人物角色,进行排练,设置英语读书角等,为学生们搭建跨文化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们在本族的文化环境中了解英语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他们对英语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初中英语教師应该创造更多的情景,来打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组织英语竞赛训练、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了解英语文化。
比如英语演讲比赛就是训练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即使是在英语国家,这种方法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把演讲能力视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英语演讲可以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全面且得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汇报、大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地就问题进行交流,并更好地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演讲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或者演讲,这样可以在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盈,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
[2]吴显英.国外跨文化能力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3).
[3]范培林.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纪玉华,焦敬东.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反思三题[J].外国语言文学,2007(4).
[5]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6]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