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与高校图书馆教育引导策略
2017-05-16杨秀臻
杨秀臻
关键词:网络信息消费;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引导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信息消费含义及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现状,剖析了目前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特点,探究了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网络信息消费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方向。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信息中心,担负着教育引导大学生信息消费方向的责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实体及虚拟宣传平台,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并让其养成良好的信息消费尤其是网络信息消费习惯。
1.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现状
1.1信息消费含义
郑英隆最早在《信息产品消费的运行系统》一文中提到“信息消费”一词,但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之后,学者将其定义补充为:信息消费是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从信息产业发展来看,信息消费涵盖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管理消费等领域,如:语音通信、互联网数据及接人服务、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软件等多种服务形态;覆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种信息产品;还包括基于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云服务等间接拉动消费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1.2我国网络信息消费现状
1.2.1消費群体规模大,手机网民占比高。2016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人,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明显扩大,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目前,我国有半数人群已经接入互联网,网民规模迅速提升,同时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
1.2.2城乡和地域消费差异缩减,但仍存在着不平衡性。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到1.95亿人,较2014年年底增加1,694万人,增幅为9.5%;城镇网民占比71.6%,规模为4.93亿人,较2014年年底增加2,257万人,增幅为4.8%。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网民的两倍,但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我国的网络信息消费因地域差异也呈现出不均衡性,东部地区信息较为发达的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截至2015年12月底,这些城市网民都在5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网络的普及率相对较低,截至2015年12月底云南省普及率仅有37.40%,但随着移动上网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宽带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异将会进一步减小。
1.2.3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均衡,年龄、学历、职业结构趋于稳定。《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3.6:46.4,网民性别结构趋向均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业结构与2014年12月底统计数据一致。年龄结构仍以10--39岁网民为主;学历结构方面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2015年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职业结构中学生占比最大,其次为自由职业者、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这三类人群的占比相对稳定。
2.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特点
2.1消费人数比例大,上网时问长
大学生是目前信息消费领域的一个庞大群体,也是该领域最具活力的消费力量。根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间达26.2小时。共青团北京市委联合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4.67%的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上网,70.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
2.2消费内容实用性强
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消费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具体表现为:①为各类考试获取考试信息和考试资料等。②获取公务员考试信息、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的就业信息。③查找学习、科研所需信息资料。④为生活、学习和娱乐方面的需要在网络上获取商品信息或购买商品。
2.3网络深度融合
网络深度融合的新一代大学生在图书馆借书的少了,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阅读的大学生人数却在悄然增长;一些大学生不再阅读纸质报纸,习惯于通过网络关注时事,并且在网络上对一些话题进行辩论,大学生在用他们的特殊方式展示其社会参与度。
2.4网购现象普遍,购买产品多样化
据2015年4月校园综合服务020平台小麦公社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网购现象普遍,仅4%的学生没有网购记录,有42%的学生平均每学期接收10次以上快递,所购商品多为自己所需的生活、学习及娱乐类商品。
2.5消费的不成熟性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会关于大学生上网及其心态的调查显示,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影响到上课。笔者也曾就网络对学习的影响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有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有26.3%的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有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针对非法和不良信息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7.1%的学生曾经误人,有31.3%的学生曾因好奇进入,有17.5%的学生经常接触,有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上网的不成熟性,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策略
3.1创新图书馆媒体宣传形式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宣传方式主要是阵地式宣传,通过馆办刊物、宣传栏、读者手册、海报及展示橱窗、电子显示屏等,这种阵地式宣传方式影响范围小、效果差。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应向新媒体信息宣传载体方向发展,构建图书馆网站、论坛、短信发布平台、QQ群、微信圈、微博等,使图书馆的宣传更具有即时性、共享性、互交性,增加宣传的影响力。
3.2学科馆员应做好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导航员
大学生在课堂上有专业教师讲授知识,课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对此,他们很多时候只能借助于网络,但是大学生利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检索知识很难从海量网络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此时图书馆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导航员的作用,在图书馆自修室、书库或电子阅览室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利用专业数据库,帮助他们准确地查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3提升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随着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信息检索课已经成为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认为,高等院校要对大学生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定期举办网络信息检索讲座及信息检索大赛等,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消费观念,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提高其利用网络的能力。
3.4构建网络信息平台,驱动图书馆信息资源流转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大学生加入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购买过程中,由此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将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学生、教师、馆员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也可以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4.结语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具有消费意识强、占用时间多、信息甄别能力差、自控能力弱、盲目消费比例高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这些特点,提高馆员信息服务水平,优化网络信息资源,转变服务模式,创新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服务活动,积极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主动推送新型服务信息,吸引大学生关注图书馆网络,让大学生从庞杂而又纷乱的社会网络中走出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其信息消费素养,养成健康的信息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