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高考命题,加强学生历史论证思维培养

2017-05-16段施诺

关键词:培养

段施诺

(湖南省宁乡县第十一高级中学 湖南 宁乡 410600)

【摘要】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非常注重论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给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鼓励学生探讨论证,突破教材常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着浓厚的民主和思辨色彩,真正提高学科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高考命题 论证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37-01

论证思维是历史学科的比较高层次的思维,是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思维的综合性考查。从2011年开始,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该种思维能力的考查层出不穷,如:2011年“评价西方崛起”,2012年对“冲击—反应”模式的认识,2015年对材料提供的公式进行探讨等。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论证预定的观点。在选择题的考查中,它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合理论证给出一个最合理的结论。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证思维能力呢?

一、高度重视史实的教与学

近年新课标卷选择题没有出现历年高考中的“繁难偏旧”的题目,但考生还是感觉选择题非常难(2013年平均得分22.53分,2014年平均得分22.31分,2015年是26.20分)。得分低的一个因素,就是在进行选择中,考生难以排除相近的选项。其中重要原因是考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缺少“源头活水”。如2012年新课标卷第30题,如果结合科举制相关知识,理解了中国封建时代学子参加科举的目的在于“读书——考试——做官”来改变个人乃至整个家族命运的传统观念的话,就不难理解张謇当时以状元身份从商对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给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依然不可或缺。没有史实作为基础,任何论证都是言而无实。

二、思维的激活

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试题中许多看起来是“似曾相识”的,因为试题中许多类似的材料,在平时的学习中或者联系中已经多次见过。如2012年卷28题清代官僚“依样画葫芦”,31题毛泽东的书信,都是常见的材料。但是如果依照思维定势去回答就很可能落入陷阱,但旧材料在试题中已经重新组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试题。如“依样画葫芦”题在平日强调最多的是形容清代专制主义的强化,而在本题却用来形容清代的官僚主义,毛泽东的书信,经常用来论证早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在本题中却是用来说明俄国式道路的势在必行。

在教师的层面上,我们应尽量少做定性结论,要经常引入丰富的历史材料,鼓励学生探讨论证,突破教材常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着浓厚的民主和思辨色彩。

如教材在关于国民革命的失败分析时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批判,并认为陈独秀要为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课堂上,我引入了大量课外材料构成一个新情景:

材料一: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反帝反封建——由于中国的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因此,共产党需要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该留在国民党内,并且共产党应该避免同民族革命运动发生冲突。—1924年6月《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分析》

材料二:现在国民党内部大部分都是右派,如果说那里还有一定数量的左派,那都是我们的同志,我们不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和限制的支持国民党,否则,我们就是在帮助我们的敌人,为自己收买反动派。—1924年7月4日《陈独秀给维经斯基的信》

材料三:有些同志认为我们不必要变更现在的中派政权,在这个中派政权之下我们亦可发展民众运动,这个见解完全不切实际,因为我们不反对中派政权,只有停止发展民众运动,要想发展民众运动,就必须要设法取消蒋介石的权利—1926年9月1日陈独秀《中央致粤区的信》

材料四:您(鲍罗廷)是否认为这样做是恰当的:对蒋介石做出某些让步以保持统一和不让他完全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征询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意见,派维经斯基同志去上海与蒋介石进行联系并防止他采取极端行动,他认为这样安排是否合适?

—1927年3月31《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第94号记录》

从发言的学生看,大多觉得国民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共上级的共产国际责任很大。还有少数同学感受到了陈独秀处境的无助。最后我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陈独秀在国民革命中的态度,重新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学生在新论据的帮助下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对国民革命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材料整理是培养学生历史论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根据对教材或材料的理解和以往知识的积累讨论问题,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收集论据支撑论点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论证习惯。

三、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教材每节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探究学习总结”,我认为,深入挖掘这部分资源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探索论证问题思维的培养很有价值。

如:我在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内容时,首先提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统治者不断编织“笼子”,又被知识分子不断试图冲出“笼子”的过程的观点,为使论证更有针对性,同时在黑板的左边写上西周的“礼制”,董仲舒新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理学的形成。右边写上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并行,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以上史实进行论证探讨,学生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如:左边是中国思想界比较活跃的时期,右边是思想控制比较严密的时期;国家统一往往带来的是对思想控制加强等,经过启发,学生还发现从西周“礼制”到董仲舒“新儒学”再到程朱理学“笼子”一个比一个水平高,宋代用道德的最高境界为篾编织的笼子外表华丽,由此学生对什么是“思想牢笼”也有了更深的体味。

实践证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能力,就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历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质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

[2]湖南省.2012—2015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与考生答卷分析.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