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文素材,无痕培养人文素养
2017-05-16廖松志
廖松志
(福建省泉州安溪墩坂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00)
【摘要】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是人类探索身边世界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材中,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发展问题等都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地理課堂渗透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关爱家乡的情感,还能让学生具有顺应自然、关爱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教师如何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无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在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巧妙挖掘爱国教育素材,无痕渗透人文教育;巧妙挖掘美育教育素材,无痕渗透人文教育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 人文教育 重要意义 爱国教育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14-01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人文地理知识融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课程中,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发展问题等都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地理课堂渗透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关爱家乡的情感,还能让学生具有顺应自然、关爱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教师如何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无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学科特点的根本要求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内容丰富的学科,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识之外,它还包括物理、历史、文学、数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初中地理作为整个地理课程的入门阶段,肩负着学生初步接触人文知识、锤炼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学初级阶段的地理课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奠基石”。在地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地理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态度的形成、情趣的培养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环节。
2.能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
学生的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及个性、创造力不可能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内完全形成,因此,在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课程资源,如教材、学具、电影、多媒体课件、录像、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社会调查等活动,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开发与利用,如让学生看天气预报、参加气温测量,谈天气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等;还要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民生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时事中寻找教学资源,如神七的发射、长江防洪、松花江水污染、三峡工程、四川地震等。
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的成长,是学习、感受、实践、认识的过程,认识美,发现美,有利于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研究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呈现美与丑的鲜明对比,有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纠恶向善、改造世界的健康情感。
二、巧妙挖掘爱国教育素材,无痕渗透人文教育
在经济发展的和平大环境下,社会过多地强化个人价值与利益,这导致了不少学校的爱国教育都成为政治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反观地理学科中,除了“地球村”观念,还有就是不同国家与地区界限分明的领土、领海、领空。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内容讲授时,笔者曾做过一项关于领土纷争时政事件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有些岛屿并没有争执的必要,尤其是在中国与菲律宾关于黄岩岛之争的看法上,不少同学认为黄岩岛微不足道,为此争执而伤害友邻情感只会树立太多敌人,不利于国际环境的稳定。从这点来看,在学校中不少学生的国土资源知识、国家领土及民族意识十分令人担忧。教师可通过制作黄岩岛、钓鱼岛的精美ppt用以介绍其历史归属,引导学生感知优美风景,让学生在美与价值的欣赏与挖掘中,逐步积累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其积极的人格。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然会对自然产生极大的探索欲望与信念。
三、巧妙挖掘美育教育素材,无痕渗透人文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人文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能力是健全人的心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它,作为整体的心理过程就将被破坏而失去平衡,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全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适应中学生逐步发展的审美需要。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以大自然的雄奇壮美震撼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学生的成长是学习、感受、实践的过程,认识美、发现美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为学生呈现美与丑的鲜明对比有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纠恶向善、改造世界的健康情感。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水资源的教学,有江河湖泊及冰川、雪山等水资源为人类带来的价值,如九寨沟神奇之水,长江黄河的奔腾壮观,青藏湖泊的秀丽风光,工农业及生活中水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有黄河断流、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水污染等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节水教育,家庭用水调查等,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形成,找准了地理因素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当然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地理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素材,教师要巧妙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并通过课堂无痕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杨爱荣.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3).
[2]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