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感恩

2017-05-16江满娣

关键词:感恩健康成长学生

江满娣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至和汤邓淑芳纪念学校 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學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却非常普遍。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回报,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和祖国、社会的培育之恩。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刻不容缓。那么,我们如何为学生扬起健康成长的风帆,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在生命中传承感恩呢?

【关键词】 感恩 学生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08-01

一、创设情境,唤醒感恩意识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但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积极为学生创设爱的环境,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感恩教育的摇篮;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我们注重结合教材,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创设感恩情境,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很多故事中蕴含的教育哲理和寓意都很深刻,具有较强的渲染效果。我们可以借助感恩故事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

二、回归生活,升华感恩情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进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理论学习上,要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为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感恩情怀。我们应将感恩教育与学生本身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感恩教育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和道德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以达到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从而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怀。

(一)教学中进行感情熏陶

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学资源,找准切入点,通过生动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回报师长的情感。像语文教材、品德与社会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感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引起作品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激发他们的人身感悟。并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展示一场场激动人心的画面,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当学生阅读了《香山蜜饼》《黄香凉席暖被》,等感人肺腑的故事后,必然被白居易关爱老人、关心民生的举动所熏陶,被黄香萧敬之心所感动,纯洁的心灵受亲情所感染,这种感染必然迁移到学生的言行中,教育效果胜过老师空洞的说教。

(二)活动中升华感恩情怀

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这些节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送上祝福语、为父母倒茶、捶背,体验父母的辛劳。在“重阳节”、“感恩节”来临之际,举行不同寓意的特殊感恩活动:或教唱感恩歌曲,或设计感恩教育专题手抄报和黑板报,并组织学生到孤老院、孤儿院参观,用生动的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通过组织学生与贫困地区学生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体验各种德育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以培养学生的慈悲心、感恩心,增加学生的人情味。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三)日记中塑造健全人格

为了使学生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我们开展“日行一善,以善同行”活动,鼓励学生把每日所见所闻的感恩事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采用激励性评语,批阅学生的感恩日记,来加深学生对感恩的体验;对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感恩日记,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班容班貌”,在班级或学校内展出;或邀请学生家长评、读学生的感恩日记。让学生学会思考,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这样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提高其道德情感,使学生知恩、感恩,进而上升到报恩和施恩。

三、模拟行为,诠释感恩内涵

模拟行为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种更具体、更真实的方式,它能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深化,更有利于促进他们把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除了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帮助他人;在公交车上让座……我们还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感恩表现机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遵循相似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感恩图报的机会,让学生对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能够积极地回报,这样,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平衡感,学生也能更自觉、主动地参与感恩实践中。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感恩行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参加一定数量的集体劳动、社区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关怀。鼓励学生主动做好事,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保持环境卫生,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活动过程中,将感恩意识逐渐转化为感恩行动,从而提高他们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懂得理解、宽容、和关爱。

总之,我们为学生扬起健康成长的风帆,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这个过程虽艰辛而漫长,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一朵朵绚丽的心灵之花会在“阳光”下欣然开放。

猜你喜欢

感恩健康成长学生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