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16马智
马智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使信息技术的实质性成为数学课程中学习的必要工具,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8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那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如指掌,便于个别辅导,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做拔高训练,这样体现了全方位、个别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果。知识的海洋源远流长,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难记难学的知识,教会学生积累知识,教师可以把平时散见的知识点通过计算机积累起来,教到某一个知识点时就提出此知识,进而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资料、节省时间、加大容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要涉及到圆周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圆周率的认识,然后结合课件对学生的认识加以总结归纳,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同时补充揭示圆周率的内涵,这样利用网络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强烈的吸引着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因为两底平行,利用课件可将它放在方格线中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梯形与矩形的关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尤其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练习题的设计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另外,教师设置练习题应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而且数学题型变化多样,一题多变,这样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练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和问题,从而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课件上设计将相交的三根木条固定两条,绕交点转动第三根木条,让学生观察它们夹角的变化情况,且能说出不同角度下夹角与其同位角的大小关系,同时注意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自然会得出判定定理(1),利用这一定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这样及形象又直观,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信息技术毕竟已成为一种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工具,它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新型手段,通过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会为数学教学增添姿彩,为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也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
注: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及最佳效果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GS[2015]GHB0769。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七中学 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