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如何实现家园共育
2017-05-16张利平
张利平
【摘 要】所谓家园共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通过较为主动的沟通、了解、支持,在双向互动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家长充分参与,让他们与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身心良好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实现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双方教育幼儿的方式,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践行新“纲要”与“指南”的精神进程中,幼儿园愈来愈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长期以来,受狭隘教育观的影响,教师往往自认为是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把家长看成是单纯的受教育者,是幼儿园旨意的执行者。这就不能发挥家长的作用,形不成教育孩子的双向互动,也不可能使家园共育取得良好效果,因而应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才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发挥幼儿园教师受到过专业训练,经常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了解孩子深刻、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的优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建立在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位教育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真正走进童心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了解其在园或在家的学习、生活经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真正了解、理解、尊重幼儿,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帮助、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孩子身上蕴藏的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与家长沟通,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二、如何实现家园共育
要实现家园共育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摆正关系,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
1.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沟通
实现家园共育,需幼儿教师与家长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和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双方相互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做到共育。孩子的发展是迅速的,这种沟通应是经常性的,在沟通时要注意:首先,选择共育目标,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和持久性,并且随意性较大。为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将各班的月目标、周计划公布在《家长园地》上,选择需要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使家长明了,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其次,经常沟通,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进行经常的及时的沟通,对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重在个别化沟通,因人施教,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
在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时,注意以下几点:
⑴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他们过高、过急的要求孩子只能使孩子胆怯,丧失自信心。
⑵对孩子的事不太关心认为交给老师就放心的家长:要宣传家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
⑶对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或教育方法不当的家长:采取和家长聊天的方式,先听他们的想法,再逐步引导家长观察、了解孩子,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2.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分式。需注意,家长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获得了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 并且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家长的参与还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通过参与能大大提高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活动后,组织家长反馈教育效果,增强教育力度。
3.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首先,幼儿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如“孩子任性怎么办?”等,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
1.日常进行的家长工作
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身心和协发展,是新“纲要”与“指南”的精神实质,也是教师开展一切工作包括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⑴接送孩子时与家长的个别谈话,注意以下几点:
a.做好准备工作;
b.营造宽松的环境;
c.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d.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e.谈孩子的缺点时要注意方式;
f.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
g.交谈完要肯定收获并做简单总结。
⑵家园联系册:它的好处是與不易经常见面的家长保持联系,易引起家长重视,占用家长时间少,评价较为准确。
⑶家长园地:内容有班、园工作介绍、汇报、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概述、家教知识等。
2.阶段性的家长工作
⑴家访:了解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因人施教;
⑵家长会:评价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⑶家长开放日:在开放日里家长参与孩子的各项活动; 如:上课、游戏、操作等,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会更加愉快、积极、认真地活动,有益于幼儿的发展。重视反馈意见,家长感到幼儿园对他们意见的重视、尊重,增强了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与支持,更加积极地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幼儿园献计献策;
⑷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教育与管理。
此外,还有一些工作方式,如:家长咨询、家长学校、微信、书信、电话、家教经验交流及网上交流等。
3.补充工作
设置家长意见箱: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和家长意见。
四、对家园共育工作的建议
1.家园要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2.家长工作要有计划性、连续性,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3.重视社区工作
⑴家庭、幼儿园、社会的环境和幼儿发展有密切关系,社区做为幼儿最常接触的环境之一,它的人文气氛、环境布置、设施设备等因素对他们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且巨大长远。重视社区工作,幼儿园不仅应创建良好的园内环境,搞好孩子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园外环境(主要是幼儿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从多方位、多渠道对儿童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如:请老干部局的爷爷、奶奶们来给孩子们讲自己成长的故事、革命烈士的故事,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利用“重阳节”等节日为老人表演节目;请街道“秧歌队”表演,接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请警察叔叔讲防火、交通安全的知识等,使社区内形成一个共同关心幼儿园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
⑵通过挖掘社会资源,幼儿园创造出更广阔的教育孩子的空间,家园共育的概念进一步拓展。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善自身知识面的狭窄、肤浅,从而更自觉、主动地学习,推动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使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受益、良好发展。
让我们同家长携起手来,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培养面向世界、实现中国梦的一代新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