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管理对策
2017-05-16苏玉秀
苏玉秀
【摘 要】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的研究,笔者认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重在结合真实的教育案例,尝试探究对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管理對策。
【关键词】小学;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管理;对策
我们在班级的管理中经常看到,除了班级小组和一些代表班级的各类正式群体之外,学生中还有一些人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形影相随,行为一致,彼此之间保持着信任、依赖的关系,这便是“非正式群体”。其核心人物虽然没有班级赋予的职务和权力,但对周围的同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干涉“小圈子”的每个成员,其成员皆以其为核心,自愿接受他的指挥,服从他的安排。因此,核心人物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决定着非正式群体的性质(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破坏型)。可见,对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只有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才能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基于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班上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类型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根据自身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教育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针对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管理对策。
一、尊重并重视“核心人物”的存在
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消灭的,同样道理,他们群体里的领袖人物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于替代的,他们虽不是由选举产生,但他们在所属的群体里的威信与指挥能力却不比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差,甚至更强。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个消极型群体的核心人物多次违反了课堂纪律,屡教不改,还连连顶撞老师。一气之下,我叫他爸把他带回去好好教育,然后在班上诉说他的种种不是,企图“毁灭”他的核心地位,号召大家千万不要跟他玩了,还劝告他的“小跟班”远离他。但万万没想到,他的“小跟班”不但听不进去,反而通风报信,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成功“毁灭”,反而增强了核心人物对我的怨恨,在背后故意抹黑我,给我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阻碍。所以,面对这类核心人物,我们谨记:千万不能大张旗鼓地号召其他同学远离他,因为这一招容易弄巧成拙,因为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的核心地位总是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固。我们不必多花心思去“毁灭”,应该多想办法如何教育管理好他们,力争起到“教好一个人,带好一群人”的教育作用。
二、巧妙发挥“核心人物”的领导力
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一般拥有很强的分配和支配能力,也就是领导力。我们可以因势利导,扬其所长,在选拔班干部时,有意向他们倾斜,尽力创造各种机会委于重任,发挥他们的领导力。比如在选拔“小组长”等基层干部时,可以优先考虑“消极型”与“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头头”,先让他们从基层干部做起。职务较大的,如班长,副班长,最好先从“积极型”开始挑选。
例如:我班的林某同学,是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头头”,他在小群体里的威信十足,号召力强,但每次选拔班干部,他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我想借此机会,“拨正”他的号召力。我私底下找他谈话,先肯定他的能力,希望他能在班上出一份力。然后和他一起探讨自身的问题,告诉他因为语言的鲁莽会让人误解他内心的善良,他似乎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招人厌恶的源头,然后我慢慢教他如何文明地表达语言,遇到同学矛盾时如何解决,如何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建立稳固的威信……后来,他愿意做我的“小助手”,被提拔为“纪律小组长”,专门管理他非正式群体里的那几个成员。后来他们的小成员有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不再一味地做“帮凶”,而是旁边多加提点劝告,他的劝告果然比任何班干部有效。我趁势再利用各种方式强化他的正面行为,半个学期下来,这个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顺利转化为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三、恰当发挥“核心人物”的“明星效应”
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一般威信高,而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很强,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点,采用“明星效应”,扩大“核心人物”的榜样作用,增强辐射力。比如,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个多元化的“明星榜”,尽力把“核心人物”的优点都编排进去,所以就有了“书写之星”、“看书之星”、“计算之星”、“作业之星”、“服务之星”等“明星”,每周评选一次,还要佩戴奖励章一周,拍照上墙,在评选的时候,这些核心人物多次蝉联,使他们头上“星光灿烂”,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发现每个小群体成员更崇拜他们“领袖”,跟随他们首领的特长与爱好去努力。比如首领很喜欢看书,多次评为“看书之星”,他的群体成员也爱上看书,也经常被评为“看书之星”。正是这种“明星效应”有力地鼓励着群体成员学做一个像核心人物一样的“星”。
四、不断提升“核心人物”的综合素质
核心人物一般拥有较强的威信和领导力,所以我们都会想到尽力委以重任,尽其所能。但其实他们不是完人,都是成长中的孩子,也会存在着各种缺点,比如有的核心人物性格柔弱一点,遇到挫折容易退缩;有的脾气比较暴躁,容易让成员不满;有的比较贪玩,经常“不务正业”;有的小气自私,不愿意为班级奉献……这些不良个性缺点会阻碍和减弱他的积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管理者还要想办法不断提升“核心人物”的综合素质,以此稳固他们的积极作用。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积极型核心人物身上。虽然他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他们一般也是任务繁重、压力颇大的领袖,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时,容易迷茫和烦恼,甚至选择退缩,请辞职务。比如我班积极型的核心人物叶某,在开始当班干部时,兴趣盎然的,积极性高,可惜没多久就说要辞职,理由就是自己不想当。其实真正原因是在班干部工作中遇到到了挫折,加上她性格柔弱,自然就退缩了。于是,我们想办法调整她的心态,再利用一些心理拓展活动强化她坚韧的个性。渐渐地,这个核心人物有了良好意志品质,处理事务有股劲,赢得的全班学生的尊敬,没有再提出辞职之事。
五、降低核心人物对正式群体的“抗官方心理”
非正式群体都容易产生一种“抗官方心理”。比如非正式群体对班级举行的一些活动,很多时候表现得比较消极,对自己的活动却热情高涨,甚至他们自己组织的一些有益活动,一经“官方”的介入,积极性就会迅速降低。这种情绪既会消弱班集体凝聚力,也会影响正式群体的发展,其始作俑者往往就是他们组织的核心人物。所以,只有先消除核心人物对正式群体的心理反感和抵触情绪,才能影响整个组织。不想核心人物有这种情绪,我们最重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千万不要压制诋毁他,要肯定他的能力,千方百计吸引他为班级做事,使其信服班主任的管理,构建和谐的班级。
六、加强核心人物之间的凝聚力
其实非正式群体除了喜欢与正式群体抗衡之外,非正式群体之间也时常产生嫌隙,尤其是核心人物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着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之间一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样就会加剧班级的分化,搅得如一盘散沙。所以,我们必须先教育核心人物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学会以谦逊的态度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沟通合作,和谐互助,彼此包容接纳。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使班级成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集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便能明白:要想管理好班级的“非正式群体”,就必须先管理好他们的“领头羊”——核心人物。一旦我们管理好这群人物,引导他们为班级管理出力,他们就可能成为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驹,而你,就是一位伯乐,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至于管理方法,笔者认为除了以上提到的管理对策,一定还有更多更好的管理方法与对策,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和发掘。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行为引导问题研究[J].求实,2006年2期:P112—P113
[2]王世理.论班级管理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1期:P142—P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