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作弊预防方法研究

2017-05-16雷雨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雷雨

摘要:追逐象征资本的大学教育场域为大学生作弊提供了动机和可能,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惯习也促使其作弊惯习的最终形成。大学生作弊现象,不仅是处于大学场域的学生为争夺资本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是其惯习在日常生活场域发生的变化在学术生活场域中的表现。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应从大学生所在的不同场域及其惯习之间相互关系入手,通过校园学风建设、考风考纪的改善等措施,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抑制大学生作弊行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学生事务管理 大学生作弊 学术场域 惯习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36-03

作弊是学校教育任何一个阶段都无法杜绝的现象。和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大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传承文化、科研创新与培养人才的最关键环节,大学生的作弊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随着大众媒体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曝光和高校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弊现象似乎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丑闻,被看作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高校学风堕落的证据之一。2015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列入刑法范畴,更体现出国家、社会对杜绝作弊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作弊既受到学校唯分数论、学历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为了在学校或班级场域争夺位置与资本的一种手段与策略。[1][2]同时也是其身处不同场域时的惯习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变化所引起的。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作弊

“作弊”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法乱纪和不合规定的事情”。对应英语cheating一词,兼有诈骗、欺骗和作弊等多重含义,仅针对作弊一意,剑桥在线词典的解释是to behave in a dishonest way in order to get what you want。[3]因此,作弊行为应包含以下涵义:行为的目的性;行为方式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行为结果的违规性甚至隐蔽性,并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所指“大学生作弊”指一个包含多种学业违规行为的概念,不局限于考试作弊,还包括作业作弊(抄袭他人作业、购买或让他人代写作业、在明确要求进行独立作业的情况下与他人合作作业等)、剽窃(复制他人成果、不注明引用来源等)、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等多种形式出现。

(二)场域与惯习

在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中,场域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可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4]。这些位置的存在,以及它们加诸于位置的占据者和机构的决定因素,都是通过其在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情景客观地界定的,也是通过其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客观关系(统治、从属、同一等)得到界定的。[5]场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围绕特定的资本的统治位置和被统治位置所组成的结构化空间,位于这个空间中的行动者为了控制有价值的资本,根据自己的位置采用不同的策略不断进行着斗争。

“惯习”则是个体的主体性与社会的客观性相互渗透的体现。[6]体现了一种组织化行动的结果,意指某种存在方式,某种习惯性状态,还包括某种性情倾向、某种趋向、某种习性或是某种爱好。[7]它是一套深刻的内在化的、导致行为产生的主导倾向,它一方面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个人的意识中内化了的社会行为的影响沉淀而成既有的内在的心态结构的生存经验,具有先验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历史实践的产物,惯习会随着经验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结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的系统。

场域和惯习这两个核心概念构成了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他认为二者之间“一方面,是种制约(conditioning)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或一系列彼此交织的场域,他们彼此交融或离异的程度,正是惯习的内在分离甚至是土崩瓦解的根源)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8]。实践不是惯习、资本或场域三者中任何一个的单独结果,而是它们三者联合产生的结果。行动者的行为是惯习的倾向与特定场域的结构动力之间在某个时间点上相互作用的产物,一种资本只有在与某个场域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9]

[(惯习)(资本)] + 场域 = 实践

二、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分析——不断变化的场域与惯习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生作弊的观点看似变化不大:侵蚀个人品德、侵犯学校规范。实际上“学生的个人特点对形成作弊行为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也有环境(如无人监督的考试、教授的教学风格、教室环境和‘成功机会的诱惑)、校园和教育系统的特点(组织的道德气氛、分数的压力、对道德和学术不端之间的联系没有概念),以及害怕失败的因素从中推动”[10]。既不能将大学生的作弊问题看作是对社会现象的简单复制,也不能单纯将其归类于学生的心理动机问题。对待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必须将行动者——大学生放置于其行动实际展开的日常生活场域和大学场域的结构和各自心态结构的双重结构之中进行考察。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方式、动机、特点以及他们自己对作弊行为的态度,一直受到社会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诸多因素促使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一步步強化、蔓延,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再加强、再生产了校园的作弊文化。追逐象征性资本的大学场域,作弊行为已经成为校园中的常见行为,它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再生产的结果,虽然比文化再生产过程本身显示出相对的静止和固定的形态,但作弊行为作为行动者(大学生)在大学场域某种精神活动的表现,它不仅是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风气、高校其他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等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更是身处社会场域、学校场域之中的大学生自身的心智结构与惯习在与日常生活场域和学术场域相互作用时的产物。

(一)校园资本追逐下的产物

从学校管理上看,大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综合评价和学业奖惩制度的控制。学年综合考评和奖助学金的实施,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表现而得出的综合测评分数为依据的,其中智育即学业成绩长期受到“唯分数论”的影响,是学校考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成绩良好或优秀的那部分大学生来说,对综合水平特别是学业水平的奖励作为一种符号资本,影响着他们在班级、学校甚至将来在求职阶段的相关场合中的起点和位置,必然受到激烈争夺;其次,很多时候这部分成绩并不差的学生作弊的理由是:如果自己在他人作弊时依然恪守学业准则,自己努力的成果很可能会因作弊的那部分人的不当行为而受到影响,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作弊是成绩良好或优秀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活中处于被动和不利的位置时,“不得已”的一种行为。相反,那部分在学业成绩上处于劣势的大学生,他们的作弊动机主要来自“不受惩罚”的要求,考试不及格后的补考或重修关系着自己专业学位的获得。另外,经济困难但成绩优异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经济资本相对于文化资本的缺乏,决定了他们在追求以各级各类助学金为代表的校园经济资本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采取不诚实的手段达成目的。因此,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既可以看作学业生活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再生产,也可以看作处于不利地位的行动者在学业生活中通过“作弊”这一特别的方式进行反抗的表现。

(二)丰富的大学校园生活对大学生精力的分散

相对于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紧张的竞争和较量引发的作弊行为,大学场域与整个社会场域的密切关系也影响了大学生在学业生活中的惯习。现代大学身负多职,既要保持传统的文化传授和传承的功能,又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还承担着促进学生社会化和培养现代公民的职责。这种大学目标的多元化与学生读大学的不同目标相结合,使得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校园,课堂作业甚至学业都不再居于大部分学生生活的中心位置,对知识的关注度和投入的成本都被缩减。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作业和考试也仅是多彩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大学生不想成为、或比以前更不想成为为读书放弃其他爱好和时间的机器,他们被大学提供的丰富的社会生活、社团活动及其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把学术事务视为必须尽快完成的例行工作。一旦大学生不想让作业和考试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占据太多时间,作弊就成了一种非常实际且实用的选择。

(三)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衔接不利带来的问题

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不佳也会对其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的要求[11],而我国高等教育同中学教育向来缺少良好的衔接与沟通。就学习内容来看,可以说从中学教育到大学的专业教育,基本上不存在一个过渡阶段。中学教育以高考科目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进入到大学的学生,面对却是和过去所学完全不同类型的内容和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他们必然会经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但是,在这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不同的大学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不乏一些学生无法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选择用一劳永逸的作弊来掩饰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无所适从。同时,与新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对新环境的无法适应等问题,也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整体身心状态,导致其作出不理智不负责的决定,草率对待学业生活。

三、学生事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作弊预防方法选择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是管理大学生日常事务的主体,在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从多方面入手以遏制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思想引导:形成正确看待学业成绩、追求全面发展的惯习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早已冲出了“象牙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便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很多大学生依然保留着分数是“命根”的思想,加之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片面理解,使得人们过多关注大学生的专业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价值观、全面发展的引导,这本身是一种错误看待学业成绩的认知。大学生不仅是学生,还比过去更接近“社会人”的身份,面对着社会日益复杂的多方面的要求与考验。高校辅导员的学生事务工作虽不直接介入学术事务的管理,但作弊行为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大学生思想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主题,应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和学生接触,在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渗透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的引导和矫正,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逐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看待学业成绩、追求全面发展的惯习。特别是要做好考试期间的心理保健工作,为有考试焦虑、怯场、晕场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确保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考试或考核,从而避免作弊念头或行为的发生。

(二)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诚信教育的场域

学校对学生作弊处理的主流管理办法是官方规则,如“学生手册”“学生管理办法”等,是一种以强制手段的形式防止学生作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较难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层面形成自发杜绝作弊的认知。大学校园丰富的校园文化与活动,作为大学的一种重要隐性课程,实际上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多重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事务管理者,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诚信主题班会、学风建设月、学术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途径,营造诚信校园、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场域。

(三)加强联系:重视大学教育同中学教育之间的衔接

大学对大学生生活的管理基本上是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事务基层管理者引导下的自我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业生活规划等基本由自己决定,大学生生活的自由度非常大,这对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属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但可以进行良好的统和。特别是在初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生活、学习适应问题上,高校辅导员应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好新生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自信心和热情,帮助适应有困难的学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交际品质。特别要注意培养新生及早树立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培养他们的自我责任意识,从多方面入手,防止大学新生产生适应倦怠心理,进而影响到对学业的追求和态度。

从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角度入手遏制大学生的作弊行为,是大学考试纪律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比强制性的纪律和规定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因此,有必要在今后应对作弊现象的管理中,积极借助学生事务管理的力量,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建荣,刘涛.高校学业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3):92-96.

[2]陈艳丽,李化树.学校场域中位置的追逐:对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42-43.

[3]English definition of “cheat”.[EB/OL].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british/cheat_1?q=cheating.

[4][7][8] [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71,171,134.

[5][6][9] [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136,111,161.

[10] 斯蒂芬·F.戴维斯等.校园作弊——如何认识和预防[M].王天晓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5.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