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7-05-16黄凤娟
黄凤娟
【摘 要】儿童文学,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创作或改编、以满足儿童需要并适宜其阅读的文学作品,其核心在于以儿童为本,这是区别于成人文学的根本性标志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儿童文学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小学母语教育中,儿童文学几乎可以算作是母语教学的代名词。而在新课改后倡导的素质教育中,儿童文学因其富于“真善美”的主旨内涵而成为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健全道德思想与人格品质重要的内容与手段,日益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并就其优化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现状;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
(一)学生普遍欢迎
在一些数据调查中,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喜爱程度”、“对小学语文课本选择儿童文学的满意程度”两项调查中,前者仅有约5%的小学生明确选择不喜欢,其余95%左右的学生均表示了非常喜欢、喜欢和一般。后者也仅有约6%的学生明确选择不喜欢,其余94%的学生则非常喜欢、喜欢和一般。这充分说明小学生对于儿童文学和教材中选择儿童文学作为课文普遍持赞同和欢迎的态度。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以上选择中进入高小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或者一般的比率有所增加。这说明随着年龄渐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与感受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于是一些学生开始对更加适宜中低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产生了态度上的转变。不过这也从侧面表示越是年龄幼小的小学生对于儿童文学的依恋心理和好感越多。
(二)教师普遍重视但对其类型、内容的掌握有所差异
相较于学生对于儿童文学“一边倒”式的调查结果,教师层面的调查数据则显示出了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认识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比如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重要性”调查中,几乎百分百的教师都表达了非常重要、很重要和重要的观点。然而“通过何种方式掌握儿童文学教育”的调查中,通过系统化儿童文学教育的教师比率则仅仅占五分之一,而接受培训或者自学掌握的人数则分别在约30%和40%。这说明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中仍然有多数没有过系统的儿童文学专业教育的经历,也就难免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偏差或失误。
二、对策
(一)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育
特别是对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体裁特点等进行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教育。掌握儿童文学史有助于教师建立起全面、整体的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框架结构概念。这能够使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解读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并且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历史时期儿童文学开展纵向比对与分析,也就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更加准确和详实的指导与辅助。
相较于成人文学一般被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不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儿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科学文艺等类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众多儿童文学体裁、知识的专业学习,才能清楚掌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类型、特征以及相应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二)尽量保有原文结构和内容
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儿童文学常常是经过了人为筛选改编后的二度创作作品,增加了成人教育者自以为是的说教成份,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殊不知,这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原有的主旨思想和对意境的展示与刻画,而刻意增加的说教内容又会无意中降低学生对于作品的依恋程度,影响学习效果。
教改后的素质教育中开始侧重于对学生美感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而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尚未成熟的身心发育本质上就具有感性、直观与理性、逻辑相对立的特点。倘若成人刻意增加说教以打压其感性与直观而试图凸显理性和逻辑,则很可能如别林斯基所说“(成为)丧失精神和实质的僵死形式与逻辑定义”。故无论是课内课外的小学语文的儿童文学教学都应尽量保有原文结构和内容,利用儿童文学原本的情节、境界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丰富、和谐与诗意”。
(三)有区别地开展教学
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没有与成人文学有所区分,缺乏对儿童文学特征的研究和突出。与成人文学侧重于对真实客观的体现不同,儿童文学更加关注对善与美的展示。尤其是童话、寓言更加明显,是穷尽作者的想象为儿童读者构建起一个充满善、美、爱的虚幻世界,这样的故事形式和内容的教学自然不能通过对真实的反映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教学绝对不能脱离儿童的想象和经历,需要有区别地开展教学,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美感能力为主。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的当下,儿童文学对于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美好心灵、思想品质的积极意义愈发凸顯。不断优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已不再局限于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是成为激发学生对于母语学习的兴趣并培育学生良好语言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当下及今后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格外重视和关注的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