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身嬉皮风潮中的“草间快闪”

2017-05-16陆余妮莱

大观 2017年3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

摘要:草间弥生东渡美国十年,这段期间她由画家大幅蜕变成为环境雕塑家,获得各式各样的成功。在美国前卫画坛,甚至说是世界的前卫画坛中,草间弥生已经成为一个名扬四海的名字。60年代的纽约是嬉皮风潮的兴起,直到70年代仍未退燒,草间弥生身处在这股热潮之中,44岁的她出现了更大的转变发展,不仅止于美术这种体裁,还透过更多元化的活动来进行自我表现,而这些表现活动的起点就是“乍现”。

关键词:草间弥生;嬉皮;快闪;乍现;表演艺术

草间弥生现年88岁,60多年以来一直以“最有趣、最醒目、最令人好奇”的艺术家为全球熟知。草间的艺术一直在变化中,从一开始用画纸记录幻觉,到置身于绘画创作,赴美开启了她的艺术道路。草间弥生在美国的十年时间里一直专注于二维空间的艺术创作,直到1965年,她开始尝试用表演艺术的形式来发表作品,到1967年才开始大量策划乍现表演。乍现:happening,又称为偶发表演,可在随意地点立即执行,同时开放大众参观,具有强烈的即兴、随机性质。乍现创作者想要打破观众和作品的界限,让观众称为作品的一部分,因此每次演出的状况可能都会使内容产生很大的异样,每个人都只能在当下接触到,无法重复体验。草间的偶发表演往往只是短时间的活动,因此较为贴近于“快闪”。

当时纽约格林威治村开始出现嬉皮,而他们掀起的“嬉皮风潮”也震惊全国。他们的时尚、思想和行为都超级前卫,仿佛在语言一种必将降临的未来景象。嬉皮是一种响应共同主张的年轻人所组织的族群,他们意图反抗以电脑为象征的美国机械文明,想要找回因为疏离而异化的人形。这些人一开始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圈子,直到1967年才演变成如此醒目的巨大集团。越战、政治、偌大美国内部所蕴藏的多种族国家悲剧……各式各样的因素交相影响,使得美国国内回归人性的呼吁日益风行。嬉皮所创作的艺术、饰品等等,成为美国年轻人的时尚主流,在政治方面,反战、回避征兵等等,他们进行的民众运动几乎动摇了整个美国社会。

他们主张回归自然,起初呈现在服装仪态的层面上,紧接着,在性的层次上更为突出。这些兴旺的嬉皮、男同、女同和乱交派队,跟草间弥生的乍现作品也很有关系。草间的那些大胆的乍现表演获得了嬉皮们压倒性的支持。那是因为他们回归人性、带给世间冲击的主张,和草间艺术创作所强调的主题有共同之处。

一、“草间快闪”与“性”

草间弥生的乍现表演大多都以“性”的方式去表达,然而草间并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去解读“性”。草间从童年到青春期的成长环境和经验,是她厌恶性爱的根源。对她造成巨大影响的人就是其父亲卡蒙。他的情妇闯进她的童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心理疤痕,也因此得了性恐惧症。她整个童年甚至到成年生活都无法摆脱“性”这个创伤。她讨厌男性性征,也讨厌女性性征,这两者对她来说,都是她恐惧的对象。因此她拼命做这些讨厌的、不喜欢的、可怕的形体,然后超越它们,这就是草间的艺术表现。运用这种方式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就是草间的“心因艺术”。与此同时也涉及她住在纽约时的生活环境,纽约是由男性权力主导的城市。这说明女性身体的过度暴露的方式,最终又返回到与男性生殖器为中心的心灵创伤。这种心灵创伤导致一直用诡异的手段去描述“性”。

因此“草间快闪”里面男男女女浩浩荡荡脱光,然后草间用颜料在他们身上画画,在整个“快闪”的创作与表演中,草间只是扮演里的角色,绝对不会涉入其中。这只是她的表现方式。

二、圆点就是“草间快闪”的品牌标志

草间在身上画满圆点,让自己消融与一切、回归宇宙自然。1960年代后半,草间陆续在联合国大楼、自由女神像、布鲁克林大桥等纽约著名的景点上进行着她的快闪行动。草间在行动中以指导者的角色引导群众,内容主要是在全裸的模特身上描绘圆点图案。有时候她也会用明灭的灯光来呈现整个空间,让人体上绘制出来的圆点和照明互相呼应,创造出一种可以称之为表演装置(performance installation)的神奇效果。“红的、黄的、绿的点点是圆圆的地球也好,圆圆的太阳也好,圆圆的月亮也好,什么都好。我认为藉由在人体上画点点图案这个动作,那个人就可以消融自我,回归宇宙的自然状态。”[1]这个圆点图案已成为“草间快闪”的商标。

1967年草间于胡士托(Woodstock)进行的表演艺术上,她在马匹身上画上圆点。同样手法也出现在她自编自导的电影《草间的自我消融》里。不知何时少女时代的恐惧变成一种原创性,让她得以如实描绘眼前出现的那些在极小与极大之间变化的圆点。就这样,她的圆点显现出生命中一切的喜悦、伤痛、快感,成为草间作品的骨干。此后,草间的圆点便从平面漫溢到立体空间。

三、“草间快闪”中的“自我消融”

草间自1967年于黑门剧场(Black Gate Theatre)发表《自我消融》后,两年内陆续从事公开性的快闪行动,在参与活动的群众身上以及室内工作室里画满圆点。在草间的世界里,人体的圆点图案,象征着“自我消融”。1968年7月到11月之间,草间在许多不同的场地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快闪活动,称之为“人体爆炸”。7月,这个活动在华尔街纽约证劵交易所对面、美国国税的华盛顿铜像前举行,由专业舞者进行“反对交税”的快闪。四位全裸、身上喷着圆点图案的男女舞者,在铜像四周转圈跳舞。当时草间的口号是“裸体不必花钱,衣服则要算账。忘却自己,回归自然。放弃自我,超越永恒。我会用圆点包覆你的身体,消融自我是唯一的解脱。”[2]草间在快闪行动中宣扬着消融、灭绝、空虚、虚无、无限与永恒的重要性,就像爱丽丝穿越了镜子一样,她也打开了通往幻觉与自由世界的大门。

“包括表演在内,剧场的所有一切都是舞台。我无法不拥抱地下文化!观众跟我一起演出,所有的人都是明呐!我站在幕帘一旁,用颜料在全裸的男人身上涂上圆点,鼓声、音乐声砰砰锵锵响了起来。看吧!舞台一直通往道路的彼方!通往联合国、通向白宫,哦不!它甚至通往宇宙县火星市的同志贩卖分部唷。我,就是地球的舞台创作者!”[3]

她运用“性”带来令人震惊的快闪表演,在一般人看来都是疯狂的。然而,这样的艺术表演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日益关注,她的这些表演就类似于她的波尔卡圆点和网从画布上跳出来,蔓延到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另一种“自我消融”的方式。草间通过激烈的方法直接而粗暴地揭示了在一般人眼中被视为禁忌的“性存在”,反映着那些束缚人们的制度、风俗、文化、政治等体制,以及男女性别的差异。嬉皮文化的繁荣源自于60年代反战运动,无疑这让快闪表演得以每年举办好几十场。有些人甚至仰望草间为“嬉皮女王”。草间弥生用艺术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折磨自己的一切,她的行为,甚至她的存在,都应该被看做是一场“快闪”。

【参考文献】

[1](日)草间弥生.无限的网[M].郑衍伟译.台湾: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138.

[2](日)草间弥生.无限的网[M].郑衍伟译.台湾: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157.

[3](日)草间弥生.曼哈顿自杀未遂惯行犯[M].工作舍,1978:124-125.

作者简介:陆余妮莱(1991.07.27-),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现是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4级水彩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水彩方向。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汪星人的《戏精的诞生》,敬请观看
浅析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的异同
戏曲老生行当解读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探讨
找寻人物的性格定位
评剧花旦和青衣的表演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