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视听语言的五个要素

2017-05-16王安达

活力 2017年3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

王安达

[关键词]视听语言;剪辑节奏;光影艺术;构图规则

反观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和各类微视频创作,很多我们正在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喜欢的视频类网络节目似乎已经忽略和淡化了传统电视行业的电视语言规律。然而,其实恰恰相反,在这些纪实类的节目中,仍然潜藏着我们始终没有抛弃的传统电视语言规律。比如“网络直播”,虽然既没有构图优势又没有造型效果,只是事件的简单纪录,似乎没有任何电视语言技术含量,但是在“网络直播”中的“直播”元素,确实永远无法忽略掉视频语言中的“现场纪实”这个最原始的存在特性;再比如“微视频”创作,创作者用简短的现场展现,或一个镜头、或多个镜头组接,最终呈现了一条少则10多秒、长则也不过4、5分钟的小视频,虽然看似创作构思和创意粗枝大叶,但是其中也忽略不了“真实再现”的画面呈现属性。

可见,即时我们的时代在不断进步、创作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布平台在不断调整,但是在视频创作行业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元素 “不仅决定了视频节目的生命力,更决定了视频节目的鲜活性”,这个始终持续的元素就是“视听语言”。它是依靠“蒙太奇、剪辑节奏、光影艺术、构图规则、声音效果”等多个方面的视频创作技术综合运用,来实现与文字编码完全不同的更加直观可见的视听编码形式,让记录者所纪录的事件通过有意识的选取、最直接呈现给受众群体。也正是源于其真实性、直观性的声画冲击力,让这门艺术的魅力经久不衰。

在视频节目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容易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样的生活事件、同样的采访题材、同样的报道主题、同样的关注视角,为什么新闻创作高手做出来的东西既真实又深刻,而一些初级创作着拍出来的却会被受众误认为是失事报道,甚至是假报道”。对于专业从事视频节目创作的工作者来说,“面对真实”却无法“表现真实”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摸索,我渐渐地发现类似问题的所在,究其原因还是对电视语言艺术的特性和形态理解不深、领悟不透,而这就直接决定着一个视频节目工作者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功力。

首先,“视频作品本身并不是真实事件本身”,这个想法是在视频创作行业广为认同的一个“电视语言价值”的认识。电视新闻之所以称为艺术创作,它的本质在于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而关键就在“高于生活本身”的特点上。所以说,视频节目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迎合受众“审美口味和接受能力”的浓缩型事件整合过程,好的视频作品一定是源于真实生活,又进行了不过火儿的艺术加工的视频产品。这种“介于真实与创造之间的变通和思辨”就是“视听语言魅力”得以发挥的基础。

其次,“如何利用视听语言的种种特性实现真实事件的主观艺术化再现”,是视频作品能够感染受众影响受众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视频节目作品创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传统观念中“重文字、轻画面”的创作理念是只要把解说稿件写好了就会做出好的视频作品,而现实是 “如果稿子写得再好,如果不懂得电视语言的运用,也不会创作出真正有份量的作品”。因为视频节目毕竟不是纸媒节目,它既不会单独以文字功力论成败,也不会单独以文字魅力论好坏,单纯的解说加图像式的视频节目报道方式无法打动观众。一个真正优秀的视频节目作品一定是融合了“图像、声音、摄像、剪辑、前期策划和后期包装”等多个创作环节、多种视频技术于一身的艺术产物。其实,这些都是视频节目作品是否看起来真实可信、是否能让受众认可的重要依据所在。作为这些视频节目产品的生产者,只有练好视听语言掌握的基本功,才能驾轻就熟地借助视听语言魅力征服电视媒体和互联網媒体的关注者。

例如, 1988年由丹麦旅游局策划拍摄的一部旅游宣传片《丹麦交响曲》,一直被誉为世界级视听蒙太奇手法运用杰作。该片时长约20分钟,700多个镜头,展现了丹麦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生活科技等各方面,面面俱到却不杂乱。全片“没有解说词、对白和字幕,仅靠剪辑将音乐、自然音响和画面融合,音响被音乐化了,而音乐又成了音响结构;在节奏处理上,不论是就全片整体,还是段落蒙太奇中镜头内部的运动,都充满韵律感。如行人走路、小孩骑车、大人骑车,速度行进感愈来愈快,快速切换到航拍的田野海洋的大全景”,呈现的却是视听语言的独特魅力。

针对这部作品和视频节目的特质和表达方式,我个人认为应该重点通过视听语言的“五观”的挖掘来实现创作水平和艺术高度的提升。

第一个要做到的是“掌握电视语言规律”,也就是掌握“蒙太奇”语言的规律,这是电视新闻“前期图像拍摄、后期画面剪辑”的基础。

第二个要做到的是“熟悉光影艺术”,电视源于电影,而电影的构成是光和影,运用好光影就意味着可以艺术化的处理每一个图像和镜头。

第三个要做到的是“活用构图技法”,取景的好坏和美丑,直接决定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优美的构图可以更直接更有效的在作者和受众之间搭建一个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四个要做到的是“抓住剪辑节奏”,就像音乐一样,在组合电视新闻“图像、声音、解说”等要素时,恰当的运用剪辑节奏就会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第五个要做到的是“发挥声音效能”,电视是一种声画艺术形式。所以一个好的视频作品,现场声、音响声、同期声等声音要素和画面同等重要,这些声音运用恰当同样能给受众以真实的艺术体验。

还拿《丹麦交响曲》为例,影片的开头给单车充气的气筒压下,一声爆响,礼花在夜空中绽放,力量感十足;游船在丛林中的河流划行,迎面碰到树枝,一声清脆的断裂声,一棵被伐的树轰然倒地。感觉好像是树叶碰到船自己倒下的。合乎视觉心理,很奇妙。再如,树倒下,接段木,段木被锯分为木板,木板拼成地板,地板上映出舞者的身影,跳跃的足尖,从锯木厂到练舞房的时空转场不着痕迹,水到渠成。综合运用各种“视听语言”技法创造出的视频艺术张力就从有形展现变成了无形拓展,艺术欣赏价值也实现了深度拓展。

其实,“蒙太奇、光影艺术、构图技法、剪辑节奏和声音效能”这五个关键要素正是“视听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果将这些视听语言“五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再结合事件深度挖掘和节目主题创意挖掘,就有可能做出二度创作层面上真实和受众广泛认可的优秀作品和节目。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
杨德昌电影视听语言的空间营造
“舌尖上”的百家情
试论电影“渲染”的方式及功用
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对电影中视听语言艺术表现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