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7-05-16刘国普

现代交际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特点

刘国普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实效性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阐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鲜明的特点,揭示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现实难题,提出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特点 实效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0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需要凸显教师的主导性,也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以问题为导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与自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需要中国化、化什么、怎么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内在逻辑等,特别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现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如何,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论”课的鲜明特点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透析

(一)“概论”课的鲜明特点

从“05方案”实施以来,“概论”课由原来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又将其整合为现在的“概论”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概论”课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占6个学分,比重最大,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传播和灌输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还具有“建构学生精神世界,使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获得超越知识,方法背后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与信仰”[2]功能。教学内容涵盖众多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同时“概论”课的内容更新快。“概论”课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展示,需要适时根据时代变化和理论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对授课教师关注时代变化和理论发展的能力与敏锐性具有较高要求。

(二)“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任务重,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根据“05”方案,“概论”课所占的学分为6个学分,且是高校必修课,按照每个学分为18个课时或16个课时,即“概论”課教学学时有96个学时或108个学时,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但随着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其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未能远远没有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1:400的比例,且都是大班教学,一般授课班级的人数都在12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50人以上的规模。按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概论”课都是安排1年的教学时段,更是加剧了授课教师的紧缺,一个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班级一周最少有5次以上,有的达到7次以上,使授课教师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对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由于是大班授课,更是无暇顾及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概论”课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教学和科研两者形成对立,使教学未能很好地得到科研的支撑。教学和科研的脱离,降低了教学的含金量,使具有理论性与现实性的“概论课”教学的深度和魅力大打折扣。

其次,教材注重理论性的阐述,现实针对性不强。现行“概论”课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经过多次修改,相比以往教材,从整体上看,内容较全面,结构较清晰,论述也较严谨,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也基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也存在理论阐述过多,文件式、政策性语言过多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问题。总之,“概论课”教材体系庞大,涵盖内容多,侧重理论阐释,联系现实实际少,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没有作出针对性的评析,加上与其他课程内容有重复和交叉,使“概论”课教材的科学性和吸引力大大降低。

最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单向灌输性强。近些来,因学分多,授课学时长,理论较空洞,加上授课教师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导致“概论”课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目前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创新了教学方法,有些尽管形式很花哨,实质还是未能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或者没有讲清、讲明白教材内容,为学生解疑释惑。特别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一言堂,重师轻生,且又是大班教学,人数较多,未能有效开展师生互动,导致了“‘概论课教学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阐述,脱离实际生活。结果说教成分多,可操作性内容少,这样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教学远离了大学生的生活”[3]。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隐蔽性,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使其能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找到答案,另一方面也使很多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犯了“手机依赖症”,上课成为低头一族。同时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呈现碎片化,容易让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塑型期的青年大学生真假难辨,受到迷惑,产生迷茫,也使“概论”课教师授课内容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削弱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和功能。

二、增强高校“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思考

(一)提升“概论”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概论”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授课教师不仅要求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求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教学艺术与个人魅力。其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突出。要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事业,而非一份谋生的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真懂、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要言行一致,自信而透彻地讲解“概论”课内容,科学分析当今中国发生的现实而重大的问题,同时贴近学生实际,从关切学生切身利益角度去讲好“概论课”,而且能够有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概论”课教学,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澄清理论上的困惑,增强“概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人格的魅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起着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思政課老师有学问、有知识、懂道理,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启迪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修养使学生心悦诚服。如果学生真心佩服、欣赏、喜爱“概论”课老师,也会爱屋及乌喜欢和用心学好“概论”课,真正使“概论”课老师以其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感染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的引路人与指导者。

(二)丰富和拓展“概论”课教学内容

基于“概论”课的鲜明特点,要求授课老师要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讲解的科学性、学术性和理论性,同时恰当选择各种案例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讲解案例过程中,要生动、贴切和求实,改进教材语言的话语表达方式,切实提高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关注现实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根据“概论”课的基本要求拓展教学内容。概论课因其内容较多,教材只是原则性或抽象性地分析了相关理论或问题,且大多是文件或政策话语,未能比较详细地分析和展开。大学生也普遍不喜欢授课教师照本宣科,希望“概论”课教师能够拓展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概论”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重复或交叉的内容。在拓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不要贪求过多、过新,而是按照“概论”课教学基本要求和大纲,同时要结合授课老师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这样方能提高教学效果。“概论”课教学要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党的最新文献和理论成果的关系。“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概论”课也常修常新,但教材的修改有滞后性和周期性,因此要求“概论”课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以教材为基本遵循,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展“概论”课课堂教学,将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问题与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概论”课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这样既能激发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兴趣,又能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增强“概论”课教学的时代感,提高“概论”课的针对性。

(三)探索和创新“概论”课教学方法

要使教材体系转化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概论”课教学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需要适时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专题教学法。专题教学注重各个专题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注重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可以克服“概论”课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和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也能够充分发挥授课老师的专业特长。特别是在授课老师擅长或有研究的专题,能够将此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讲得更详细和更透彻,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概论”课专题教学的过程中,“概论”课教学团队要精诚合作,各教学专题负责老师要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教学的深度。同时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方法、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运用视频、图片等材料,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立体化的教学形式,使得“概论”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运用翻转课堂,“能够将‘概论课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安排,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通过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4]

这种教学方法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见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概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8.

[2]王伟伟、周仲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创新性改革与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

[3]黄秀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途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6).

[4]朱艳红,郑炳心.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特点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