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同体理念下的园校协同发展

2017-05-15王玲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协同发展共同体

【摘 要】共同体理念在当代已被运用到各种领域,是很多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而且近年来幼儿教育也备受关注,与之相关的课题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在共同体理念的视野下,探索推动园校协同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的路径。本文在界定园校协同发展概念和共同体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阐述了共同体理念下园校协同发展四个方面的意义,并论述了推动园校协同发展五个方面的举措,力图为园校的协同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共同体;幼儿园;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协同发展

共同体理念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已经被运用到各种领域。在探索园校发展,提高幼儿教师素养的大背景下,本文在共同体理念的视野下,探讨推进园校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学前教育事业品质的可行性和路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园校协同发展

本文中的园校协同发展指的是幼儿园与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尤其是指幼儿园与高职(高专)师范学校中的学前方向专业的协同发展。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学前方向专业既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具有师范教育的特点。既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又要遵循师范教育的特点,要将理论素养与职业技能有机地融合起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园校的协同发展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1970年,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首次创立了“协同学”的概念。他认为,协同发展论最核心的战略思想是“协同发展战略应当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系统之中,并且也在我们生存其内的空间和时间之中,予以全面展开与通盘实施[1]”。同样,园校的协同发展,应该是幼儿园与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的协调同步发展。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上,推动整个系统的共同提高。

(二)共同体的内在意蕴

一般认为,把共同体(Community)从社会(Society)概念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学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Gemeinschaft在德文中的原意是共同生活,滕尼斯用它来表示“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紧密联系、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产生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2]”。

然而,当代共同体的理念已不再局限于地缘共同体、血缘共同体等原始意义上的共同体,当代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有明晰边界的社区、组织或其他类型的团体,不一定就能形成共同体的精神和实践。但当代共同体生成的基础,总体而言,离不开共同的目标、认同与归属感这三个基本要素[3]”。

本文从共性的角度,界定本文共同体的概念为: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自主认同,能够让成员体验到归属感的群体。

二、共同体理念下园校协同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幼儿园准教师的职业技能

园校共同体下,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学前方向专业的学生将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当中,而幼儿园教师又加以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为将来的入职打下了坚实的职业技能基礎。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

园校共同体下,园校双方对大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准教师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知识更新培训,双方共同完成课题研究。此外,通过大学研究者的“建设性批评”,帮助幼儿园教师自我反思,在沟通与交往中,促进幼儿园教师新知识的建构。

(三)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

园校共同体,强调的是一体。幼儿园拥有幼儿教育的设施、设备,以及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高职(高专)师范学校拥有理论素养高、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与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协同合作,在招生、人才培养、场地等方面实现共享,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高效利用。

(四)推动园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发展没有后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动力,那么任何工作都是徒劳无益的。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后续发展的可连接性。共同体理念下的园校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园校想方设法,共同进取,从而提升园校的发展水平,确保园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共同体理念下园校协同发展的举措

(一)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

“所谓‘共同愿景是指能够鼓舞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愿望和远景。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共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4]”。没有共同思想,就不会有共同行动。因此,为了推动园校共同体协同发展,就必须用某种主要思想把所有成员的精神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一致性、稳定性与激励性。

园校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应是以服务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园校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发挥规模优势和打造优质品牌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整合为一股新的教育力量,推动园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

园校共同体的发展是所有成员共同的事,只有每个成员都具有这种高度的责任意识,园校才有可能实现协同发展。成员们要通过相互间的对话、认同、理解,帮助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自觉承担起应担的责任。

(三)开展协同活动

园校共同体的发展必须通过实践性的协同活动来实现,这种活动的目标、组织、评价都要面向全体成员。园校共同体内部应建立招生、教学、评估、就业一体化机制,实现园校“无缝对接”,形成成员间“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机制。教学方面,可以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场所。评价方面,“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重点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将校内成绩考核与幼儿园实践考核相结合,使成绩评价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吻合[5]”。

(四)提升个体水平

园校共同体并不是成员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共同体的形成。只有当个体融入整个共同体时,共同体的凝聚力才能增加。因此,必须注意园校每个个体自身水平的提升,要注意每个个体发展的方向性与价值性。只有当成员都是“完善”的,并组成一股强烈的“合力”,园校共同体才可能实现协同发展。

(五)做好保障措施

首先,应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让园校共同体所有成员都明确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让所有成员有为园校协同发展积极作为的意识,并主动采取行动。此外,要建立园校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包括对园校合作的组织和监控、信息反馈等,不断推进园校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峻.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J].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1).

[2]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张志旻.共同体的界定、内涵及其生成[J].科技政策与管理,2010(10).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5]陈瑶.深化园校合作,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5(1).

作者简介:

王玲玲(1990.6~),籍贯:福建南安,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协同发展共同体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衡士玉美术作品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