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2017-05-15杨国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术课绘画美术

杨国凤

美术课是以绘画形式来表现美与创新制造美为主的审美活动之一。小学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是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提升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以及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等全面素质发展的培养。新课标要求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课桌下画。素质教育理念早已渗入美术教学方面,那种过去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已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美术课堂已如乐园一般,不断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并乐在其中。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经验,探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一些粗浅的教学心得。

一、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体验,以此提高绘画兴趣。例如在《三原色》一课中,我向同学们演示,将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调和,出现了另一种颜色,学生们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很好奇,个个踊跃尝试。这样,学生们自己动手搭配颜色,并从反复的体验中发现了规律:红色加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加蓝色变成了绿色;红色加蓝色变成了紫色。另外,在美术工艺教学中,我并不给学生提供绘画范本,不规定绘画形式、绘画风格,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认识材料、自己探索、折磨,反复试验,让他们认识到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不断变化绘画步骤,学生不仅在自主自考、自己动手中获得美术知识,总结经验,同时形成绘画兴趣,顺利完成美术教学目标。

二、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即“看”作品的本领。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当然,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思维得到珍惜。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 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分析,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三、正确指导,因材施教

小学生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能用大人的眼光衡量的。因此,在我教美术时,我尽可能适应他们天性的要求,从不苛求统一的模式。无论是工艺品制作,我都是本着这一原则。只要他们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画、做起来有兴趣,有创造性就可以。但应明确一点,并不是上美术课我看堆,学生自由玩,而是我在上课时把做画要领和制作方示言简意明地讲给学生听,并结合理论亲笔做画,亲手制作。这一示范活动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传递的重要媒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极好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由于小学生们的性格、年龄、家庭影响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就会不同,思维和想象力也会不同。为此,我特别注意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爱好不同的同学,我采取鼓励发展长处,精益求精的方法。对思維和想象力强的同学,以启发诱导为主,因人而异地教他们把不会的部分画出来,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化主题,就可以搞出有新意的作品。对那些想象力差,喜欢画现成的东西的同学,我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按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骤去练习做画和制作,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观摹一些有新意的作品,并做以适当的点评,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提高想象的能力,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创作有新意的作品的方法。

总之,上好小学美术课,需要依靠我们长期实践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局面。使大家明白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只有坚持不断地改进优化教学方法及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实现突破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难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解决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充分地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出发点,不断推进教学效益不断增长的势头。

猜你喜欢

美术课绘画美术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