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观”的指导下,创新体育课堂教学
2017-05-15庄北阳
【摘 要】小学体育学科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小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是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基础的环节。体育课堂教学是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锻炼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升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是贯彻在“核心素养”观下,培养建设合格人才的具体体现。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并着重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观;体育教学;课堂创新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1]”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我认为要让少年强大起来,必须从小学体育课抓起,让小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以求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增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笔者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存在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学校体育课程过于形式化、学生的体质呈现逐年大幅度下滑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在“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背景下,从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等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体育课和某项运动,使孩子们在活得快乐的同时锻炼了身体的各项技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籍此能为我们小学体育老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让孩子们终身受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通过增加游戏教学比重,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一线体育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2]”的现象,必须重新审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用发展的眼光来增加娱乐体育内容,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尤其是对于具有好动特点的小学生来说,照着书本上的知识点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是相当困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本性是好玩爱会玩,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以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增加游戏教学的比重,甚至将游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当然游戏教学也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游戏教学。比如,为激发孩子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对体育的兴趣,我选择游戏《大鱼网》,并在设计游戏的情节的上,将孩子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扮演渔民,进行围网捕捞;另一部分扮演鱼儿,到处乱蹦乱跳。由于剧情设计精练,孩子们很快入戏并深刻感受了捕鱼的整个过程,深入子解了捕鱼作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深切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和风情习俗。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我选择《美化校园》这一游戏。在游戏中,我发给孩子们花草、树木之后,只作稍加提示,其他让孩子们自己去发挥,提高他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为训练孩子们的公德素质,我选择了《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并精心构思了群鸡勇斗老鹰的场景,让孩子们通过集体合作,共同打败老鹰。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但学会认识共同的敌人——老鹰,还懂得只有团结起来依靠集体力量,才能打败凶恶的敌人。体育游戏健康向上,感染力强,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中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实践证明:体育教学游戏化不但对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3]”
二、通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合群性格
体育新《课标》强调:“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这也是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但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要么坐站在一旁观看,要么四处走走,就是不加入小组活动。询问他们原因时,大多数都强调客观原因。事实上,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另一种是因体育成绩差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去年,我执教的一个班级真让我头痛,全班24个男生团结协作意识非常差,没有一点凝聚力,简直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常规分组练习时,小组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游离在外,练习起来三三两两,比赛起来没精打彩。学期一开始,其他班级都进行了友情分组教学,唯独这个班用了将二节课,才勉强将组分了出来。所以,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这也是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培养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之一。基于这一认识,我下大决心对该班进行重新分组,建立新的合作小组,要求按照8人一小组分成3组。并制定三分组原则:一是能力互补,兴趣互补,实力基本相等;二是有责任心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三是同学可以自选所喜欢的组长并要求加入,组长也有权决定是否同意他加入。之后,我指导以组为单位开展接力跑、跳跃类游戏竞赛等活动,让不合群的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同时,我经常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孩子不仅增添信心、融入群体,还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课上课下都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三、通过推行体育运动处方,培养学生健康品质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下课书包父母背,体育活动难坚持,宅在家里不爱动,天气一冷就感冒……”“现在五六年级一个班差不多有1/3的学生都是近视眼,小胖子有十几个。”“孩子放学后做完作业,就开始看电视或玩手机,想让他出去活动活动他说没意思。”等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学生体质下滑的现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郑州媒体曾报道:“郑州市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小学生体能现状让老师和家长们大跌眼镜:仰卧起坐只能做3个,200米跑着跑着晕倒了……[4]”其实,我们学校学生体能也好不到哪里。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向学校提出大力推行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学生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身体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量化指导方案。它以学生自身为中心,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身体练习为基础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使学生自觉增强健康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其目标是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由于“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是“破冰前行、摸着石头过河”,至今还没有现成的运动处方课可供借鉴,所以很多处方课比如“照镜子”、“贴烧饼”等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尽管设计上还有缺憾,組织方式有时也考虑不够周全,但“运动处方”应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变传统以“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法,确立现代体育科学方法——以“身体”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法。其实施步骤为:健康诊断-体力测试-确定锻炼目标-选择运动项目-指定运动处方-实施内外锻炼。这种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体质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分层次、差异化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呈良性发展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总之,在“核心素养观”的指导下,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恒、永无止境的工作。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体育一线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在面对这新的挑战的同时,也要将它视为一个崭新的机遇,并以此激励自己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始终保持开放的、昂扬的、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创新体育课堂作为提高自己能力的载体,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丰富自己的土壤,把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作为检验自己的课堂,把反思教学成效作为终身学习的习惯,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进行科学检测与评估,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总结,不断重组、创新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知识与经验,以不断适应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 张永飞.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e30efffa0101hgeo.html,2013-12-26/2017-03-02.
[3] 刘 超.小学体育游戏的方式方法[EB/OL].http://www.lssx.net/Item/1950.aspx,2017-01-09/2017-03-02.
[4]宋晓东.学生体质滑坡:仰卧起坐只能做3个200米跑晕倒[EB/OL].http://news.xinmin.cn/world/2014/03/11/23739922.html,2014-03-11/2017-03-02.
作者简介:
庄北阳,1980年09年25日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现为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益海实验小学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