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入建新花乡文化的实践研究

2017-05-15蔡里娜

青苹果 2017年2期
关键词:花乡插花幼儿园

文/蔡里娜

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入建新花乡文化的实践研究

文/蔡里娜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生活即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幼教界认可。从教育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各地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在幼儿园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适合幼儿园的课程,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幼儿精神世界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人通过查阅文献,对地方文化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整理,以本地建新花乡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为途径,努力探索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建新文化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开阔幼儿的眼界,促进幼儿的发展。

1 在建新花乡文化背景开展主题课程研究

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一种主要的课程模式,它通常围绕一个主题,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生成一系列活动。许多教育家都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陶行知就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幼儿生活世界,就不得不关注幼儿所处的地方文化。

1.1 关注幼儿兴趣,寻找教育契机

主题活动应当指向幼儿生活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然而,面对幼儿众多的兴趣,教师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与取舍。此时,综合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教育价值、学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春季的建新镇大叶榕纷纷落叶,幼儿园也有这样一棵大叶榕。小班的孩子们经过操场都十分乐衷于捡大叶榕的树叶,每个孩子手上都抓上一大把还不舍离去。对于孩子们的兴趣,老师结合对大叶榕的生长规律的了解及小班幼儿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四月份的大叶榕在开始落叶往后十天之间,会发生“落光树叶→长出芽苞→芽苞脱落→长出新叶→新叶迅速长大”几个阶段的显著变化。这一生长特点正好符合小班幼儿兴趣持续时间不长,需对变化显著事物进行观察的特。《指南》科学领域目标中也明确指出的“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明显特征。”正是基于以上分析老师带领孩子们展开主题活动——《我和大叶榕的故事》。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不同时期捡落叶、捡芽苞,对大叶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看清高高的树枝上的芽苞里包着什么,他们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找出了最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通过每一时期与大叶榕的合影比对他们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大叶榕的神奇变化。

孩子们发现大叶榕落下的芽苞

孩子们实践自己的想法看清大叶榕的叶子

这样的主题尊重幼儿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分析、挖掘教育契杨,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1.2 关注活动过程,促进幼儿主动探索

主题活动的开展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情感与体验,注重幼儿有的学习体验的形成。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引导、支持对于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保持持续探索的动力都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被神奇的滴灌系统吸引

如:大班幼儿被幼儿园引进建新花乡的高科技滴灌技术——立体花墙所吸引,他们猜想着在三米高的花墙顶上的花卉应如何浇水,老师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方法,孩子们有的用轮胎叠高拿着水壶站上去浇,有的拿来了水管,还有的搬来了椅子……最后老师打开了滴灌系统,孩子们新奇地找着藏在绿植花卉里的出水口,被高科技的滴灌技术征服了。还畅想着设计更加先进的滴灌设备,并参与立体花墙的滴灌养护。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神奇的滴灌》中,孩子们非常投入,他们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持续、协调的发展。

2 将建新花乡文化融入幼儿园公共区活动研究

所谓幼儿园公共区域即将幼儿园班级以外的可利用空间合理规划并投入使用,形成特定的区域。许多幼儿园都有创设公共区域,但关于为什么要创设公共区域的想法大多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想着露台上空着,就把它开辟出来;走廊拐角处空着,也把它开辟出来。开辟出来做什么呢?在某某幼儿园看过小厨房不错,学着创设出来;看过美工室不错,就也创设出来。活动中孩子看似自由、自主了,但是,随着《指南》的深入学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放慢脚步、深入思考: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自由、自主的表象背后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发展呢?“将建新花乡文化融入幼儿园公共区”为我们的困惑指明的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公共区域有了全新的定位——开展“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最适合幼儿的”公共区活动。

2.1 在开发与整合中融入建新花乡文化

我们在公共区活动中融入建新花文化的目标是建新花乡文化来熏陶幼儿,让幼儿亲自在动手体验建新花乡文化的魅力,引发和培养幼儿热爱家长的质朴情感,弘扬家乡传统文化;通过课程研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研究型的教师群体。

首先,我们对建新花乡资源进行了开发:我们组织教师展开对建新镇本土花乡资源的普查和收集工作。查阅《建新镇志》,走访各花卉种植基地、各大公园、景点。通过班级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向家长征集相关资源。

其次,我们对建新花乡资源进行了筛选、整合:通过多种途径,我们获得了广泛的可用资源,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我们将资源进行筛选。最终将花艺、美术创作花卉、种植(分株、扦插、再生)等整合入幼儿园公共区活动。开设了“DIY花坊”、“创意美工室”、“五色花生态园”等公共区内容。

2.2 在指导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需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李季湄教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概述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有其规律与特点的,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定于理解和激励、宽松机时安全的、积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是保证幼儿学习的最好条件。”

将建新花乡的资源融入幼儿园公共区,存在的问题在于:幼儿园公共区可供小、中、大班幼儿公共使用,在材料投放、引导支持时如何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真正发挥这一资源的教育价值。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如:在创设DIY花坊时,我们将插花的技能结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将DIY花坊分年龄段制定出相应的目标。

小班:感受插花氛围,从而激发幼儿插花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审美方面注重色彩搭配的培养,初步引导幼儿注意高低错落的摆放。

小班幼儿作品

中班:感受插花艺术的美,能用语言进行连贯的描述;插花过程中能关注色彩的搭配;插花作品有大小搭配、有层次,愿意与他人合作,初步尝试分工合作的乐趣。

中班幼儿作品

大班:感受插花作品的造型,配色,能够模仿,创意插花,注重色彩搭配,层次错落,艺术造型。能将自己的插花作品做上标记,自主摆放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愿意与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大班幼儿作品

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水平的思考及活动目标的定位,教师能更有的放矢地观察、支持幼儿,幼儿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在建新花乡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中,我们有效地将之整合于幼儿园活动中。使幼儿能与花乡文化零距离接触,在探索一发现、体验一表达的架构下进行学习,不仅知识、语言、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更加深了对自己所生长的建新镇的了解和热爱。这些富有弹性、充满生成活力的活动能让每一位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幼儿园活动为幼儿服务”的理念。建新花乡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的课程观,使教师对课程资源有了重新定位和认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应用,还学会了创造,从原来的无从下手逐步转化为有的放矢。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建新花乡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融入,需要有广阔和深远的文化视野来审视,深入领会其所特有的内涵,并坚持不懈地深入钻研。

(作者单位:福州市仓山区马榕幼儿园)

本文系2015年度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建新文化为载体,创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FZ2015GH068)。

猜你喜欢

花乡插花幼儿园
插花吟
爱“上”幼儿园
黄陂花乡茶谷访梅
插花由易到难
歌海花乡
花乡(外二首)
插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