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要得法
2017-05-15许永军
许永军
很多一线初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都有一种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出力不讨好,作为教师,竭尽所能,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有的教师,由于课堂有特色,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大多数教师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是有的。
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于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其次是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有无从入手无所适从之感;第三就是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里要谈的就是自主学习的方法问题,面对语文学科这一宝藏,如果没有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只靠老师在课上讲解的那一点东西,再加上不认真听课,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深入其中获取宝贝的,学习兴趣也不用提了。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种论断同样适用于学生学习知识时。作为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加以了解,学习语文从本质上是在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很好的使用汉语这种语言,继承发展该语言。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经常读一些语言规范的经典美文,增加语文的涵养,增强语感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可以自主设置一些问题,三五个坐在一起赏析辩论,这可以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客观上,这无疑也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能力,就不至于老做无用功,就会出成绩,有了成绩,就会有成就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有什么比成就感更能激励他学习的呢?
还要了解语文的构成,初高中阶段学习语文,无外乎学习诗歌、散文、小说等。
拿诗歌为例,但就中国诗歌来说,可以简单分为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就国别来说,可以简单分为中外诗歌。如果是古代诗歌,也要了解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如果是现代诗歌,最好了解其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了解该流派诗歌整体特色及个别诗人的异于流派中他人之处。这都是学生所需要了解知道的,在他们自主学习时,首先在脑海中对诗歌要加以简单分类,而不至于一见课本就盲目的诵读,盲目的诵读不会让人有收获。
了解诗歌的本质对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是极有帮助的。诗歌的本质是什么?诗缘情,诗言志。提起诗歌,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情”“景”二字,认为学习诗歌只要把握住情和景两个字就行了,这固然不错,但不知这些人是否把握住了两者的关系呢?按现代人的理解,在这里“情”应该包含了“志”的。情是核心本质,诗人要表达的目的;景是手段工具和寄托,景是为情服务的。当然,情是无论如何也离不了景的,离开了,它就无所依附。
把握了情和景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从景入手来体情。那么,具体来说,怎样去体情呢?作者往往通过选取一个个典型意象来组成一幅幅具有诗意的图景,图景经由读者的想象加工便成为动态的立体的画卷。
古诗中这些意象是可以分类的,比如:送别类意象,它往往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这些意象中,“杨柳”的“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表达了这种情感。又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既有惜别之感,又有遗憾之情。“南浦”则多见于南方水乡送别的诗词中,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就表达了一种哀怨别离之情。王沂孙《南浦》(春水)有“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则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思念中又充满了无限的惆怅。长亭和酒也是这类意象,长亭写离别意,酒排解离别愁又深含祝福之情。思乡类意象表达的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月亮就常被古人拿来写故乡之思。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頭思故乡”月色仿佛映照在心田,每一片月光,都是一份思念。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天回归故巢常激起游子思乡怀人和羁旅伤感之情。人们又往往赋予鸿雁一种别样的文化意蕴——“鸿雁传书”,所以又往往用来表达亲人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思念。愁苦类意象如梧桐象征着悲伤凄凉,芭蕉常被诗人用来抒发孤独忧愁离情别绪,不尽的流水向来是绵绵愁思的象征,猿的啼鸣总让人悲伤难以自已,杜鹃鸟与哀伤凄凉相关则是源于望帝的典故,斜阳本身特征就总是给历代文人墨客带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感。抒怀类意象有菊梅竹等;爱情类意象有红豆、莲花、比翼鸟、连理枝等;战争类意象有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闲适类意象有五柳、东篱、三径等。
古代的诗人就是通过这一类的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只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古诗时能够对它们心中有数,就能够把情和景迅束联系起来,寻找出两者的特定关系,那么,学习古诗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习古诗并不只是掌握古诗的意象这么简单,还涉及表达技巧,古诗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我这里只是就其中一个方面加以举例。自主学习要想学好古诗非得对这些做到胸有成竹不可。
学习古诗如此,学习现代诗,学习散文、小说等也应遵守这个原则。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战场上如此,学习文化知识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