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2017-05-15赵小云

关键词: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赵小云

摘 要:本文首先解读了“应試教育”的基本观点及其弊端,然后阐述了素质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双基阶段、三维目标阶段和核心素养阶段。最后,作者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划分为:判断与选择,理解与反思、包容与合作,自律并会自找适合的教育四个方面,为未来的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3-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要培养人的个性结构,包括德、智、体以及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即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另一方面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将素质教育归纳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但是,深植于政治、经济因素中的教育体系无法逾越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科举制度开始延续至今的“应试教育”,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对我国的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路,双基论、三维目标陆续提出,但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博弈中,推进困难。

一、应试教育的基本观点及其弊端

“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应付考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升学率,要考的内容反复教、要考的学科重点学,以分数论质量、定成败。但从词性的角度看,“应试”应该是一个中性词,但“应试教育”不同,它是一个特定的贬义性概念。

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目的的诸多教育弊端的一个缩影,主要体现在:1.应试教育只重知识不重素质,德、智、体、美、劳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2.应试教育只重升学率,不考虑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初衷,学与用严重脱节;3.应试教育特别关注尖子生的培养,不能很好的面向全体,这违背了基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4.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被应试教育引入歧途,他们的主要精力被迫转移到应付各种考试中,没有时间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精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和经验总结,教师的素养得不到提高,不利于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深化。

教育家布卢姆说,应试教育是以牺牲2/3为代价,来造就1/3的所谓英才。应试教育的全部工作都围绕考试来进行,它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残缺、个体性的丧失,也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基础教育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偏重“双基”阶段,即偏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第二阶段为三维目标阶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最近教育部明确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这就将素质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双基”和“双基论”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核心教学内容的课程理论,即为“双基论”。“双基”、“双基论”注重知识,知识是双基论的核心,技能只能居于从属地位。另外习俗、观念、经验等等,都属于文化财富,在学科课程中也就很难包含这些内容。

在“双基”、“双基论”发展过程中,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确实得到提高,但是,忽视德育、缺乏课外活动、轻视社会实践,学用脱节、学生与社会生活脱节,毕业后难以顺利地融入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以,过份强调“双基论”,是“应试教育”产生的重要根源。

2.“三维目标”理论

“三维目标”改变了原来的“双基”相关陈述,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目标”提出“过程与方法”维度,突显了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知识技能的概念中提取出来并加以强调,唤起人们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的关注。这些改变确实有积极的作用

三维目标所包含的理念确实值得称道,但从教育教学反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表述“宏观、笼统”,无法进行明确的区分,“过程与方法”也不能进行测量、评价。教材知识绝大部分属于知识与技能层面,所以对于多数情况下的教学,教师重知识、抓技能,三维目标中的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因为不需“考试”毫不犹豫地被舍弃了,“三维”失去了“两维”,教师也就“热热闹闹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

3.“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简单的说就是能力和品格。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整合为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炼为品格。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上的具体化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和体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变迁的过程就是学科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学生面对不确定的、复杂的情景,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扎实的能力和必备的品格。所以,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力和品格。

三、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应试教育批不倒,素质教育难以搞”

教育应该是培养和升华人的“素质”的活动,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应试教育批不倒,素质教育难以搞”。

在我国,英才教育体制、就业压力、高学历的人事制度、城乡差别……都使升学竞争十分激烈,各种矛盾转化为压力,压在家长、老师、学校身上。家长、老师、学校利用种种手段再施加于学生,学生的生存空间如此不宽松,怎么能生动活泼地发展,怎么能上主动发展,又怎么能谈得上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什么“素质教育推進困难”呢?首先是对接问题,素质教育与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学校评价体制、素质教育与现行的高考体制等都难以对接。其次是积极性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体制,使素质教育推行起来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再次,在追求升学率的体制下,素质教育己经成为被应试化。另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也不占优势,应试教育可以利用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不能利用应试教育。人们甚至可以把应试能力看作一种素质,还可以利用素质教育的一些成果为升学服务,如音体美高考加分政策等等。但是,素质教育却未能利用应试教育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教育者到底应该对谁负责?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看,应该扎实的去抓素质教育,让孩子按自己天性愉快成长,按自己的特长自由发展。从对家长的角度来来说,抓好应试教育,让学生围绕在分数周围,效果直接、明显。于是,前者赢在理论,现身明处;后者赢在实践,隐在暗处。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就成了对外不承认自己是应试教育;对内没有真真抓素质教育。

四、核心素养,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又一次尝试

虽然素质教育已成共识,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双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是知识到育人过程的转变。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不仅仅是育才模式。核心素养体系是从教书模式走向育人模式的重要阶段。以育才替代育人,将导致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判断与选择,理解与反思,包容与合作,自律并会自找适合的教育。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必将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与应试教育的问题不同,核心素养体系最终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去还是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同时,要让“教书育人”的理念真正地灌输到每个老师的心中;其次,要改革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考试制度再也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办法;再次,还需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根据国情“取其精华”。

“素质教育”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还能够培养许多创新型的、学以致用人才。和应试教育体系相比,学生也必然乐意接受这种教育模式。现阶段,要落实素质教育,唯有认真贯彻核心素养体系,转变观念,变教学为教育,变传授知识为教书育人,强调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强化实验教学,重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训练。让科学的思维方式、优秀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最终结“核心素养”的果实,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09).

[2]宋爱忠.“中小学”之外:应试教育生成与治理的立基点[J].北京社会科学,2016(03).

[3]徐达.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J].中学生物学,2016(03).

[4]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

[5]崔允漷.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J].教育研究,2013(07).

[6]田保华.学校之变: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报,2016(05).

猜你喜欢

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略谈地方本科院校对钢琴基础课“双基”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
学好高中化学之四建议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双基”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