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

2017-05-15张彩玲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自由化管制市场化

张彩玲

摘要:文章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深入研究了利率市场化的范围、必要性和我国已经取得的进展,并指出当前存在的约束利率市场化深入的微观和宏观因素,提出要积极稳步的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应该加强的一些方面。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基准利率

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随后,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又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首次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现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

(一)美国利率自由化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经历了“自由—管制—自由”的进程。1933年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发生后,美国央行颁布了管制存款利率上限的“Q条例”,结束了此前的利率自由化。但在20世纪60年代银行推出产品货币市场账户(NOW账户)以应对资金流失后,美国央行又被迫开始推进进利率自由化:首先是70年代取消利率不同额度CD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颁布《吸收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依次对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取消了存款利率管制,并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最后于1986年废除了“Q条例”,实现了全面的利率的自由化。

(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从1978年开始,日本先后放开了银行拆借利率、银行间票据市场利率和CD利率;1985年又降低了CD的发行门槛,放开了定期存款和流动存款的利率限制,降贷款的利率水平由此前的法定改为由平均融资利率确定;1991年日本央行暂停了对利率的窗口指导;1993年又对小额定期存款实行了利率自由化改革;最后,1994年又对流动性存款实行了利率自由化改革,至此,日本实现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三)印度的利率市场改革

1980年后,印度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放开了货币市场利率;2011年10月,印度央行放开了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利率管制,允许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储蓄存款利率,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

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一)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198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的报告的通知》,允许对银行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基准贷款利率上下浮动20%以内的贷款利率。

1996年,国家为减缓企业的利息支出压力,将流动性资金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由20%降为1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8年国家将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由10%升至20%,农村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上限由上浮40%升至50%,同时,保持大中型企业贷款利率上浮10%的限制不变。

1999年,国家再次上调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将县级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限由20%扩大至30%。

2003年,随着各方面条件的逐渐成熟,国家将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由此前的50%升至200%。

2004年1月,将城市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限管制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70%。

2004年10月,除了保留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的基准利率的2.3倍的限制外,基本解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幅上升。

2013 年,全面放开了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利率管制,允许金融机构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人民币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展的较贷款利率化更为审慎。由于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批发市场风险更加可控,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首先选择了金融机构间批发市场进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允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开办长期大额协议存款,双方共同商议利率水平。2002~2003年,逐步扩大了协议存款业务的试点机构范围。由于放开零售市场的利率管制可能会引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理性价格竞争,所以对零售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了“管住上限,向下浮动”的路径。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先放开零售存款利率上限管理,2015年10月又放开了零售存款的利率上限。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遇到的阻力

(一)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央行的大部分货币政策操作都是围绕增减银行的准备金而展开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的影响都不是很明显。

(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

货币供给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调控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行为对银行存款的稳定性有较大依赖,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又会必降低存款的稳定性。因此,须对现有的以货币供给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以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三)基准利率缺失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少基准利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从定价的技术特征分析会发现,存款利率难以有效反映资金供需的情况。这样形成的利率根本就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态势。

(四)银行治理结构和市场化适应能力完善措施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国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因为商业银行不必对自己的经营状况真正负责任,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不良的经济后果;第二,利率市场化将引致银行息差收入减少,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第三,由于信用风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防范风险工具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银行业还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真正的利率风险。

四、政策建议

1. 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必要的微观基础。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2.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市场利率化与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密切相关,这些都是以完整金融市场为基础。

3. 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探寻补充资本来源的新渠道,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二是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三是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系。以建立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的机制。

4. 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席波,郭天钰.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借鉴[J].中国金融,2012(13).

[2]刘东慶.印度利率市场化启示和对我国借鉴意义的思考[J].财税金融,2012(02).

[3]王兆华.关于利率市场化再认识[J].西部金融,2012(06).

[4]马方方,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形成机制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济问题研究,2008.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猜你喜欢

自由化管制市场化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管制会计理论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基于LTE网络自优化方法研究
当代俄罗斯媒体语言的显著特点及其成因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换个视角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欧美对华纺织品设限一览
不可随意套用“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