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乱弹
2017-05-15谢李忠黄雪玲永嘉县档案局
谢李忠 黄雪玲/永嘉县档案局
永嘉杂剧是中国最早的较完整成熟的戏剧,起源于北宋末年到南宋绍熙年间,称“南戏”。其后,乱弹腔传入。至明末清初,高腔、昆腔、乱弹腔逐渐形成同陈并济的多声腔剧种乱弹。清乾隆年间,永嘉人麻志钏在永嘉创办老寿昌戏馆,至今已传承八代。2009 年,永嘉乱弹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一
永嘉乱弹最早源于永嘉县的应界坑“老寿昌班”。据应界坑村《麻氏宗谱》记载,麻志钏是应界坑老寿昌班班主,永嘉乱弹创始人。清乾隆年间,江西巡抚郝硕办戏剧奏折中,列有民间所演唱的高腔、梆子腔及乱弹腔等剧种。清乾嘉年间(1795—1820),麻志钏与永嘉(温州)四十六都鉴川(今应界坑)地方的10多位农民,在麻氏大宗首创“老寿昌”乱弹戏馆,任班主兼教父。《应界坑麻氏宗谱》记载道:“全村之人亦起老寿昌乱弹班戏馆,由公任教,无资所德。忙时耕种,闲时教艺。传授次子庆连,到台温处三府演戏,与民同乐。”后来老寿昌乱弹班到金华、兰溪等地演戏,因班主病死兰溪,于是戏班解体,艺人四散各地,乱弹艺术从此在浙南地区传播了开去。 据永嘉小溪村《董氏宗谱》记载,清道光年间董国武被官方任命为“宣讲佾人”,专门负责教习歌舞,同时组班“大吉庆”演戏,以昆腔、高腔、皮簧为主,尔后逐渐以本地“乱弹”为主,1922年,“大吉庆”在温州、处州演出。1945年,董光楷创办“新胜春”戏班,主要剧目有《珍珠塔》《鸳鸯带》《双合缘》《龙凤钗》《降天雪》《双狮图》等。
二
永嘉乱弹分正乱弹、反乱弹、滩簧三种,均为板式变化体结构。定调正、反相差5度,各有原板、叠板、紧板、流水和起板、抽板、煞板等变化,并有“洛梆子”“二汉”等其他曲调。乱弹腔曲调华彩、优美动听,用中原音韵结合永嘉方言演唱,唱腔具有地方特色。在传统乱弹大戏中,大都唱正乱弹,故正乱弹被称为“祖音源流”,它与当地民间音乐有明显联系。作为乱弹腔基本板腔之一的“原板”,明亮刚健,可变性大,既可表现欢快感情,又能抒发低沉的情绪。反调原板在节奏与结构上,与正调原板相似,但比正调原板平柔委婉,调式也不同。正、反原板均可单独演唱,也常与叠板、流水等板式联合使用。流水板与紧板旋律基本相同,紧板以散板形式演唱,流水板以1/4节拍快速演唱,在演唱中伴以大锣大鼓。正流水板气氛喧嚣,适宜于表达悲哀的感情,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板式作联接。反流水板的唱腔结构和演唱方法与正流水板同,但比前者激越高亢。
永嘉乱弹唱做并重,文武兼备,以做工见长。武戏吸收民间拳术和武技,紧凑、惊险。唱腔时而婉转动听、有悲有喜,时而高昂粗朴、幽默风趣;念白由温州话、普通话结合而成,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伴奏乐器以笛子为“正吹”,以板胡为“副吹”。此外,尚有琵琶、三弦、月琴、扬琴、二胡、中胡、大胡、笙、唢呐、长号、芦管、牛筋琴等。永嘉乱弹戏文共有八十四本,现在已经搜集了七十多本,如,《生死牌》《蝴蝶杯》《鸳鸯带》《贤良福》《双贵图》《双玉燕》《打登州》《龙凤阁》《沉香阁》《九龙厅》《风波亭》《黄金塔》《节孝图》等等。
“乱弹是农民艺术之火花”。过去,楠溪流域的村民在田间耕作时,顺口唱上几句,藉以自欢自娱,调节精神,消除疲劳。农村中每逢传统节日、菩萨生日、春秋社祭、迎神赛会、龙舟竞渡、孩子对周或老人做寿,都要邀请乱弹班演出,以娱众人,增加欢乐的氛围。如今,应界坑村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都要请剧团唱三天大戏,每天下午、晚上各一场。这几天,在外地谋生的应界坑人无论多远都要赶回来与亲人团聚,村子里像过节一样热闹。
三
永嘉乱弹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每年都拨专项资金用于保护乱弹。永嘉乱弹现有麻福地和麻云陆两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永嘉成立乱弹传习所,根据乱弹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实了工作人员,聘请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农村戏剧家、戏剧工作者、退休干部和爱好乱弹的知识分子参与传承保护工作。2008年9月,乱弹传习所被中共浙江省委授予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2013年,由政府投资300多万元的永嘉乱弹纪念馆在应界坑村竣工。这座10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集文化休闲和非遗展示等功能于一身,成为乱弹这一永嘉乡土文化的“安身立命”之所。
为传承乱弹戏曲艺术,弘扬永嘉精粹文化,永嘉乱弹进入校园,中老艺人着力培养新一代乱弹艺人。2014年5月30日,省文化厅非遗处在永嘉县主办“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研讨会之永嘉乱弹研讨会。自2013年起,永嘉县政府连续举办四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民间职业剧团传统戏汇演,2016年1月31日,永嘉乱弹传习所相关负责人、永嘉乱弹代表性传承人、永嘉民间戏剧家、戏曲爱好者及非遗中心人员等20余人汇聚一堂,集思广益,为科学有效推进永嘉乱弹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献言献策。
近两年来,永嘉乱弹传习所排练并上演了《审鹅》《龙凤玉镯案》两场大戏,整理了《打登州》《高机与吴三春》等5本乱弹剧本,送戏下乡240场次,乱弹定期进老年大学、中小学校与瓯北创新社区,社会效益显著,充分发挥了传统戏剧寓教于乐、服务百姓的优势作用。
如今,永嘉正探索现代艺术形式与这一传统戏剧的结合方式,创新永嘉乱弹传承培养模式,扩大永嘉乱弹影响力,积极落实浙江省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五个百”保护传承工作,努力让永嘉乱弹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