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在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7-05-15李革飞
李革飞
(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4)
微柱凝胶在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分析
李革飞
(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利用微柱凝胶对疑难交叉配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因各种原因来我院进行疑难交叉配血患者447例,每例患者均与5例同型献血者同时进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的配血试验(共计2235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 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共检出了配血不合975例,经凝聚胺法有956例被检出,19例漏检,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在疑难交叉配血中利用微柱凝胶具有操作方便和敏感的优点,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微柱凝胶;疑难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在临床上,微柱凝胶法具有时间短、操作简单及排除人为的因素干扰标准化的工作程序等的优点,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准确的交叉配血可以为临床输血提供有效且安全的保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微柱凝胶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实验室的交叉配血新方法,选择安全、有效及灵敏度高配血方法至关重要[2]。我院利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进行了2235例配血试验,对临床上利用微柱凝胶对疑难交叉配血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因各种原因来我院进行疑难交叉配血患者447例,包括213例男性,234例女性,年龄为6~80岁,平均的年龄为(50.3±1.8)岁,每例患者均与5例同型献血者同时进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的配血试验(共计2235例)。
1.2 标本处理与试剂:对送检的血样首先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选取同型献血者5例利用微柱凝胶配血卡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检测的试剂为:手工的聚凝胺试剂(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微柱凝胶检测卡,规格为6孔/卡,孔内为抗人球的蛋白试剂(Diamed公司生产);离心机、孵育箱。
1.3 测定方法:微柱凝胶技术:每个交叉配血患者用一张检测卡,利用定量的加样器向孔柱内加入50 μL0.5%献血者的红细胞与25 μL患者血浆,在温度为37 ℃的专用孵育器中进行15 min的孵育后,使用saxo离心判读系统(Diamed公司生产)离心并判读结果。红细胞在微柱底层沉积者的结果为阴性,滞留在凝胶的上方与凝胶的中间被检验者的结果为阳性。凝聚胺法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即可。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的实验数据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与分析,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的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严格实验操作的规程下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并排除技术失误、标本差错及假阳性后一共检出了配血不合的试验975例,配血不合的标本需进行重复试验后和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进行比较,经凝聚胺法有956例被检出,19例漏检,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临床上,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免疫学的检测技术,该方法的原理是用微柱凝胶微孔的过滤作用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作用,利用离心技术与凝胶微柱层析分子的排阻原则,阻滞凝集反应红细胞在凝胶内,没有出现凝集的红细胞需穿过微孔经运动达柱底来区分是否发生凝集[3]。微柱凝胶法对血型正定型的检测具有强特异性、高敏感性、便于观察、结果准确及影响因素较少等优点。
表1 微柱凝胶和凝聚胺法的检测结果比较情况
凝聚胺法的原来是通过聚凝胺与阴离子溶液来降低红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和阳离子层,进而促进了红细胞和IgG进行结合,缩短了红细胞间距离后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红细胞会受到肝素与冷凝集的影响,导致检测的灵敏度降低,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对结果判定的经验[4]。微柱凝胶在微柱中反应,柱内需先预装抗人球蛋白、凝胶、红细胞及相应的抗体,相互反应后进行离心,将发生凝集的红细胞阻滞在柱上层,游离的沉在柱底,检测结果可以用肉眼进行判断,具有明确、可靠及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凝胶间隙大小的控制需利用调节凝胶浓度实现,仅能使游离红细胞在间隙通过,进而达到游离的红细胞和聚集的红细胞进行分离的效果,通过离心的红细胞在凝胶管的底部发生沉积表明红细胞没有出现凝聚凝集,为阴性反应;在凝胶带的上部聚集表明发生了凝集,为阳性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用微柱凝胶技术共检出了配血不合者975例,经凝聚胺法有956例被检出,19例漏检,结果表明微柱凝胶技术对疑难交叉配血的灵敏性与准确性均较高。综上所述,微柱凝胶技术在疑难交叉配血中具有操作方便、较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等优点,最大限度的消除人为及外在因素造成的实验影响,利于实验结果的查询与保存,促进了用血质量及安全的提高作用,为安全的输血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1] 赵子贤,李娟红,李健茹.微柱凝胶法和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 (15):116-117.
[2] 侯玉涛,于晶晶,刘素芳,等.1035例疑难交叉配血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9):2702-2704.
[3] 吴艳梅.交叉配血的质量控制.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2,25(2):112-114.
[4] 何鸣镝,许婷婷,张丽洁,等.凝聚胺微板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4,21(1):176-177.
R457
B
1671-8194(2017)01-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