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延河好女儿
——黎扬先生
2017-05-15文/王民
文/王 民
怀念延河好女儿
——黎扬先生
文/王 民
黎扬
2016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得到一个异常悲痛的消息:学校杰出校友、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学生、原船舶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陈康白院长的遗孀黎扬先生于2016年5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根据黎扬先生生前的嘱托:去世后不举行任何告别活动,不通知单位、母校及各方亲友,不惊动大家,不给大家添麻烦。一位伴随着中国革命成长的知识女性、一位具有7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位为党辛勤工作了多年的高级领导干部,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我们。当学校方面听到这一噩耗时,黎先生已经离开两个多月。
黎扬先生1919年生于广州的一个殷实家庭,她自小在女子私塾读书,1929年考上了广州第五十小学。她自幼努力学习,初小时曾三次获得银质奖杯。1935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广州市立第二高中,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理科类女高中生。
1935年的北平,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广州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各个学校都响应北平学生的号召参加爱国运动。在此期间,黎扬曾跳出围墙加入到游行队伍中,拿着同学们糊好的小纸旗在游行队伍中大声呼喊:“还我东北!”“保卫华北!”“要求政府出兵抗日!”她在游行队伍中慷慨激昂,尽情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对国民政府的痛恨。
1937年,黎扬开始接触到当时的一些进步期刊,其中有以鲁迅先生的名著《呐喊》命名的进步期刊;还有一本书让黎扬受益匪浅,那就是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这些进步书刊让黎扬更多地懂得了社会,学会了思考。
1938年黎扬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中山大学。没想到在考场却出现意外,在考试还没有结束时日本飞机空袭广州,考试被迫中断,黎扬的大学梦就此中断了。不久中山大学搬往大后方,她和几位朋友随着中大的学生到了桂林。
1939年秋,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招生,黎扬报考了该校并被录取,从此开始了在重庆的学习生涯。在校学习期间,她参加读书会并成为会员。当时读书会主要宣传进步思想,在这里黎扬秘密学习了《论持久战》、《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开始懂得一些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使黎扬的目光开始触及世界,也使她的人生观从爱家爱国延伸到爱世界。
1940年初夏,黎扬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重庆的新华通讯社工作人员。当时的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重庆的公开组织。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黎扬和同学们意外见到了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叶参谋长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给他们讲了很多革命的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这里,黎扬还见到了邓颖超,经过深谈,邓颖超鼓励黎扬和同学们要学好药学、物理学,时刻准备为将来的抗战作出贡献。
同年“重庆大轰炸”以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同意黎扬等人的请求,安排他们去延安。在等待去延安期间,黎扬和同学路过学校的实验室时,看到实验室中还有一些没被炸坏的试验设备,想起《新华日报》上曾登载过延安自然科学院征求科学仪器、书籍的启事,于是赶快回宿舍拿来自己的大皮箱,挑选一些能用的仪器设备,又找了一些比较完好的书籍装满整整一皮箱,搬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准备带到延安。
1940年10月,黎扬等人终于踏上延安的土地,看到延安的宝塔,开始了在延安的学习、工作生涯。他们先被安排到女子大学的招待所住下,校长王明亲自接待他们。在这里,黎扬亲耳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受到极大鼓舞。在中组部的安排下,黎扬到自然科学院地矿系学习。在“大生产”运动中,为了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边区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所以黎扬决定服从组织安排在延安继续学习,完成自己科学救国的夙愿。
黎扬从1941年至1942年在自然科学院学习期间,正值老革命家徐特立担任院长,黎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她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参加各项科研生产活动,在灰生铁的研制过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黎扬回忆起当时的学习生活时说:“我们上课、住宿都是在窑洞里头,一些小的活动也都在窑洞里。那时我们还经常在窑洞外上课,头顶晴天,没有凳子就坐在黄土地上,就这样听老师讲课,一个上午下来,腰酸腿痛,特别难受。但是那时的同学们从不叫苦,老师也照样站一上午讲课,口渴了,腿酸了都不怕,都这么坚持着学习。”黎扬曾亲耳聆听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诲。徐老那坚贞不渝的信念,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给黎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41年黎扬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并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的各种活动。1942年,自然科学院党总支吸收黎扬为中共预备党员,从此这位昔日的富家小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3年在“抢救失足者”的运动中,黎扬无端受到牵连,曾被关押,但却没有找到任何问题。“抢救运动”结束以后,黎扬回到自然科学院继续学习,此时徐老已离开自然科学院,因地矿系撤销,黎扬改学化工系。
1944年,黎扬与自然科学院院长陈康白结为连理,组成了一个新的革命家庭。10月,陈康白院长随王震旅长南下开展敌后斗争,1944年底,组织上安排黎扬到中央宣传部工作,任中宣部副部长徐特立的秘书。
在徐老直接领导下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徐老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热情深深影响着黎扬。黎扬在思想上得到教诲,在生活上受到关心。徐老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是深受人们爱戴的革命老人。徐老作为中央委员兼中央宣传部的副部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起早贪黑,全然不顾自己已是近70岁的老人。有的时候徐老太疲倦了,经常读着文件就打起瞌睡来。这时候,黎扬就会把他叫醒,请他到卧室稍事休息,但徐老经常是被叫醒后反而不去睡,继续工作。
那时黎扬的女儿还不满周岁,为了不耽误工作,黎扬只好把孩子带到办公室,女儿经常哭闹要她抱。徐老见状,把孩子抱到他自己的办公室,一边办公一边帮黎扬照顾孩子。这让黎扬感动不已,成为她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中央派陈康白到东北人民政府军工部工作。黎扬随陈康白一同到了东北,在军工部鹤岗办事处做政宣工作。1948年到哈尔滨任东北工业部研究室研究员、实验工厂研究室主任。1949年至1951年在沈阳任东北工业部机械局第八厂厂长、苏联专家主持的高速切削训练班主任。1951年至1954年,黎扬为了工作需要在哈尔滨外语学院学俄文。1954年,黎扬随陈康白到了北京,在二机部外国专家工作室任主任。之后,又到一机部、三机部、六机部继续做外事工作。曾任三机部对外司代司长、援外办公室主任、六机部援外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造机局副局长等职。黎扬先生1982年离休,医疗等方面享受副部级待遇。
黎扬与北京理工大学的师生在一起
在建国以后几十年工作经历中,黎扬大部分时间从事军事工业相关管理工作。几十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工作极其负责,自始至终保有充沛的革命热情,是一名党性强、敢于担当的优秀业务干部,为中国的国防工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她身上体现出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离开工作岗位的黎扬先生时刻关心母校的发展,积极参加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友会的各项活动。北京理工大学是自然科学院的继承者,更是服务国家、为国家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缅怀徐特立同志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激励青年一代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我国培养杰出的科学技术人才,1985年,在学校设立了徐特立奖学金。黎扬也参加了当时首期的捐赠,当谈及为什么要为徐特立奖学金捐款时,黎扬说:“我曾经接受徐老的教育,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我希望这些奖学金可以用来培养下一代的优秀的学生。”多年来,黎扬一直关注母校徐特立奖学金基金会的情况,并将自己日常节省下来的费用捐献给基金会,以感谢当年老师对自己的栽培和教育。从2005年开始,她每年向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奖学金基金会捐赠10000元。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2013年发生的事情。以往每到暑假黎扬全家都会去威海避暑,别看黎扬虽然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但身体依然非常硬朗,每年都会下海游泳,一些常在海边戏水的当地人都记得这位老当益壮的游泳健将。2013年8月23日,在一次游泳过后,黎扬不幸得了中风。黎扬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时,医生马上就下了病危通知,断定她是脑梗塞。幸运的是,当地医生对老人进行了紧急救治,才没延误病情。经过几个月的悉心照料,黎扬逐渐恢复了意识,又能坐起身来了。当她彻底清醒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忘记2014年为母校继续捐款。
2014年5月,黎扬的身体刚刚好转就联系学校,准备办理捐款手续。2014年5月21日早上,黎扬很早就醒来了,一想到今天要为母校捐款,黎扬5点左右就睡不着了。她起床再次清点了现金,装入一个信封,并在封皮上写下了娟秀的字迹:“徐老基金(10000元)”。这一天,黎扬和北理工来接收捐款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们畅谈了一个上午,她向学生们回忆了很多自己在延安时期的往事,并鼓励学生们刻苦学习、奋发成才。
2015年以后,黎扬的身体每况愈下,非常虚弱,有时意识都模糊了。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忘记向母校捐款。2015年4月,黎扬通知学校办理捐款手续,并一再叮嘱不要麻烦学校,不要来人,不要举行什么仪式。就这样,2015年4月22日,黎扬静悄悄地办理了捐款手续。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一次竟是黎扬先生的最后一次捐款。截止到去世前,黎扬的个人捐款已达12.4万元。
黎扬先生的去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校友,失去了一位国防战线上的优秀儿女,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北京理工大学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者。我们将学习黎扬先生爱党、爱国家,矢志不渝报效祖国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传承延安精神,为21世纪祖国国防的强大,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