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龙在长征中的历史贡献

2017-05-15文/聂

中华魂 2017年5期
关键词:红二张国焘贺龙

文/聂 聆

贺龙在长征中的历史贡献

文/聂 聆

长征初期,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指战员向湘鄂边区的敌人展开了强大攻势,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途中,他率部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地区,声东击西拖着敌人兜圈子,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他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帮助藏族人民建立新生的民族自治政权,率部安全通过藏区;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贺龙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高度团结,为长征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开辟根据地,策应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贺龙认为,出兵湘西北,可以牵制住湖南、湖北一大批敌人,能够支援红一方面军,把这批敌军背起来,也好让红一方面军肩头上轻一些。

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贺龙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特别是在与“湘西王”陈渠珍进行的龙家寨战斗中,毙敌1000多人,俘虏敌人2000多人,缴枪2200余支,给陈渠珍派来对付两军团的部队以歼灭性打击,为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这一仗,把湖南、湖北的大批敌军调了过来,大大减轻了正在湖南境内苦战的红一方面军的压力,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

贺龙(前排右一)等红二、六军团领导长征到达陕北后合影

1934年11月26日,根据中共中央电示,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和军区,同时,成立了以贺龙任主席的湘鄂川黔边革命委员会,全面展开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到1935年春,在湘鄂边区建立了7个县、51个区、235个乡的革命政权;开办了红校,培训了数百名军队和地方干部;领导群众没收并分配土豪劣绅的粮食财物,进而分配了土地。斗争中涌现出了大批积极分子,从中发展了600余名党员。各种群众组织也广泛地组织了起来。

随着根据地建设的进展,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红军。到1935年1月中旬,扩大了4000多名新战士,组成了红11团、50团、54团;收编“神兵”2000余人,成立了红17团;军区扩建了红军学校第4分校,建立了几所医院、被服厂和小型兵工厂。各县都陆续组织起了独立团或独立营、游击大队。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军区之下设了两个军分区。

这期间,红二、六军团也加紧了组织建设和军事训练。红二军团充实了军团、师的司令部。各师、团机关装备了有线电话,师单独行动时携有无线电台,并且加强了地面侦察和破译敌军无线电电讯的能力。两个军团都进行了战术、技术训练,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干部,补充了大量新战士,上上下下显得生龙活虎、朝气勃勃。

1935年2月至8月,贺龙和任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10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有力杀伤和大量牵制敌人,策应了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及军委赋予的策应任务,实现了党中央及军委的战略意图。

1935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蒋介石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又开始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动用了近140个团的兵力,从四面筑堡推进,企图逼迫红二、六军团在龙山、桑植、永顺的狭小地区内进行战役决战。贺龙、任弼时根据中央电报指示及当前的敌我态势进行多次研究,认为眼前数倍于我的敌人不断逼近,根据地日益缩小,部队给养困难,固守已不可能。贺龙果断命令部队向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方向转移,并决定在突破敌人封锁线后,先在湘中之雪峰山东、西两侧作战役展开,尔后的行动视情况而定。

二、拖着敌人兜圈子,有效地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

贺龙虽然没有进过军校学习,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磨炼成为卓越的军事家。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的战争指挥艺术可圈可点的地方随处可见。最能体现他以弱胜强高超战争指挥艺术的,当数长征中拖着敌人兜圈子的三次“神来之笔”。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共1.7万人从桑植刘家坪出发,誓师长征。蒋介石企图将红二、六军团围在湘西地区聚歼。贺龙认为直接向西直奔贵州,必遭几十万大军围堵,于是决定挥师湘中,威逼长沙,虚晃一枪,然后伺机转兵贵州。当时红二、六军团突入湘中,大出敌人意外。他们急调7个师来追,还有几个师随后赶来。贺龙率军向东南疾进,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掉头西进贵州,将几十万大军甩在身后。挺进湘中,是贺龙在长征中的第一次神来之笔。

1936年2月2日,贺龙率红二、六军团挺进黔西、大定、毕节地区,令蒋介石焦虑万分,急调120个团围剿。1936年2月27日,贺龙率军撤离毕节,进入乌蒙山区。乌蒙山区人烟稀少,粮食匮乏,当时正值天寒地冻。一万多红军在崇山峻岭中转来转去,与敌辗转回旋差不多一个月,万般艰难。贺龙趁敌人骄气增加、麻痹大意的时候,在云南昭通、威宁之间越过滇军孙渡防线,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出乌蒙山,向云南宣威急进。乌蒙山突围,是贺龙在长征中的第二次神来之笔。

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接到朱德、张国焘等人发来的电报,决定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3月31日,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冲破滇军防线,向普渡河方向急进,蒋介石急忙组织滇黔“剿匪”司令部倾巢而动,将全部军力集中在普渡河,昆明已成空城。贺龙决定佯攻昆明,打他个措手不及。4月10日凌晨,红军掉头向南直扑昆明,昆明一片惊恐。等敌军急如星火地赶到昆明时,贺龙突然掉头向西,把所有敌军甩到身后,从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佯攻昆明,是贺龙在长征中的第三个神来之笔。

三军会师后,毛泽东在保安与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人会晤时,曾十分高兴地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一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三、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统一

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张国焘向红二、六军团派出了工作组,煽动对中共中央的不满,散发了《反对毛、周、张、博逃跑主义路线》的文件。贺龙、任弼时等坚决予以抵制。任弼时给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了信,要求对四方面军来的干部只准讲团结,不准讲反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的问题;张国焘发来的文件一律不得下发。贺龙看了张国焘派人送来的《干部必读》的小册子以后,严肃地说:“张国焘分裂中央是错误的,这个材料不能发。”并立即打电话通知红二、六军团各部队把接到的小册子统统收起来。张国焘想召开红二、四方面军联席会议,企图以多数压少数办法,迫使红二、六军团就范。任弼时则以“谁作报告?如果有不同意见,结论怎么做”为由拒绝了。张国焘准备换掉红二、六军团4个师以上的政治委员,也未能如愿。

1936年7月5日,为了加强对部队的指挥,周恩来、王稼祥征求张国焘同意后发布命令:红二、六军团和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肖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治委员。张国焘内心反对,有口难开。红二、四方面军继续北上,贺龙命令红二方面军分成两路前进,周密部署,防范张国焘率部逃跑。同时告诫二方面军的干部:“我们要的是和二、四方面军的同志团结北上,大家要时时刻刻把党中央、毛主席交代我们的‘团结’二字放在心上!”还叮嘱后卫部队:“收容掉队的同志,有吃的先让四方面军的同志吃,有牲口先让四方面军的同志骑,不能丢下四方面军的一个同志。”

贺龙为了削弱张国焘的力量,还采用了釜底抽薪之计,他对张国焘说红二、六军团损失不小,要求张国焘从四方面军的建制中抽出两个师的兵力补充到红二、六军团中去,从而削弱和分散了张国焘的实力,为最终斗争的胜利加重了砝码。在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作斗争的日子里,贺龙多次在小范围内对红二、六军团的干部说:“同志们,这里是张国焘搞的假中央,他在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真中央是毛大帅领导,现在在陕北。我们大家都要听党中央的,都要跟着毛大帅走。谁要是不听党中央的,反对毛大帅,他就是天王地老子也不行,他就是八只角的王鱼,也要掰下一只角来!”后来,延安开会讨论张国焘的问题,贺龙心直口快,直接批评张国焘说:“当你是共产党员的时候,我还是个‘军阀’;现在,我做了共产党员,你反而变成了军阀。你张国焘是人变猴子,倒退了!”

四、艰苦卓绝率先垂范,万众一心战胜险恶自然环境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红军历时两年的长征,不仅要在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血战中求得生存,还要在极其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饥寒交迫境况下求得生存,其艰难困苦的程度,在中外战争史上以及人类迁徙史上都是罕见的。贺龙在困境中特别能忍耐和特别有办法,以艰苦卓绝的表率作用带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像的困难。

贺龙为着节省出几名强壮士兵去充实作战部队,在行军中既不要担架,也不要文件挑子,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骑乘,一匹驮行李和文件,供他骑乘的那匹马又常常留在司令部队伍后头,为收容伤病员用。康藏高原平均海拔三四千米,山岭逶迤,雪峰林立,空气稀薄,气候严寒,有些山垭口高达5000多米,人迹罕至。过哈巴雪山时,山头上被刮起的飞雪几丈高,指战员们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互相搀扶,蹒跚行进。有的同志被锋利的冰壳划破了腿,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有的同志草鞋掉进雪窝,一时寻找不到,光着脚板行走;有的同志看不清路,一脚踩空,滚下山坡。贺龙让大家打开背包将被子披在身上行军,自己的两匹马全给了重伤员。半夜宿营时,贺龙把自己的被子让给重伤员并挨着躺下,用自己的体温给对方增加热量。就这样,贺龙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保护和挽救自己的同志。长征胜利后,甘泗淇在红二、六军团长征的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写道:“我们渡过金沙江,向中甸前进中间经过一(座)很大的雪山,这是事先不很清楚的……结果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

过草地时,贺龙和红二方面军一开始就处在饥馑之中,因为他们在地旷人稀的康藏高原已经行军作战了两个月,沿途筹集到的数量不多的青稞基本上消耗殆尽,贺龙连跟随多年的枣红马也忍痛杀了给战士们充饥。饥饿、寒冷,缺氧,加上时雨时雪的恶劣环境,使许多棒小伙子病倒了,牺牲了,部队减员很厉害。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贺龙和大家一起挖野菜,掘草根。为了防止指战员在吃野菜时中毒,他指示各部队成立“党团员试吃组”,并带头参加。当野菜和能吃的草也很难找到时,他又号召大家寻找前面部队丢下的马骨头和牛皮,并且亲自教他们吃皮带、皮鞋的方法。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贺龙还号召大家到河沟、水塘里抓鱼、抓青蛙,抓草地上的蚂蚁。他说:“同志们,只要能吃的东西都要抓来吃,不好吃也要吃,要革命就得吃嘛!”一路上,凡是遇到河沟水塘,他都带头去钓鱼。

五、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发展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贺龙认为,长征中必然脱离不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争取少数民族参加在党和苏维埃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对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红二、六军团进入藏区后十分注意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保护藏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得到藏族人民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巴塘藏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其歌词为:我们家乡在柳树林中,看到柳树发绿就想起我的家乡。我的朋友贺龙像太阳,看见了太阳就想起了贺龙。

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进入康藏高原的中甸城,这里人烟稀少,贫穷落后,居民主要是藏族,信奉喇嘛教,实行政教合一的农奴制。蒋介石与地方军阀勾结当地贵族,欺骗群众,利用统治阶级掌握的武装阻挠红军。

贺龙、任弼时要求红军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尊重藏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寺庙。以贺龙名义颁发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滇康分会布告》,说明红军是为“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的痛苦,兴番灭蒋,为番民谋利益”而来的,并且阐明了红军的性质、纪律、政策。同时,深入宣传政策,与藏民广交朋友,为藏民做好事,积极争取上层人士的同情和支持。

归化寺夏那古瓦喇嘛和几位头人要求与贺龙谈判,贺龙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讲解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对他们提出的疑问一一作了回答。贺龙写了一封信给归化寺的活佛和掌教八大老僧,请夏那古瓦转交。信中写道:一、贵代表前来,不胜欣幸;二、红军尊重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的生命财产绝不加以侵犯,并负责保护;三、你们须即回寺,照安生业,并要所有民众,一概回家,切不要轻听谣言,自造恐慌;四、本军粮秣,请帮助操办,决照价付金钱;五,请即派代表前来接洽。贺龙的接待和红军的行动消除了喇嘛们的疑惧,活佛和掌教八大老僧还特地为贺龙举行了佛教最高礼仪的跳神仪式,贺龙也亲笔书写锦幛“兴盛番族”赠送给活佛。

红二、六军团模范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受到了广大藏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在过迪庆藏区时,喇嘛寺主动把3万斤青棵和大批盐、红糖卖给红军。中甸城归化寺高僧送贺龙茶叶2驮、猪肉3驮、沙糖2驮、盐1驮,红军均作价付钱才肯收下。巴塘县仁波寺的喇嘛拉波积极帮助红军筹粮,还主动要求为红军带路、当翻译,并一直把红二军团从巴塘送到甘孜。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曾经评价:贺龙同志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今天,研究贺龙元帅在长征中的重大历史贡献,有助于我们树立标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他的优秀品质、革命胆略、卓越才能和优良作风,有助于我们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继承他的未竟事业,有助于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红二张国焘贺龙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贺龙:下定决心跟党走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贺龙威望哪里来
湘西少数民族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十大历史瞬间浓缩长征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贺龙火烧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