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2017-05-14邓永珍
邓永珍
摘 要: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概念仍是基础知识的重点,教学中应注意对概念中关键性的字、词的讲解,剖析概念,概括要点,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防止偷换概念,理解时联系生活,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并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及时对比、分类归纳,形成概念
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指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重视基础知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课改中仍占据突出位置,但与以前又有所不同,新课改提倡的是将基础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化学概念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性,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有定义,有原理,还有反应规律等等。建立概念要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还要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将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认真推敲,充分理解。学好化学概念让学生在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知不会停留在表象,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其变化的规律,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足见,对概念理解掌握的好坏,既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然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概念,把好这一难关,不让学生因畏难而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下是我这些年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概念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注意对概念中关键性的字、词的讲解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完整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能力。
例如,在学生看来金刚石与石墨、红磷与白磷混合在一起,仍然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容易错将这些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会误将存在着不同种元素的食盐水、糖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此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只能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
而在讲“催化剂”这一概念时,首先强调“改变”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加快,二是减慢。为了让学生理解更透彻,还得强调这一概念中“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二不变”是指“质量”不改变,“化学性质”不改变(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注意“前后”这一关键性词语不能改为“反应过程中”。这样学生理解了也就更容易记住。
再如我给学生介绍酸、碱、盐的概念时,“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两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KHSO4,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时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K+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们不能叫做酸。而Cu2(OH)2CO3等化合物电离时产生了阴离子OH-、CO32-,同样因为阴离子并不全部是OH-,因此也不是碱。由此在介绍什么是酸和碱的时候,特别强调“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并时常用“有且只有”来代替“全部”二字加深学生理解,效果还不错。但是在盐的概念中就没有“全部”二字,这也应该对学生强调。
总之,讲解概念一定要注意概念的完整性、严密性、科学性。这样才有利于培養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剖析概念,概括要点,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学习“氧化物”这一概念时,学生往往很容易注意到物质含有氧元素而忽略其他限制条件,我便以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的各物质(KClO3、KCl、MnO2、O2)为例,对氧化物这一概念进行剖析:(1)物质必须为化合物;(2)该化合物组成元素只能有两种;(3)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了氧化物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又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1)强调“一定温度”下;(2)溶剂的量为100g;(3)溶液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即溶解度单位为克。这四个限制性句子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能抓住特征,使概念明朗化,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易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防止偷换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同时防止偷换概念。
如在讲了“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时,每讲完一个概念可以接着提出一个正面问题和一个反面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单质一定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对吗?在学生回答后,再提出“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语句“纯净物”及“由同种元素组成”,由此加深对“单质”概念的理解,免于把“纯净物”偷换为“物质”而扩大范围,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这样学生就能判断红磷与白磷盛放在一起、氧气与臭氧盛放一起以及金刚石与石墨盛放在一起究竟是单质还是混合物。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如在讲“燃烧”这一概念时,可让学生从生活中看见的燃烧现象来理解归纳什么是“燃烧”。而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时,可让学生讨论纸张、木材、煤等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否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另外,还可以联系生活找出一些较为贴切的比喻来理解概念,比如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可比作解放初贫苦地区的“调换亲”,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并记住“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五、概念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教学并重。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只将多媒体看作是一种演示工具,而更应强调它们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的认知作用和情感激励作用,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应注重教学经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利用人机的交互,使概念的学习方式转变,通过对微观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等及其内部结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以及化学变化过程的动态模拟,变式练习反复多元化呈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见概念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发挥多媒体本身的优势,既能让学生学好化学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前后联系、及时对比、分类归纳,形成概念体系
当新旧概念之间出现关联的知识时,新概念的形成会受到旧概念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应把这些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及时的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及联系。将新概念嵌入到已有概念体系中,这就使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连成有序的知识网,可突出概念的系统性和各概念之间的包容关系,更有利于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从而最终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体系。如学完原子,将分子、原子进行比较,找出其区别与联系,学了元素后,把原子与元素加以比较,同时从物质的组成构成找出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间的关系,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而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上更应如此。
总之,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字、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认真剖析概念,运用恰当的比喻、联系生活、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借助教师具体的、生动形象的讲解,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并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含义相近的有关联的概念。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巩固、深化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