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
2017-05-13刘欢王健王庆辉吴立新李金凤郭烁
刘欢+王健+王庆辉+吴立新+李金凤+郭烁+张琳琳
【摘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对象,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为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科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高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而出现的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学校、政府和企业等多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
而我国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因此本课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对象,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为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科学评价方法。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改革内容
創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政府、学校和社会等组织协同运作的教育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社会支撑等内容,因此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众多,本课题在全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层面。
1、政府层面
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着引导以及支持等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层面主要包括增加经费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成立专门的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如出台税收优惠或信贷融资政策等。
2、学校层面
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单位和场所,因此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主要包括学校制定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规划,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并且加大投入建立相应配套的教育设施和实践基地,在全校乃至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3、社会层面
社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支撑,主要包社会声誉和社会氛围,即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赞同和认可以及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除此之外社会团体以及企业要积极支持高校学生创业,为学生创业提供大力的服务和支持,如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等等。
4、学生层面
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反映在学生层面,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类竞赛获奖等方面也是衡量创业教育绩效的重要一环。
二、改革目标
面对高等教育的工作背景,根据专家访谈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假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涉及到以下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创业意愿、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创新创业重视程度、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式及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正确地引导学生,为学生全方位提高搭建平台。
众所周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新趋势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延伸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国际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新概念,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是对社会最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它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人文素养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就世界范畴、国家或地区性教育的具体化目标和建设内容体系及措施来看,都是以其时代特性为核心,即根据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要求——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性与建设内容是根据社会时代特性,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为核心。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人才质量与标准,它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所决定,呈时代性特征。当代社会的发展是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财富创造加速进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充分。
因此,如何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机制,是综合性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 鲁保富. 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02).
[2] 曾 伟, 白凤玲.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作者简介】
刘欢(1980—),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学历,沈阳化工大学讲师。